山西工业记忆:太原重型机器厂,耗资“七亿五千万斤小米”

高明野懂科技 2024-05-15 22:17:09

上个世纪五十年代初,新中国刚从战争中走出来,国家百废待兴,在国家的大规模建设中,钢铁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而当时我国的钢铁工业比较薄弱,没有钢铁工业的发展,就实现不了国家的工业化,更谈不上加强国防建设。1950年5月,重工业部召开全国机器工业会议,会上提出建设新中国第一座重型机器厂,配套生产钢铁系统的机械装备。

1950年5月,重工业部全国机器工业会议合影

1950年5月,全国机器工业会议结束后,重型机器厂筹备处成立,上海事务所负责工厂的前期设计工作,整个项目投资七亿五千万斤小米,折合当时货币为6075万元。(备注:那个时期我国处于全面的复苏阶段,财力有限,因此与苏联等国的贸易一般用经济作物等结算。)

重型机器厂筹备处成立

1950年10月4日,在万众瞩目下,重型机器厂破土动工,不久朝鲜战争爆发,国家经济受到极大的考验,但重机厂建设没有受到影响,建设者们克服重重困难,咬紧牙关,在艰苦的条件下“与天斗、与地斗”,为了报答志愿军在前线奋勇杀敌、保家卫国,建设者们更加努力的工作,积极踊跃的参与到祖国的建设。当时的建设准则是“边建设、边准备、边生产”,在工厂还处于建设阶段的时候,产品的研发工作已经展开。

重型机器厂破土动工

1953年5月14日,一机部正式命名太原重型机器厂,同年7月,抗美援朝战争结束,这一年太重厂建设形成第一个高峰,基础建设进度超过过去两年半的总和,1954年太原重型机器厂被纳入国家重点建设计划,基础建设更是超过1953年的一倍。同年太原重型机器厂成功研制出我国第一台3米常压煤气发生炉,经过相关部门验收后转入批量生产。

建设中的生产车间

设备安装

3米常压煤气发生炉研发成功

1955年,太原重型机器厂的前期建设任务基本完成,建成的锻造车间、铸造车间十分雄伟,苏联专家楼也非常有特色,苏联专家楼的外形如同数字“7”,因此被形象的成为七形楼。1955年7月,新中国第一台50吨大型桥式起重机诞生在太原重型机器厂,这台重机一直服役在起重机分公司。

1958年,随着铸钢车间、水压机车间、一金工车间等14个重点车间先后建成投产,太原重型机器厂正式建成,当时太重厂的工程人员大多来自上海、辽宁等地,另外还有几十名苏联援华专家。1959年3月,太原重型机器厂成功试制出我国第一台1200薄板轧机,1200薄板轧机的成功研制标志着太重厂在技术层面有个新的突破。

建设中的铸钢车间

1958年太原重型机器厂航拍图

1200薄板轧机

1960年,中苏关系全面破裂,苏联方面单方面撕毁双方协议,将援华专家全部撤走,带走所有项目图纸,太原重型机器厂开始自力更生,培养自己的工程技术人员。1961年成功为三门峡水电站研制出350吨门式起重机,另外还研制成功4立方米大型矿用挖掘机,当年底还成功研制出我国第一套火车车轮轮箍轧机,此前我国的火车轮箍都是依赖进口的。

350吨门式起重机

4立方米大型矿用挖掘机

火车车轮轮箍轧机

60年代的太原重型机器厂的发展是迅猛的,成绩是显赫的,所研发的产品在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和三线建设中发挥出不可替代的作用,1969年还为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制造了3号塔架,我国第一颗人造卫星“东方红”号就在这这座塔架发射升空的。

酒泉卫星发射中心3号塔架

70年代,太原重型机器厂着重科研技术的提升,同时发展航空航天特种装备,1978年成立太原重型机器厂研究所,年底试制成功3000吨海绵钛压机。

3000吨海绵钛压机

80年代,改革开放的春风吹遍神州大地,太原重型机器厂与德国德马克公司合作,引进DIN标准一百余项,极大提高了技术研发实力,同时走向了产业专业化。80年代的太重厂非常辉煌,厂区配套建设在省内也是数一数二的,建有职工家属楼、子弟学校、幼儿园、技工学校、职工医院、职工食堂等,每周末还会在露天电影院播放电影,在电视还没有普及的年代,电影的意义非凡。

太原重型机器厂的铁路专线火车

1998年7月,太原重型机器厂与大同齿轮厂通合资组建太原重工股份有限公司,2002年12月2日太原重型机械集团有限公司挂牌成立。进入新世纪,太重在大型矿用挖掘机,航空航天、铸造起重机等领域均占有一席之地。

七十余载栉风沐雨,七十余载砥砺前行,太重朝着更加辉煌的明天而努力奋斗。

0 阅读:2

高明野懂科技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