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三线建设之:“东北工业内迁”系列——宁夏:西北轴承厂

高明野懂科技 2024-05-23 22:20:37

“三线建设”是上个世纪六七十年代我国为了抵御外敌入侵,而进行的一场规模空前的国防工业建设,当时我国同时面对苏联、美国两个超级大国的军事威胁和经济封锁,1964年中央和毛主席审时度势的作出三线建设的决策。三线建设分为“大三线”和“小三线”,所谓三线,是由我国沿海、边疆地区向内地划分为三条线,一线指的是沿海和边疆地区,三线指的是川、黔、滇、陕、甘、宁、青及湘西、鄂西、豫西等内地地区,其中西南、西北为大三线,二线介于一线和三线之间,一线、二线地区各自的腹地称为小三线。

三线建设示意图

三线建设期间,大批东北、华东的骨干工厂采取整体搬迁或部分搬迁到西南、西北地区,“共和国长子”——东北在50、60、70年代承担起共和国发展工业的重任,为西部落后地区乃至全国源源不断的输送资源、人才和设备,三线建设期间更是扛起了建设大旗,勒紧自己的裤腰带,坚决响应国家号召,将最好的设备、最优秀的人才投送到西部,为国家的整体布局和西部地区的工业发展做出不可磨灭的贡献。

1965年9月4日,一机部决定将辽宁瓦房店轴承厂的部分车间和人员西迁到宁夏,包建西北轴承厂,代号102。同年11月9日,瓦房店轴承厂抽调14名同志赴宁夏组建西北轴承厂筹备处,筹备处由安德盛、陈国安、王锡梦等人组成,成员包括办公室主任、政治指导员、秘书、基建计划员、会计、文书、打字员、司机、炊事员组成。1965年11月13日,瓦房店轴承厂的14名援建人员到达银川,经过短暂的调整,将筹备处落在银川宗睦巷18号(今光明广场一带),当地政府将十几间平房临时调剂给筹备处,这里成为筹备处成员办公和生活的地方。

1965年12月,筹备处开始选址,经过2个多月的勘测采点,最初将厂址选在吴忠青铜峡大坝一带,1966年2月开始进行三通一平,经过二个半月的建设,场地基本平整完毕,5月13日,一机部分管领导到工地视察后认为青铜峡地区不符合“靠山、隐蔽、分散”的三线建设要求,且春秋季风沙大,要求另行选址。5月20日,筹备处与一机部第一设计院、轴承设计处等单位组成联合选址小组,对吴忠、石嘴山等地进行大范围勘测,1966年6月25日,确定新址,新址位于贺兰山东麓的平罗县大水沟,厂区四面环山,呈不规则的三角形。

西北轴承厂全貌

1966年8月,西北轴承厂正式破土动工,基建任务由宁夏第二建筑公司承担,由于西轴厂地处深山,只有一条土路通往崇岗公社(今崇岗镇),所有的建筑材料、生活物资全部从这条土路运输,遇到连雨天气,这条路变得泥泞不堪。初建时期,职工们的生活条件非常艰苦,男职工的是简易帐篷,女职工有的借住在附近村民家的羊圈里。在毛主席“三线建设要抓紧”的感召下,没有人有任何抱怨,一心想把建设做好,尽快实现投产。西北轴承厂建设项目成为1966年宁夏八大重点项目之一,因此得到宁夏各级政府的高度重视,整个建设期间,当地政府曾多次动员社员、民兵进行大会战。

西北轴承厂建设中

经过近4年的艰苦建设,1970年西北轴承厂基本建成,最初的产品主要以铁路轴承为主,建成后来自东北、南京等地的援建职工陆续赶来,开始了他们艰苦创业之路。六七十年代的银川与东部的大城市是比不了的,相对落后。当时银川有句顺口溜:“一条街两栋楼,一个警察看两头,一支烟抽到头,一个公园两个猴”,足以说明当时的状况。这些来自大连、沈阳、哈尔滨、南京等地的援建职工最初很难适应西北的生活,但为了祖国的建设,他们努力克服,因为他们心中的信念是:“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

七十年代初开始,西北轴承厂生活区建设也在有条不紊的进行,建有办公大楼、职工家属楼、单身宿舍、职工医院、子弟学校、电影院、灯光球场、职工食堂,还设有商店、粮店、澡堂、邮局等。1977年,西北轴承厂荣获“工业学大庆企业”,这对西轴是极大的勉励和认可。

西北轴承厂大水沟商店旧址

西北轴承厂大礼堂旧址

1980年,大水沟一带的地下水位下降严重,西北轴承厂的生产、生活用水紧张,造成工厂处于半停半产状态,产品研发力度和销量骤减,企业陷入困境,由于厂区偏远加上企业效益差,难以留住人才,更谈不上吸引人才了,西轴成了宁夏亏损大户,拥有4000名职工的大厂此时举步维艰。

1981年6月14日,宁夏政府将西北轴承厂与银川轴承厂合并成立西北轴承总厂,下设大水沟分厂和银川分厂,这样做的目的就是将西北轴承厂引出大山脱困。位于银川的原银川轴承厂的厂址过小,难以进行后续的扩建工程,为此宁夏政府将银川轴承厂与宁夏喷灌机械厂的厂址对调,使西轴厂区面积增加数倍。

1983年4月开始,西北轴承厂大水沟分厂的各个车间有序向银川搬迁,搬迁的准则是边搬迁、边生产。最先搬迁的是小型轴承车间,后来锻工车间、备料车间、热处理车间、大型滚球车间陆续搬迁到银川新址,1985年实现滚轴承、小型球轴承生产基地的初步建设目标,1987年,西北轴承厂成为全国机械工业部665个骨干企业之一。

1988年,西北轴承厂被评为国营大型企业,生工试制大修197726型铁路货车轴承,成为铁道部定点大修企业,这一年共完成生产各型轴承105.6万套,其中出口50万套,为国家创造118万美元的外汇。1989年为首钢、宝钢等知名大牌钢铁厂生产轧机轴承配套件,并出口苏联211轴承4万套。

1990年底,西北轴承厂生产经营管理中心全部搬迁到新厂区,产品生产达到900余种,年产各类轴承8074吨。1991年保持架分厂、钢球分厂、第二锻工车间从大水沟厂区搬迁到新厂区,1992年随着特大型分厂、铸造分厂的搬迁完成,历时10年的搬迁结束,使西北轴承厂的生产力量大幅提高,形成铁路货车轴承、石油机械轴承、冶金矿山设备轴承、出口产品四个类,其中石油机械轴承国内市场占有率高达80%,铁路货车轴承国内市场占有率20%,这成为西北轴承厂最为高光的阶段。

1996年4月13日,为了顺应市场发展,西北轴承厂改制组建西北轴承股份有限公司发展至今。当年在毛主席“备战备荒为人民”、“好人好马上三线”的号召下他们告别熟悉的城市,离开亲人和朋友,毅然决然的来到西北荒原,他们用自己的青春和热血谱写了一曲时代赞歌。

如今的大水沟沟内旧址已经一片狼藉,厂区内残垣断壁,沟外厂区基本保留原来的模样。

0 阅读:37

高明野懂科技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