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里希·弗洛姆是20世纪美国颇富影响的精神心理分析学家

啊坤说历史 2023-05-25 18:56:06

弗洛姆道德与道德教育思想的形成,除了自身独特的个人生活经历,以及所处的特殊时代背景外,还同时借鉴了许多不同的思想成果。

正如他自己所言:“先知的犹太教,马克思,母系氏族制,佛教和弗洛伊德都对我有关键性影响。他们不仅构成了我的思想,还形成了我整个的思想发展。”弗洛姆正是在整合各种思想的基础上,形成了自己伦理道德思想。

弗洛姆出身于法兰克福一个具有犹太传统的家庭中。弗洛姆从小便开始学习《塔木德经》。他的第一位老师是其舅舅达加•路德维基•克劳斯,他负责指导弗洛姆的学习。年轻时又跟随一位犹太教祭司学习圣经。

在1919年5月,他遇到了对其人生具有重要意义的、塔木德老师S.B.拉宾科夫,弗洛姆曾说:“拉宾科夫对我的影响可能超过任何人,虽然是用不同的形式和概念来表达,他的思想仍然活在我的思想中。”在大学读书时又跟随N.A.诺贝尔拉比学习。弗洛姆认为自己的世界观是非现代人的而是前代人的。

通过对《圣经》和《塔木德经》的学习,弗洛姆深深地被其中先知和拉比的行为故事所吸引。这些故事使弗洛姆意识到榜样示范,对培养一个人道德素质的形成是何等重要。

所有这些犹太教中强调世界和平统一,人性至善至美的理念,都对弗洛姆道德思想的形成有着深远的影响。可以说,犹太教文化是其弗洛姆道德思想形成的基础和源泉。

除了犹太文化外,对弗洛姆第二大影响的当属卡尔•马克思。弗洛姆曾明确承认:“吸引我的主要是马克思的哲学,以及他对社会主义的构想”。

马克思关于人道主义、劳动异化论理论,及对资本主义社会的批判和社会主义理想等方面,都使弗洛姆产生了浓厚兴趣。对马克思了解不深的人,都会认为马克思关注的重点只是经济方面变革,其实不然,这只是使其达到目的一种手段,其实马克思真正所关心的,是人道主义意义上的人的解放。

弗洛姆应用马克思关于生产方式、经济基础主导作用的论述和社会学的视角,去分析人性、人的心理,解释社会现象,改造弗洛伊德的学说。

马克思认为,异化是人的一种病态表现。所以,异化问题也可以理解为一种道德问题。弗洛姆在其著作中对异化问题做过详细论述。

弗洛姆从青年时期开始,接触弗洛伊德精神分析理论后,便与其结下不解之缘。在继承及批判弗洛伊德理论的同时,逐渐形成自己独有的理论。在弗洛伊德的理论中,本能理论及无意识理论,对弗洛姆伦理道德思想的形成有着重大影响。

首先,弗洛伊德的理论中,明显带有泛性主义或泛本能主义色彩。弗洛伊德认为,本能是人的生命和生活的基本要求、原始冲动和内驱力。他把本能分为“生本能”和“死本能”。生本能也称性本能,死本能也称破坏本能。他认为人的一切行为动机均来自这两种本能。

弗洛姆在一定程度上,接受了弗洛伊德本能理论的观点,但弗洛姆并不赞同,性本能对一切问题的解释占决定和支配地位,并认为占决定和支配地位的,则是人的品格和文化范畴。

弗洛姆认为弗洛伊德的道德理论,倾向于理论揭露性方面,而自己的理论更加注重道德的社会现实性和批判性。弗洛伊德认为人的本能与外界文化压抑,是一种不可调和的矛盾。

“道德的栏栅总会受到人的本能原欲的冲击,也不可能绝对可靠地拴住原欲的烈马。”所以,弗洛伊德对道德发展持一种绝望和悲观的态度。

一方面弗洛姆赞同弗洛伊德道德冲突论的观点,另一方面他与其相反而是对其持一种乐观态度。他相信通过知识、理性和爱等理性力量定能建造一个和谐、美满,具有真正道德文明的社会。

其次,弗洛伊德把意识和无意识完全对立起来,并认为二者永远处在不可调和的矛盾中。意识的出现将会压抑人的无意识本能。

实际上,科学界已经证明意识与无意识完全可以共存,它们都是人脑反映现实的心理形式。弗洛伊德过于把无意识绝对化,他认为无意识是人类解决一切社会实践活动,及重大问题的依据。弗洛姆接受了弗洛伊德的无意识理论,只不过他改变了无意识所指代的内容。

此外,弗洛姆认为意识与无意识之间,是可以相互转化的。我们现实中所意识到的一切,有的时候并非真实。只有将那些被压抑的无意识,最大程度的发掘出来,人才能最合目的地把自己和周围世界结合起来。

约翰•雅各布•巴赫芬是瑞士著名历史哲学家。他指出在父系社会出现之前存在着一个母系氏族社会,而且两种社会制度之间存在很大差异。

弗洛姆从巴赫芬的著作中认识到:“人类文明得以发展完全是依赖母系原则,依赖这一原则,在人类社会早期,每一种美德以及人类存在的高贵品质都得以发展,因为这原则所遵循的准则是爱、统一和和平。”

母系社会代表着无条件爱的原则,而父系社会中国家权利,是超越个人一切价值的至高无上的。这两种道德理念上的差异,对弗洛姆后来提出的爱的理论,及对极权权威的批判都有一定的影响。

0 阅读:2

啊坤说历史

简介:挖掘史料背后感人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