飘逸自然不俗,但自然不俗却不一定便是飘逸,因为二十四品中的清奇同样满足这个要求。这也解释了为什么飘逸要以超诣为基础,那就是飘逸首先要在精神认知和相应的表达能力上大幅超越人们所普遍认同的一般水平。
每个人练习书法都会有这样的经历,那就是手不应心,眼高手低,心中想的很美好,一落笔却是完全两样,有时可能知道想要一种什么效果,但却没有掌握相应的方法,如果刚练两天基础不牢就想在书法中追求飘逸,往往会成为丑书。
而在经过一定阶段的练习后,摆脱了别人的影响和束缚,在书法中能够较为熟练的运笔并表现出某些个人的风格,这或许可以称之为清奇,却还不能称之为飘逸。因为相较于清奇散点式不成体系的认知突破,飘逸在认知上的超越则是全方位的,既有高度,又有广度,还有二者的深刻融合。
就像书法中的基本笔法是笔笔中锋、笔笔饱满、笔笔见形、藏头护尾、一波三折、主次分明等,如果只是其中一两项掌握的比较好,那就是有高度但没有广度,如果每一项都掌握了一些但又都不够纯熟,那就是有广度但没有高度,既有高度又有广度还能够将之融为浑然的一体,才能写出飘逸的书法,如果做不到融合就说明有些环节还没有真正的领悟和贯通。而拿着这个标准与书法作品进行对照,便能够较为准确地鉴别出其水平的高低。
在这种法度的纵横融合背后还有着内外融合,因为书法是要将内在的神,遵循一定的法度,运用一定的技法将之表现为外在的形。而能够成功地将各个环节联系起来成为一体的只能是人的精神,高品的书法正是一种精神的直接表达,内在的精神与字体的外形相互成就、相互转化。所以单纯的流滑的线条看似畅快,但其只能够给人带来一种简单、暂时、浅层次的观感愉悦,却无法满足精神深层次的追求。
比如飘逸的一大特征是点到为止,书写时要有所意向又要自然不勉强,自然不勉强又要笔笔送到,笔笔送到又要点到为止。飘逸的点到为止不是停在一个地方不再运动,而是随着精神的变化不息,不断地以一种常人意想不到的方式自然地切换到另一个与前者看似完全不同的表达方式和视角,从而使欣赏者的注意力目不暇接,随之徜徉,但在这些变化背后其内在的精神脉络却是浑然一体的。
书法中浓淡变化,粗细变化,断连变化,直曲变化,枯润变化、大小变化、疏密变化等等,它们相互之间的融合方式可以说是不可穷尽的,因而每一处都可以形成一个精彩的点,所以处处点到为止实际上是为了处处都有其独有的特色,在此过程中,种种法都已不留痕迹地融合消失在精神的运动变化之中。
我们看徐渭有的书法作品变化如此丰富以至于超出一般欣赏水平所能接受的限度,便是其要使每一笔、每一处都不被忽略,都能展现出不同的精彩,所以伟大的艺术家往往是在以自己的作品为天地立心。
注:本文根据大愚观点整理
「美学标准二十四品之飘逸」翻飞入于化境才成其为真飘逸
「美学标准二十四品之飘逸」入化与遁隐,中国画中的四种隐藏
比谁的最丑者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