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学标准二十四品之流动】缺少感性环节的认知是不完全的认知

书画艺术之窗 2023-01-06 10:03:18

二十四、流动

若纳水輨,如转丸珠。夫岂可道,假体如愚。

荒荒坤轴,悠悠天枢。载要其端,载同其符。

超超神明,返返冥无。来往千载,是之谓乎。

流动既体现出一种宏大的世界观,又体现为对各种事物的一一具体成就。旷达讲的是人在精神认知层面不断突破内在和外在的限制,实际上当把这些突破串连起来看成一个动态的过程便形成了一种精神上的流动(内部旷达和外部旷达分别对应着内部流动和外部流动)。而精神层面上的流动通过实践不断投射展开便会形成物质层面的流动(其一般表现为主体的自我完善和相对于他者的创新引领)。或者说,旷达在精神层面上对于无限的不断追求最终要通过流动来加以具体的实现。

这一方面说明各个循环之间应是开放而非封闭的,突破换个角度来看就是融合,进而在更高层面形成一个新的有机体。反之,如绘画中某一部分与其他部分没有形成有机融合,整个画面便会表现出一种偏枯之病。又有甚者,如一篇文章虽用词考究但不同句子之间各自为营,无言而对,那整篇文章肯定会神气索然,所以说只有流动的才是鲜活生动的。

另一方面则说明了过程的重要性,黑格尔说“事情并不是穷尽于它的目的,而是穷尽于它的实行,现实的整体也不仅是结果,而是结果连同其产生的过程。”流动本身就是一个过程,大的流动是由一个个小的流动构成,似水流连贯不断,变动不居。一个个过程构成了结果,而结果又只是更大层面结果的一个过程。

书画中的用笔,如果一涂而过,敷衍了事,便是只要结果而忽视了过程。这也是为什么张芝会说“匆匆不暇草书”,草书分为实用性草书和艺术性草书,前者自然要追求速度,但如果是进行艺术创作,只有不虚滑急躁,舒缓有度,才能表达出更为丰富的内涵。

实际生活中有种常见的现象,人们学习了某种理论却并未具备相应的实际能力,这就是因为跳过了实践的过程而直接拿到了理论性的结果,而“忽视了过程,你就无法完整的理解这个结果。”真正的理论是从感性凝练升华而来,缺少了感性的环节便是不完全的认知。所以艺术中如果忽视各种感性经验的获取,一味摹仿于各种现成的外形便很难实现真正的提高和进步。

注:本文根据大愚观点整理

【美学标准二十四品】事物的内部循环和外部循环互动融合构成流动

【美学标准二十四品之流动】精神需要通过实践确证自身的存在

0 阅读: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