胎投得好不如自己有头脑,做完四件蠢事后,朱允炆的气数也尽了

聚光灯下的剧芷 2024-03-15 10:18:13

朱允炆终究没有领悟朱元璋“要么不做,要么做绝”的人生信条,做完四件蠢事后,他的气数也尽了

《雪中悍刀行》里赵楷有一句让观众称快(这里指欢快)的经典台词“胎投得,是真好”,当时徐凤年登上武帝城去取老黄的剑,此时李淳罡正和王仙芝激战,无暇顾及徐凤年。赵楷想和城楼上的十二武奴夹击徐凤年,这时桃花剑神邓太阿出手相助,飞剑一出,无人敢动。邓太阿帮助徐凤年的理由,是徐凤年的母亲是她的远房表姐。当然主要原因是因为当年他在吴家剑冢练剑时,徐凤年的母亲对他有恩。然而,当邓太阿刚道出徐母是他远房表姐时,一旁的赵楷已经忍不住咬牙切齿且极具喜感地说出了上面那句话。

对于徐凤年来说,他的确胎投得好,作为北凉世子,他吃尽了他父母的福利,身边相伴相护的都是顶级的高手,他的武学造诣,也全部是靠走捷径而得。然而赵楷不知道的是,一个人即使胎投得再好,如果其身不正或者实为庸才,要想过关斩将也是不可能的。徐凤年一行之所以能顺利,除了他投了个好胎,跟他心中的大义和智谋也是脱不了干系的。

再看朱允炆,在世人眼里,尤其在他的叔叔朱棣眼里,他能登上皇位,纯粹因为他胎投得好,朱标死后,朱元璋一意孤行立了当时年仅十五岁的朱标之子朱允炆为太子,做他皇位的继承人。但是朱元璋不知道的是,即使朱允炆胎投得再好,如果没有能力,皇位也是坐不长久的。

朱元璋为了朱允炆能够坐稳皇位,可以说为他扫除了一切障碍,他杀了最后的将领蓝玉,只留下了善守的耿炳文,其用意昭然可见,然而朱允炆却没看明白。虽然他从朱元璋那里学到了很多东西,但是他终究没有领会朱元璋的人生信条——“要么不做,要么做绝”,因此在接连做了几件蠢事后,他的气数也就尽了。

首先,他登基后,朱棣入朝觐见,行皇道入,登陛不拜,何等嚣张。户部侍郎卓敬多次上奏要求就地解决朱棣,但是朱允炆都以燕王是自己的至亲为由拒绝了,尽管当时他已经处置了好几位藩王,大有打脸之嫌。

其次,朱元璋的忌日,按理朱棣应该前去京城,但是当时他要造反,朱允炆要对付他的事情已经妇孺皆知,因此他不敢亲自前去,而是派去了自己的三个儿子,这时宾部侍郎齐泰劝朱允炆将其扣为人质,魏国公徐辉祖也出来劝告:放虎归山,后患无穷!但是朱允炆却听信黄子澄的建议,把他们三个给放了,理由是以此麻痹燕王,让他以为朝廷无削藩之意。而朱允炆竟然采纳了,尽管当时已经有五六位藩王被他处置了,此处大有掩耳盗铃之意。

其三,朱元璋杀光当年的功臣,只为他留下了善守的耿炳文,朱允炆却不知道为何。开战之初,他交给耿炳文的任务不是防守,而是进攻,更让人啼笑皆非的是,他居然交代耿炳文,不要让他背上杀害叔叔的罪名,你叫人家去拼命,却不准人拿刀去砍他,这个仗从他这句话一出就注定失败了。问题是,这个时候天下谁人不知,早有叔叔已经被他逼得自焚而死了,此话大有自欺欺人之嫌。

其四,当耿炳文节节败退,最后退守真定城里后,好不容易发挥出自己的强项,毕竟当年,他是连张士诚的进攻都不怕的,可是偏偏,朱允炆又听信了黄子澄的话,换掉耿炳文,换上纨绔子弟李景隆。李景隆虽然是名将李文忠的儿子,但是跟着李文忠长大的朱棣,从小就知道,虽然李文忠是个军事天才,但是他的儿子十足一个军事蠢材。当朱棣得知这个消息,他几乎要笑出鸭叫声。而李景隆果然没有辜负他的军事baichi之名,五十万大军啊,一手好牌,叫他打得稀烂。

赵楷真的不知道,胎投得好,真的不是成功的必然,像朱允炆这样,胎投得再好,不会知人善任能谋善断,一切都是枉然!徐凤年的“好运”,真的不是胎投得好那么偶然!

朱允炆虽胎投得好,但未能领会朱元璋的“要么不做,要么做绝”信条,做了四件蠢事导致气数尽。相比之下,徐凤年虽胎投好,但凭借大义和智谋顺利过关。成功不仅靠胎投,还需知人善任和能谋善断。

0 阅读:29

聚光灯下的剧芷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