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洁与许镜清
0186版《西游记》音乐曾受到批评影视剧是一门综合艺术,需要各个专业人员的合作才能完成。正如87版《红楼梦》导演王扶林所说:“有人熟悉影视编导,但不熟悉原著,有人熟悉原著,但不熟悉影视编导,二者兼而有之的人很少”。而这决定了要完成一部影视剧的拍摄,需要很多专业人员的通力合作。
80年代是我国电视艺术发展的起步阶段,《红楼梦》和《西游记》都是在那时候拍摄的,播出后受到广大观众的喜爱,后来不断重播成为经典。不仅演员的表演深入人心,音乐也脍炙人口。
87版《红楼梦》的作曲王立平一人担纲“红楼梦”音乐,最终音乐成了经典。86版《西游记》的音乐创作也是如此,许镜清创造了用电声乐器配乐的形式,令《西游记》的音乐耳目一新。
但在当时,许镜清这种超前的做法受到批评。
1986年6月的一天,杨洁正在安徽九华山拍摄《误入小雷音》一集。忽然有两个人找到她:是音乐编辑王文华和作曲许镜清。
许镜清一见到杨洁就情绪低落地说:“没想到这次合作刚起步就要夭折了,看样子,我可能要卷铺盖滚蛋了!”
杨洁奇怪地问道:“怎么回事?”
许镜清把情况告诉杨洁。
原来,《西游记》前十一集播出后,受到观众的热烈欢迎,但也受到一些批评,其中主要集中在《西游记》音乐上。那时候,电视台的领导也对其中的配乐和歌曲不满意,台长王枫召集了一些专家、作曲家对《西游记》音乐进行研讨,希望写出令电视台和观众都满意的音乐。
专家们对《西游记》音乐提出了两点意见。
第一,曲子显得“太洋气”,尤其是“啾啾——啾——”的电子鼓声音,与《西游记》作为中国古典神话的民族意味不相符合。
第二,音乐没有时代感,应该向《四世同堂》、《诸葛亮》等已经成功的电视剧学习。
听到许镜清汇报的情况后,杨洁很反感。作为导演,她十分重视《西游记》音乐。作为综合艺术,电视剧是剧本、镜头、画面、音乐等多种艺术形式共同组合的结果。要想拍出一部成功的电视剧,音乐是重要的环节。杨洁承认自己不懂音乐,但她觉得《西游记》的配乐应该是欢快的,活泼向上,不受拘束,但又符合剧情的要求。尤其是主题曲,最好是传唱起来。
当时在音乐编辑王文华的介绍下,有好几位音乐家都参与了《西游记》的配乐。已经录音的也有两首,其中一首是《云荡荡海茫茫》,还有一首是《百曲千折显精诚》,其中的歌词有“云荡荡,海茫茫,石破天惊美猴王”等。杨洁觉得,这两首歌曲都显得老气横秋,体现不出《西游记》的活泼。杨洁要求王文华继续寻找能够为《西游记》配乐的人,找到合适的为止。
王文华没有辜负杨洁的期望,当拍到《计收猪八戒》这一集时,有一次王文华拿录音机让杨洁听一首曲子,曲子有一分多钟,杨洁感到惊喜,忙问道:“这是谁写的?我要的就是这个意味。可以用在水帘洞中群猴的嬉戏中。名字就叫《欢乐的花果山》。”王文华告诉她:作者名叫许镜清,是一位不知名的作曲家。杨洁说:不管知名还是不知名,重要的是曲子符合要求。
为了验证许镜清的创作能力,杨洁又让许镜清创作一首曲子。歌词是闫肃写的,名字叫《敢问路在何方》。许镜清很快完成了配乐。杨洁听后十分喜欢,对王文华说:“以后这就是主题歌了。”
可以说,在如何为《西游记》配乐的问题上,杨洁寻找了好几位作曲家,最后许镜清的配乐才是符合要求的。因此,剧组决定与许镜清合作创作后续需要的音乐和歌曲。但令杨洁没想到的是,即便如此还是有人觉得音乐不合适,要替换。可许镜清进入剧组也不是那么容易的,而是经过好几关的考验后,经过多次选拔才脱颖而出的,要替换他另起炉灶,谈何容易?
02许镜清经过多次考验,才成为《西游记》的谱曲作者每个人都有独特的才华,许镜清也不例外。
上世纪四十年代,尚在襁褓中的许镜清被母亲抱着,从山东来到白山黑水的黑龙江。
闯关东的日子很苦,但少年时的许镜清还没有体会到父母的艰辛,因此上学后学习成绩很差。而与学习成绩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他对音乐十分感兴趣。有一次他听一个同学拉二胡,迷上了,他常常如痴如醉地坐在旁边听,一听就是一个多小时。有一次回到家,他找来一个竹筒,想自己做一个二胡。父亲听说许镜清想做二胡后,买来两条大黑鱼,剥下鱼皮蒙在竹筒上。
凭借这个自制的二胡,许镜清竟然学会了几十首曲子。那时候,他还是一名小学三年级的学生。
除了二胡外,许镜清又学会了吹笛子。每逢有二人转表演的时候,许镜清虽然没有钱买票,但他寻找木板缝隙大的地方,偷戏看。从小对音乐、戏曲的痴迷,让他成了一方小有名气的人。
上了初中后,许镜清的音乐才华被老师发现了,把他招收进了学校军乐队,很快他就为军乐队写了好几首曲子。从那以后,更坚定了许镜清当音乐家的梦想。但学习音乐何其艰难,那时候许镜清的父亲去世,家庭的重担都压在母亲身上。当学校老师了解到这个情况后,把音乐教室的钥匙给他,说道:“你好好练习,只有你有这个志向,音乐教室的大门始终为你敞开。”
青年时期的许镜清
那年,许镜清17岁。这时才开始学钢琴显然有些晚了。许镜清为了不影响别人,晚上用大衣包住教室的灯光,顶着十多度的严寒练习钢琴。一年后,许镜清终于站在哈尔滨艺术学院的考场上。当考官问他:“如果你被录取,能坚持下来吗?”许镜清回答:“如果坚持不下来我就不来考了。”这是许镜清命运的一次转折,实践证明,许镜清的努力得到了汇报,他成功了。
毕业后,许镜清分配到北京农业电影制片厂工作。为很多农业题材和科普题材的电影创作音乐。
如果没有《西游记》的拍摄,如果《西游记》剧组没有选上许镜清,可能许镜清还会默默无闻。
可以说,《西游记》的拍摄给了许镜清音乐生涯一次改变。也让他的音乐创作有了一个升华。
但进入《西游记》剧组不是那么容易的。在此之前已经有十多位作曲家受邀参加《西游记》作曲的创作。许镜清是一位普通作曲家。为了考验他的能力,剧组拿来一首歌词让他配曲,许镜清很快完成率创作,得到剧组的认可。第一关通过后,许镜清开始尝试为《西游记》配曲。
《西游记》的独特性在于,每一集的故事都不相同,需要音乐创作根据不同的剧集创作出适合的配乐。
尤其是《计收猪八戒》这一集,好几位作曲家创作出来的曲子都不合适。许镜清在仔细阅读了剧本后,认为猪八戒有诙谐幽默的特性,他大胆地在配乐中使用了板胡,效果竟然很好。
剧组很满意。
这样,第二关又通过了。
很快,闫肃写的《敢问路在何方》的歌词摆在了许镜清面前。
这是主题歌,必须写好。
闫肃的歌词写得很经典:“一番番春夏秋冬,一场场酸甜苦辣,敢问路在何方?路在脚下……”好的歌词配上好的音乐才珠联璧合。于是,许镜清沉浸在歌词与配曲的苦思冥想中,甚至连洗脸、刷牙,等公交车的时候都在构思配曲。那年冬天,许镜清等公交车,他看到大街上人来人往,严寒的天气里商贩们仍然在忙碌,这让他一下感受到人间的酸甜苦辣,他忽然哼出一首旋律。可当时没有纸笔,他赶紧撕开香烟盒,从一位过路的小学生那里借来一支铅笔,趴在电线杆上写了下来。当小学生问他:“叔叔,你在写什么?”许镜清说:“我在写好东西。”
回家后,他只用20多分钟就完成《敢问路在何方》的配乐,几天后,他拿出来改动了几个音符。
剧组对许镜清的配乐很满意。
第三关他又通过了。
杨洁与许镜清
但是还有考验许镜清的,电视剧需要两分多钟的片头序曲,杨洁告诉许镜清:这一次你自由发挥,你怎么写我就怎么配画面。这可难住了许镜清,剧组没有具体要求,自由发挥的不好拿捏效果。他不想重复别人的老路,怎么办?他忽然想到,《西游记》是神话故事,有天马行空的想象力,“神话”都有夸张的成分,为何不用“电声”?得到这个灵感后,许镜清思路大开,很快创作出片头曲,杨洁配上孙悟空破石而出,腾云驾雾的画面,令人耳目一新。
然而,正是许镜清在《西游记》里大量运用“电音”让他受到批评,认为古典名著用电声不妥当。
03杨洁据理力争对于许镜清创作的音乐,杨洁感到满意。毕竟经过好几重考验才得到这样一个作曲家,他有为《西游记》配乐的实力。其实有批评是正常的,问题的关键是这种批评是否准确?专家的意见是《西游记》的配乐不能“洋气”,还要有时代感,能够符合中国古典名著的民族风格。
但杨洁有不同意见。
他给台长王枫写了一封信,解释道:《西游记》是个神话剧,它是不受时代和地域限制的。比如天上有玉皇大帝,海里有龙王,地下还有阎王,他们是属于哪个时代的?哪个地域的?
更何况唐僧西天取经走过了那么多地方,每个地方的风情不一样,如果单纯找地域感和时代感的,应该算哪个地域和时代的?《四世同堂》、《诸葛亮》与《西游记》不同,那是现实主义历史题材,具有鲜明的地域特色和时代感,如果《西游记》也要这种感觉,那是对神话的无知。
再说音乐。神话故事里如果只有笛子、萧、笙之类的,不足以表现《西游记》天马行空的想象力,比如孙悟空的腾云驾雾,上天入地,加上“啾啾——啾——”的声音不是很活泼吗?
杨洁认为,在《西游记》的配曲中,《敢问路在何方》是非常好的一首,不应该替换。不同题材电视剧的曲子应该多种多样,关键是符合这部电视剧的要求,而不是必须把曲子创作地与《四世同堂》、《诸葛亮》等电视剧类似。许镜清的曲子很活泼,不仅表现了神话故事的独特性,更突出了唐僧师徒不畏艰险西天取经的精神,与当时解放思想、改革开放的精神是一致的。
杨洁这封信写得言之凿凿,由于是在气头上,她的言辞毫不客气。
那年10月份,杨洁回到北京。
有一天她到电视台汇报工作,台长王枫不客气地对她说:“杨洁,怎么着,我们给你提个意见都不行了?”
杨洁说:“你是台长,你提的意见我听还是不听?听你的意见,我不同意,不听你的意见,又让你不高兴。不管怎么样,我自己的意见还是要坚持。”王枫没有说什么,他知道说服不了杨洁。
正是在杨洁的据理力争下,《西游记》的主题曲才保留下来,而许镜清作为《西游记》的作曲也留在了剧组。那时候他没有名气,但杨洁认为她需要的是合适的曲子而不是作者有没有名气。许镜清的作曲有时候欢快,有时候调皮,有时候深情,所以杨洁敢于顶撞领导保住这位作曲家。
总结艺术创作需要推陈出新为《西游记》作曲,可以说是许镜清创作生涯里的高峰期。他为《西游记》写了十多首歌曲,除了主题曲外还有《大圣歌》、“趣经女儿国”里的《女儿情》,充满异国风情的《天竺少女》,另外还有唐僧赶走孙悟空时的那首《吹不散这点点愁》等等,不同的剧集都有适合的歌曲。
许镜清音乐创作手稿
从杨洁力保许镜清可以看出,艺术推陈出新就要有新思维,善于运用创新的手法来创作。另一方面也表明,正确的意见要坚持,杨洁宁可顶撞领导也不改变自己的意见,是对艺术的负责。
回顾经典,老一辈艺术工作者们精益求精、敢于直言、勇于负责的精神,值得我们继承和发扬。
马化腾?我要夸马云呢?[得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