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治通鉴143:领导不便决定的异议,可借位高权重之人引出决定

颖山行者 2024-09-21 03:08:34

知古鉴今

听重山读历史,看现在、想未来。

体悟职场生存、晋升之道。

故事:《资治通鉴》第十八章·赤壁之战:

当时,周瑜奉命出使番阳,鲁肃劝孙权把他召回来。周瑜到后,对孙权说:“曹操虽然名义上是汉朝的丞相,但实际上是汉朝的贼臣。将军以神武英雄的才略,又凭借父、兄的基业,割据江东,统治的地区有几千里,精兵足够使用,英雄乐于效力,应当横行天下,为汉朝清除贼臣。何况曹操自己前来送死,怎么可以去迎降?

请允许我为将军分析:如今北方尚未完全平定,马超、韩遂还驻兵函谷关以西,是曹操的后患。而曹操舍弃鞍马,改用船舰,与生长在水乡的江东人来决一胜负。现在正是严寒,战马缺乏草料。而且,驱使中原地区的士兵远道跋涉来到江湖地区,不服水土,必然会发生疾疫。这几方面是用兵的大患,曹操却贸然行事。将军擒捉曹操的时机,正在今天。我请求率领精兵数万人,进驻夏口,保证能为将军击破曹操。”

孙权说:“曹操老贼早就想要废掉汉朝皇帝,自己篡位了,只是顾忌袁绍、袁术、吕布、刘表与我孙权。现在,那几个英雄都已被消灭,只剩下我还健在。我与老贼势不两立。你主张迎战曹军,正合我意,是上天将你赐予我啊!”孙权就势拔出佩刀,砍向面前的奏案,说:“各位将领,有敢再说应当投降曹操的,就与这个奏案一样!”大家散去。

笔记:

在三国历史的关键时刻,孙权作为东吴的领导者,面临着重大决策:是迎战曹操,还是选择投降?这一选择不仅关乎他个人的命运,更影响着整个东吴的未来。而在这个问题上,孙权内心早已有了答案——他想要抗曹。然而,朝堂之上,多数臣子却持反对意见,这让孙权陷入了孤立。

在这样的背景下,周瑜的归来成为了转折点。孙权深知周瑜的才华与威望,他相信周瑜能够为他提供有力的支持。于是,孙权借周瑜之口,向群臣阐明了抗曹的利害关系。周瑜不仅分析了曹军的弱点,还指出了抗曹的战略意义,这让原本持反对意见的臣子们开始重新思考。

周瑜的游说,实际上成为了孙权表明自己决心的有力工具。孙权借助周瑜的威望和智谋,不仅让朝堂上的反对声音逐渐减弱,更让群臣看到了抗曹的希望和可能性。这一过程中,孙权展现出了作为领导者的智慧和策略。

最终,孙权拔出佩刀,斩断奏案,以决绝的姿态表明了自己的决心和态度。他不仅要抗曹,而且要求全体臣子与他保持一致,共同为东吴的未来而战。这一举动,无疑是对那些仍存疑虑的臣子们的有力震慑,也是对周瑜支持的明确回应。

从孙权作为领导者的角度出发,这个故事不仅展现了他坚定的决心和战略眼光,更体现了他在面对困境时的应对策略。孙权借助周瑜的智谋和威望,成功地将自己的决策转化为整个东吴的共同意志,为后来的赤壁之战奠定了胜利的基础。这样的领导智慧和策略,对于我们今天的职场领导者来说,同样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在面对困难和挑战时,如何借助他人的力量来坚定自己的决心并推动团队前行,是每一位领导者都需要思考和学习的问题。

你觉得呢?



0 阅读:7

颖山行者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