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自金楼叶问 第三浪楼市指北
上周,第三浪楼市指北有两篇推文爆了一点奇怪的数据:
《宅基地流转试点开始,历史在此刻轰然崩塌》,目前阅读量54w+,以及《法拍数据有多恐怖?看后今夜无人入睡》,目前阅读量21w+。这没什么稀奇,10w+的味道我们是熟悉的。但是,很罕见地,这两篇的数据到现在还在以每天数万的速度持续上涨。
普及一下,一篇爆款文章的典型数据历程是这样的:中午发出,下午6点前完成2w阅读的大关,验证内容品质后进入下一级别流量池,当晚12点前跑出6w-10w的数据,第二天的数据产出是第一天的1-5倍不等,第三天在第二天的基础上减半,第四天开始基本回归到1w以下的自然阅读量。
而这两篇的数据一直在每天数w的量级上持续运行至今。
作为一个坚持独立观察和深度原创思考的自媒体博主,浪叔从这组数据里读出了一种广泛弥漫的共同焦虑。同时,我也意识到,从统计角度看,自己这段时间里的文章里也存在着一种持续性的悲观低沉情绪,缺乏昂扬向上、积极乐观的精神......
总体格调不高。
扪心自问,这确实很像一个悲观主义者在恶意唱衰。
并不是浪叔自己多心,后台上百条私信汹涌而至,其中不乏一些尖锐的批评声音。
比如:
以及:
或者干脆这样:
世界是多元和复杂的。任何单一视角的观点,自然都有挂一漏万的问题;何况浪叔一向认为自己消息闭塞,愚钝不堪,对这个世界常怀误解。因此,大家的批评,浪叔收到并虚心接受,在此一并谢过。
毕竟,覆巢之下,焉有完卵。我们都是在真心实意地盼着国家和经济好。
还有一些私信,批评没那么尖锐,更中肯一些,肯定了政策出发点的正当性和合理性,同时也提出了自己的担忧。比如:
以及:
还有人提供了本地的具体信息:
当然,支持浪叔观点的声音要更多一些。既然观点大同小异,这里就不贴出来了。
回到这次调整的出发点。决策者当然是希望通过制度环境的变化,在日渐逼仄的发展势头里腾挪出全新的施展空间来。但是,制度如同美人脸,决定最终观感的,是所有因素协调之后的综合结果。倘若为了更美的目的,动了其中的一项,可能就破坏了整体的和谐一致性。
——比如,你能想象赵露思脸上长了一个迪丽热巴的鼻子吗?
要动,就要协调着一起动才行。说官话,这叫做改革需要配套改革和制度协调。在每项法规的背后,都是特定群体的利益。朝着特定方向的改革,意味着对原有利益格局的深度调整。这其中总有人不愿意、不情愿,所以配套改革的进程往往曲折而复杂。
怕的是,一个环节先动了,其余环节还躺着。可能先动的少部分人莫名其妙就成了烈士。比如,当年小岗村十八勇士按下血手印的那份契约书,其实约定了杀头的风险,还交代了后事的。
支持流转的各位,我们做好了这样的准备吗?
把农村试行宅基地转让和城市法拍房数量上升这两件事联系起来,浪叔就想到了一个非常棘手的情形,供大家深思,就算是一道智力游戏吧。
假设
有一个人叫欧维,老家在十八线农村,因为家风清朗,自己也用心,经过十年寒窗,终于飞出山沟沟,考上一所985大学,在家里的供养下一直读完了硕士学位。毕业之后,他凭借出色的个人能力,顺利进入一家不错的企业工作,年薪36万,从此在城市里过上了人人羡慕的富足生活。和我们中的很多天之骄子一样,欧维的人生徐徐展开,按部就班地结婚、生娃,家庭美满幸福......
和我们一样,赶在结婚之前,他和太太拿出这几年的积蓄,加上双方父母的资助,付了236万的首付,在城里不错的位置买了一套婚房,月供两万多,和将近五十万的家庭年收入比起来,并没什么压力;孩子出生后,工作繁忙的小两口希望父母搬过来照顾孩子。老人身体尚好,也心疼孩子,于是欣然同意了。
孩子一天天长大,老人每天含饴弄孙自得其乐,一晃已经三四年没回农村了。无人照料的老屋说坏就坏,瓦片开始漏水,房梁生了蛀虫,屋子里的地面上竟然长出了荒草......
刚好,听说ZF鼓励把宅基地归还村集体复耕复垦。老人想了一下,觉得这是好事,于是就跟欧维商量,索性趁机把宅基地卖掉算了;欧维觉得以后孩子上学需要人接送,跟太太商量了一下,就同意了。
老人最后回了一趟村里,办完手续归还了宅基地,很痛快地领到了5万元奖补资金。和老伙计们喝完最后一顿酒,老人与住了一辈子的老屋挥泪道别,心想自己大概不会再回来了吧......
哪知一个月后,欧维的公司倒闭,他失业了。半年之后,愿意接受收入减半的欧维仍没找到工作,家庭的积蓄已经消耗得差不多了,甚至开始动用老父亲拿到的5万块宅基地退还奖补,无奈之下,只能选择断供;一年后,他的房子被强制法拍.....好在房子区位理想,在扣除房贷余额后,欧维甚至还拿到了几万块现金,解了一点燃眉之急。
然而,欧维发现,失去房子后,全家人的户口成了一个大问题:
1、自己没有房产,所以户口不能留在原住址;
2、失业后没有工作单位,所以无法挂靠集体户口;
3、祖屋已经卖掉,他也无法把户口迁回乡下父母家中;
4、太太父母去世早,他们婚房的首付,有一部分就来自卖掉岳父岳母的老房子所得。所以,也无法把户口迁到太太老家这一侧......
而孩子马上就要上小学了。原本已经早早做好了升学规划的欧维此刻发现,现在不仅整套教育路线安排已经化为泡影,甚至让孩子回乡下读书识字都变得遥不可及起来:全家都成了黑户,孩子有没有学上都成了大问题......
欧维意识到,自己全家都成了传说中的流民,或者叫盲流。又或者,叫流氓。而我们的社会,对于那些无工作、无房产的人,是极不友好的。
他想不明白,自己怎么突然间成了社会的反面人物和底层渣滓了呢?
他扪心自问:我很特别吗?是哪里出了问题?
面对天真无邪的孩子、随时可能失业的太太和终日以泪洗面的年迈父母,欧维陷入了深深的绝望。
你能帮帮他吗?
从中金到银河证券,一个个叫欧维的男女决定去死
原创 金楼叶问 第三浪楼市指北 2024年07月05日 12:04 广东 32人听过
上周,第三浪楼市指北有两篇推文爆了一点奇怪的数据:
《宅基地流转试点开始,历史在此刻轰然崩塌》,目前阅读量54w+,以及《法拍数据有多恐怖?看后今夜无人入睡》,目前阅读量21w+。这没什么稀奇,10w+的味道我们是熟悉的。但是,很罕见地,这两篇的数据到现在还在以每天数万的速度持续上涨。
普及一下,一篇爆款文章的典型数据历程是这样的:中午发出,下午6点前完成2w阅读的大关,验证内容品质后进入下一级别流量池,当晚12点前跑出6w-10w的数据,第二天的数据产出是第一天的1-5倍不等,第三天在第二天的基础上减半,第四天开始基本回归到1w以下的自然阅读量。
而这两篇的数据一直在每天数w的量级上持续运行至今。
作为一个坚持独立观察和深度原创思考的自媒体博主,浪叔从这组数据里读出了一种广泛弥漫的共同焦虑。同时,我也意识到,从统计角度看,自己这段时间里的文章里也存在着一种持续性的悲观低沉情绪,缺乏昂扬向上、积极乐观的精神......
总体格调不高。
图片
扪心自问,这确实很像一个悲观主义者在恶意唱衰。
并不是浪叔自己多心,后台上百条私信汹涌而至,其中不乏一些尖锐的批评声音。
比如:
图片
以及:
图片
或者干脆这样:
图片
图片
世界是多元和复杂的。任何单一视角的观点,自然都有挂一漏万的问题;何况浪叔一向认为自己消息闭塞,愚钝不堪,对这个世界常怀误解。因此,大家的批评,浪叔收到并虚心接受,在此一并谢过。
毕竟,覆巢之下,焉有完卵。我们都是在真心实意地盼着国家和经济好。
还有一些私信,批评没那么尖锐,更中肯一些,肯定了政策出发点的正当性和合理性,同时也提出了自己的担忧。比如:
图片
以及:
图片
还有人提供了本地的具体信息:
图片
当然,支持浪叔观点的声音要更多一些。既然观点大同小异,这里就不贴出来了。
回到这次调整的出发点。决策者当然是希望通过制度环境的变化,在日渐逼仄的发展势头里腾挪出全新的施展空间来。但是,制度如同美人脸,决定最终观感的,是所有因素协调之后的综合结果。倘若为了更美的目的,动了其中的一项,可能就破坏了整体的和谐一致性。
——比如,你能想象赵露思脸上长了一个迪丽热巴的鼻子吗?
图片
要动,就要协调着一起动才行。说官话,这叫做改革需要配套改革和制度协调。在每项法规的背后,都是特定群体的利益。朝着特定方向的改革,意味着对原有利益格局的深度调整。这其中总有人不愿意、不情愿,所以配套改革的进程往往曲折而复杂。
怕的是,一个环节先动了,其余环节还躺着。可能先动的少部分人莫名其妙就成了烈士。比如,当年小岗村十八勇士按下血手印的那份契约书,其实约定了杀头的风险,还交代了后事的。
支持流转的各位,我们做好了这样的准备吗?
把农村试行宅基地转让和城市法拍房数量上升这两件事联系起来,浪叔就想到了一个非常棘手的情形,供大家深思,就算是一道智力游戏吧。
假设
有一个人叫欧维,老家在十八线农村,因为家风清朗,自己也用心,经过十年寒窗,终于飞出山沟沟,考上一所985大学,在家里的供养下一直读完了硕士学位。毕业之后,他凭借出色的个人能力,顺利进入一家不错的企业工作,年薪36万,从此在城市里过上了人人羡慕的富足生活。和我们中的很多天之骄子一样,欧维的人生徐徐展开,按部就班地结婚、生娃,家庭美满幸福......
和我们一样,赶在结婚之前,他和太太拿出这几年的积蓄,加上双方父母的资助,付了236万的首付,在城里不错的位置买了一套婚房,月供两万多,和将近五十万的家庭年收入比起来,并没什么压力;孩子出生后,工作繁忙的小两口希望父母搬过来照顾孩子。老人身体尚好,也心疼孩子,于是欣然同意了。
图片
孩子一天天长大,老人每天含饴弄孙自得其乐,一晃已经三四年没回农村了。无人照料的老屋说坏就坏,瓦片开始漏水,房梁生了蛀虫,屋子里的地面上竟然长出了荒草......
刚好,听说ZF鼓励把宅基地归还村集体复耕复垦。老人想了一下,觉得这是好事,于是就跟欧维商量,索性趁机把宅基地卖掉算了;欧维觉得以后孩子上学需要人接送,跟太太商量了一下,就同意了。
老人最后回了一趟村里,办完手续归还了宅基地,很痛快地领到了5万元奖补资金。和老伙计们喝完最后一顿酒,老人与住了一辈子的老屋挥泪道别,心想自己大概不会再回来了吧......
哪知一个月后,欧维的公司倒闭,他失业了。半年之后,愿意接受收入减半的欧维仍没找到工作,家庭的积蓄已经消耗得差不多了,甚至开始动用老父亲拿到的5万块宅基地退还奖补,无奈之下,只能选择断供;一年后,他的房子被强制法拍.....好在房子区位理想,在扣除房贷余额后,欧维甚至还拿到了几万块现金,解了一点燃眉之急。
图片
然而,欧维发现,失去房子后,全家人的户口成了一个大问题:
1、自己没有房产,所以户口不能留在原住址;
2、失业后没有工作单位,所以无法挂靠集体户口;
3、祖屋已经卖掉,他也无法把户口迁回乡下父母家中;
4、太太父母去世早,他们婚房的首付,有一部分就来自卖掉岳父岳母的老房子所得。所以,也无法把户口迁到太太老家这一侧......
而孩子马上就要上小学了。原本已经早早做好了升学规划的欧维此刻发现,现在不仅整套教育路线安排已经化为泡影,甚至让孩子回乡下读书识字都变得遥不可及起来:全家都成了黑户,孩子有没有学上都成了大问题......
欧维意识到,自己全家都成了传说中的流民,或者叫盲流。又或者,叫流氓。而我们的社会,对于那些无工作、无房产的人,是极不友好的。
图片
他想不明白,自己怎么突然间成了社会的反面人物和底层渣滓了呢?
他扪心自问:我很特别吗?是哪里出了问题?
面对天真无邪的孩子、随时可能失业的太太和终日以泪洗面的年迈父母,欧维陷入了深深的绝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