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在给自己没时间运动找借口?研究表明这样运动一分钟也有效!

刘遂谦 2024-03-25 21:15:46

1分钟能有多久?这个问题,不同的人会给出非常两极分化的答案。对有些人来说,1分钟如同一个世纪那么长。而对另一部分人而言,1分钟比眨了一下眼还短……

对于认为1分钟太短的朋友们,强烈建议你们亲身体验体验下面提及的练习。你们一定会重塑对60秒的认知!

来自我母校悉尼大学的一个研究团队,于去年年底和今年八九月份,分别在《自然·医学》、JAMA Oncology、《柳叶刀·公共卫生》期刊上,发表了3篇研究成果,提示人们,每天几分钟的高强度间歇性生活方式或中高强度间歇性生活方式,分别可以将死亡率、癌症发生风险和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风险大大降低!

具体如下:

每天3分钟高强度间歇性生活方式体力活动(英文全称为vigorous intermittent lifestyle physical activity,缩写VILPA),与死亡风险降低40%相关;每天5分钟高强度间歇性体力生活方式(VILPA),与癌症发生风险降低31%相关;每天1~3分钟中高强度间歇性生活方式(MV-ILPA),与死亡风险降低34%、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风险降低29%相关;每天3~5分钟中高强度间歇性生活方式(MV-ILPA),与死亡风险降低44%、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风险降低38%相关;每天5~10分钟中高强度间歇性生活方式(MV-ILPA),与死亡风险降低52%、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风险降低41%相关;每天不足1分钟中高强度间歇性生活方式(MV-ILPA),只要其中剧烈运动占比超过12%,也能显著降低死亡风险;而只要其中剧烈运动占比超过15%,也可以降低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风险;在每天中高强度间歇性生活方式累积时长相等的情况下,单次MV-ILPA时长越长,健康益处越大。

简而言之,这3篇研究想要告诉人们:

如果没有时间精力大量或长时间运动,每天只要短短几分钟,也能延长寿命、改善生活质量;千万别小看了短短的1分钟,每天1分钟高质量高强度的运动,就能远离死神好几年;运动能力不足、做不了高强度运动也没关系,降低点儿难度,也能比不运动的人笑得更久;在自己能力范围内,适度延长这类运动时长,健康益处必然越大。

小结:动了就比不动强,1分钟也很厉害!

在《柳叶刀·公共卫生》上发表的这篇里,受试者平均年龄61.8岁(女性占56.2%,男性占43.8%),都是平时不怎么锻炼的,在参与研究并被随访的这7.9年里,7×24小时佩戴加速计以获得精准的数据。

哪些运动属于中高强度

首先,科普一个概念:代谢当量(梅脱,英文缩写MET)。

MET是人体维持静息代谢所需要的耗氧量(一般指安静且坐位状态)。它也被作为运动强度的衡量单位,指的是运动时的耗氧量与安静时耗氧量的比值。

1MET≈250毫升/分钟或3.5毫升/公斤/分钟被消耗的氧气,2MET≈500毫升/分钟被消耗的氧气。以此类推。

中高强度运动,一般指运动强度为3~6 MET的体育运动,即每分钟耗氧量约为750毫升~1500毫升的运动。例如:每小时6公里的快走、体力消耗较大的家务劳动(擦窗户、擦地等)、每小时16~19公里速度的骑车等;高强度运动,一般指运动强度>6 MET的体育运动,即每分钟耗氧量>1500毫升的剧烈运动。例如:每小时10公里的跑步、搬运重物、每小时22~26公里速度的骑车、篮球比赛、足球比赛、较高强度的体能训练(跳绳、开合跳、波比跳、俯卧撑……)等。

短时长的中高强度运动能减肥吗

答案是:必须能!当然,同时也要适当管住嘴。

我既往的一篇推文里,曾经强烈安利给大家每天7分钟运动瘦身法,另一篇推文则有理有据地建议能力较强的同学们尝试HIIT。大家可以动动手指头复习下下:

想减肥又怕运动?每天7分钟,轻松瘦!减脂运动哪种最牛?

文末感叹

悉尼大学研究团队的这些研究成果,对都市社畜真的超疗愈。996高强度工作生活压力下,大多数人对于世界卫生组织建议的每周不少于150分钟中高强度体力活动的建议,心有余但力不足。也难免会在内心埋下一个小忧伤:是不是运动不达标的自己很容易早衰啊?

但是,当我们知道,哪怕每天只有1分钟,也能挽救自己躺平的驱壳和灵魂……内心必须狂呼:我又又又又可以了!!!

今日份拯救贴到此结束,恭喜耐心看到文末的你,离爱自己又近了一步~

遂谦碎碎念:1分钟也是爱!

参考文献:Stamatakis E, Ahmadi MN, Gill JMR, et al. Association of wearable device-measured vigorous intermittent lifestyle physical activity with mortality. Nat Med. 2022;28(12):2521-2529. doi:10.1038/s41591-022-02100-xStamatakis E, Ahmadi MN, Friedenreich CM, et al. Vigorous Intermittent Lifestyle Physical Activity and Cancer Incidence Among Nonexercising Adults: The UK Biobank Accelerometry Study. JAMA Oncol. 2023;9(9):1255-1259. doi:10.1001/jamaoncol.2023.1830Ahmadi MN, Hamer M, Gill JMR, et al. Brief bouts of device-measured intermittent lifestyle physical activity and its association with major adverse cardiovascular events and mortality in people who do not exercise: a prospective cohort study. Lancet Public Health. 2023;8(10):e800-e810. doi:10.1016/S2468-2667(23)00183-4Fiona C Bull, et al., (2020). 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2020 guidelines on physical activity and sedentary behaviour. Br J Sports Med, DOI: 10.1136/bjsports-2020-102955
0 阅读:0

刘遂谦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