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马迁为什么要写出这样一段有悖于常理的“烽火戏诸侯”,究竟是不是真的呢

吖胖典来了 2023-06-10 08:53:21

周朝是我国古代奴隶社会发展到极致的一个朝代,它有着近八百年的悠久历史,在我国历代朝代中名列前茅。到了现在,整个世界已经分成了两大阶段,一个是春秋时代,一个是战国时代,在那个时代,各个国家都在争斗,各大学派都在传播着自己的学说,很多关于周朝的故事至今还在流传着。

大夏的覆灭,最大的原因是最后一个国君夏桀。

而商王朝的覆灭,也被认为是因为最后一位君主——商纣王。当年的西周也是一样,传说中,周幽王为了讨好褒姒烽火戏诸侯,却因此而丧失了所有臣民的信任,眼睁睁地看着自己的国家被敌人攻破,但《史记》中记载的却是另一回事。为什么司马迁会这么写?

《史记·周本纪》中,作为太史公的司马迁,以其鲜明的笔触,将六百余年以前的事情一一记载下来,并以其独特的风格展现出来。根据典籍上的描述,那时周幽王最疼爱的嫔妃,就是个不喜欢笑的女子,周幽王为了讨得佳人欢心,便点起了一把火烟,还让人敲响了战鼓。根据之前的协议,如果有外敌入侵,周天子可以点燃烽火,那些看到烽火的人必须要第一时间前来增援。

不过,等他们赶到后,便看到周幽王与褒姒在城头上哈哈大笑,仿佛在嘲笑他们的言行。后来周幽王几次点燃烽火,也渐渐失了人心。后来犬戎入侵,周幽王又一次燃起了烽火,想要求救,可惜他已经彻底丧失去了所有人的信任,没有等到任何援军,最后在骊山被杀害。

从某种程度上讲,“狼来了”和这个故事都是有一些警示作用的,那就是别把别人的信任当成儿戏。但一个寓言故事为了教育孩子自然可以胡编乱造,但一本历史书籍,《史记》却不应该把这么一段离奇而又漏洞百出的历史记载在里面。

这也是为什么,这段剧情中的“槽点”实在是太多了。首先,烽火戏诸侯这个名称就是有问题的,唐朝的时候,张守节在注释《史记》的时候,曾经说过:“昼日燃辀以望火烟,夜举燧以望火光也。”这意味着,烽火一般都是在晚上点燃,利用烽火的光芒来传递消息,而在白天,狼烟可以在很远的地方看到。

不过,也有可能是周幽王和褒姒故意在夜里点火,以此来戏弄其他人,所以才会出现这样的情况。无论是烽火还是狼烟,都是有限制的,一般情况下,要将信息传递到很远的地方,必须要有好几个烽火台。要知道周幽王所在的镐京,长城并没有建造,也就是说,即便是在郊外,也很少有人能注意到,更别说那些散落在各处的诸侯了,他们怎么可能同时注意到?

与《史记》中的说法不同,在《吕氏春秋》中,周幽王敲打大鼓,以博得褒姒欢心。虽然召集的方式各不相同,但战鼓的威力也是有限的,不可能将所有人都召集起来。但与《史记》相比,《吕氏春秋》却是一个杂七杂八的集合体,里面有很多类似于“刻舟求剑”、“掩耳盗铃”之类的具有寓言的故事。

《吕氏春秋》中,周幽王玩弄群臣,就是为了告诫人们要讲诚信,但被司马迁写进了历史之中,这就不合适了,因为历史讲究的是事实,而不是什么精彩的、有启发性的故事。司马迁虽然是一位历史学家,但也有责任将这件事推到周幽王的头上,他还说出了周幽王想要废除宜臼,取而代之的是褒姒的儿子,宜臼的外祖父申侯得到消息后,与犬戎联手,进攻了镐京。

董仲舒认为,一个国家的兴起和衰落,都应遵循“天命”,而灭亡的君主,必然是一个不得志、为天命所遗弃的君主。司马迁在这一观念的指导下,特别着重于周幽王丧失了以诸侯为主体的民心,从而使改朝换代与董仲舒的学说相一致。

0 阅读:94
评论列表
  • 2023-06-12 18:43

    司马迁写史记也是靠的搜集整理史料,如果能找到的幽王的资料就这么写的,难道说就是不信,然后在史记里写过程不详吗?

  • 2023-06-11 13:54

    这个已经被证实是假的了

吖胖典来了

简介:脑洞新知识,历史小八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