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的一天傍晚,81岁的蒋贵英吃力地扛着满满一大袋垃圾往家赶。
有两位爱心人士已经早早站在巷子口等着蒋贵英,他们此行的目的是来帮助这位了不起的“口袋婆婆”,了解更多关于她的事迹。
当他们跟随蒋贵英走进她家里的时候,眼前的一幕差点让他们吐了出来,只见狭小逼仄的出租屋内堆满了饮料瓶和纸盒,一个中年女人靠在椅子上痴痴地傻笑,浑然不顾地上被她排了一地的大小便。
蒋贵英见怪不怪地放下口袋,一边熟练地帮女人收拾烂摊子,一边无奈地说:“这是我女儿,她不死,我也死不成。”
01
女儿叫郑淑兰,已经58岁了。
6岁的时候因为脑膜炎被抽掉了脊髓,之后身子瘫了、脑子坏了。从此,蒋贵英不论是做家务还是干农活,都要把这个傻女儿带在身边,一带就是三十多年。
1999年,郑淑兰40岁,有媒人给她张罗婚事,介绍了一个叫做唐忠秀的孤儿,年纪大、个子矮,家里也穷得叮当响。
蒋贵英一口回绝了媒人:“我女儿有病,我当牛做马把她养到死我认,但绝不能去拖累别人家!”
可媒人只用一句话就改变了蒋贵英的心意:“她这病不遗传,生个娃将来还能给她养老送终。”
为了将来有人给女儿养老送终,蒋贵英含泪让唐忠秀领走了郑淑兰。
不管怎样,女儿总算有了个归宿,而这时,蒋贵英和老伴年纪大了,也干不动田里的活计了。于是,老两口商议后,决定离开资阳乡下,到成都谋一份出路,养活自己。
很快,蒋贵英在一家小餐馆找到了洗碗的工作,老伴也在街边支起摊子,弯下腰给人擦皮鞋。老两口虽然挣得不多,但足够他们支付房租,并给老伴看病买药了。
可好景不长,蒋贵英没洗几个月的盘子就被辞退了,原来老板知道了她的真实年龄,已经六十多岁的人,年纪太大老板不敢要,怕工作中摔伤了招麻烦。而老伴也因为肺病加重,没法再继续摆摊擦鞋。
“这可怎么办?老伴的药不能停!”正愁着,蒋贵英突然想到了一个出路——捡垃圾。
但她又马上否决了,毕竟在她老家,捡垃圾的就是“叫花子”,是很没面子的事。
可是,她这把年纪,又能干些什么呢?
思来想去,为了老伴的医药费,蒋贵英不得不厚着脸皮开始了她的拾荒之路,那一刻的她怎么也没想到,这条路自己从60岁一直走到80岁,也没停下来。
每天天不亮,蒋贵英就起床了,她就着昨晚的剩饭草草吃上几口,然后揣着个蛇皮袋出门去。晚上,蒋贵英背着装满破烂的蛇皮袋回到家中,老伴便坐在小板凳上缓慢而笨拙地给垃圾分类,蒋贵英没歇着,又转身忙活起两人的晚餐。
这种相濡以沫的日子虽然清苦,但还算平静。可这样的平静也没有持续多久。
有一天,有人从乡下给蒋贵英捎来口信,说女儿要生孩子了,需要她回去一趟。
女儿出嫁一年多了,蒋贵英还没去看望过她,现在听到女儿要生孩子的消息,想到女儿以后有人给她养老送终了,心里别提有多开心了!
可等她匆匆赶到乡下,却看到女婿满脸愁容,急得跟热锅上的蚂蚁似的。原来,家里没钱,没法上医院生孩子。
“唉!”蒋贵英狠狠地叹了口气,拿出捡垃圾攒下的钱把女儿送去了医院。
终于,一个才三斤重的男婴呱呱坠地,跟只小老鼠似的。这么低体重的婴儿,本应留在医院照看,可还是因为没钱,只能带回家了。
蒋贵英给外孙取名“唐郑”。
伺候完女儿月子,蒋贵英用一个竹篮把唐郑提回了成都,她知道如果把孩子留在乡下,女婿是养不活他们母子的。
望着嗷嗷待哺的外孙,蒋贵英的老伴皱紧眉头:“小老鼠这么点儿大,凭我们两个老骨头怎么养得活他?”
蒋贵英坚定地说:“只要有我一口吃的,就绝不会让孩子饿着!”
没钱买奶粉,蒋贵英把米熬成粥,再加一点红薯调出甜味,一口一口地喂大了外孙。
蒋贵英那原本死气沉沉的出租屋,因为外孙的到来注入了生气和欢笑,可蒋贵英身上的担子也更重了,生活把她的腰压得更弯、背更驼了,仿佛稻田里一株沉甸甸的稻穗,随时就要被风吹倒。
02
老伴的身体越来越差,照看不了孩子,蒋贵英只好每天带着小外孙一起出门捡垃圾。
她把外孙放在大树或者房檐下边,自己就在附近快速地翻找垃圾桶,翻一会儿,就要抬头张望一下外孙的情况。
外孙的情况并不好,冬天的寒风将他的小脸吹得通红,夏天的虫蚁爬进他的耳朵里,蒋贵英每每见了都要自责一番:“作孽啊!让娃娃跟着遭这种罪。”
历史总是惊人的相似。
蒋贵英想到以前,女儿生病之后,自己下地干活时,就用布条把女儿拴在田边的树上。
时光荏苒,这一幕再次发生,只不过主角由母女变成了婆孙,地点由乡间田野变成了城市的街头巷尾,蒋贵英也由健壮的田间农妇变成了瘦弱的拾荒老妪。
胸前抱着孩子,背上扛着垃圾,蒋贵英佝偻着身体吃力地保持着前后的平衡,生怕其中的一样不小心会掉落下去。
然而,命运之神并没有眷顾这对可怜的婆孙,反而毫不留情地在他们艰难的生活之上雪上加霜。
唐郑长到一岁多时,再次有人给蒋贵英捎来口信:唐郑他爸得了胃癌,人快不行了。
来不及多想,蒋贵英赶忙背上唐郑跑回乡下,让父子俩见了人生中的最后一面。
蒋贵英一辈子都难以忘记回成都前,女婿从床上翻下地的场景。他艰难地爬到门槛边,两眼泪汪汪地送蒋贵英和孩子离去。
蒋贵英心如刀绞,若非这般苦难,她怎忍心让父子俩分别呢?
没多久,女婿就撒手人寰了,女儿也就没人照顾了,蒋贵英只得把女儿带回了成都。
对于六十多岁的蒋贵英来说,没有受不住的苦难,只有丢不下的亲情。
一家子,两个病患,三代人,四张吃饭的嘴,全靠蒋贵英一双拾荒的手。蒋贵英不得不给自己定下一个小目标:每天必须捡够3斤米钱,这样才能保证一家子不挨饿。
3斤米到了蒋贵英手中,就是两顿稀饭,加上一碗泡酸菜,是全家四口人一天的伙食。偶尔,蒋贵英会去菜市场捡些剩菜叶子,或者咬牙割一小块猪肉,回来给外孙补充营养。
这样一成不变的伙食,正如蒋贵英的生活和工作一样,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重复着。
早上,蒋贵英做好饭,把女儿安置在一张特殊的椅子上,椅子中间掏了洞,下面放个盆,方便她坐在上面大小便。尽管这样,女儿还是会把排泄物弄得满地都是,她什么都不懂。
蒋贵英给女儿喂完饭和药,盖好衣服,接着哄外孙吃饭,最后是自己随意扒拉几口饭,就带着外孙出门去讨生计了。
黄昏时分,蒋贵英匆匆赶回家里,清理女儿的大小便,打扫房间,清洗衣服。为了省钱,蒋贵英洗衣服从不舍得用洗衣粉。
这样的日子一过就是20年。
在这20年里,蒋贵英好像将自己分成了两半,一半留给了家里的老小,另一半则留给了外面的废铁纸壳塑料瓶。
20年的拾荒生涯,练就了蒋贵英一副“火眼金睛”,她一眼就能看出垃圾堆里哪些东西不能卖钱,哪些能卖钱,还能预估出能卖多少钱。所以,她捡到的都是能卖钱的“宝”。
“纸壳4毛一斤,塑料瓶8毛一斤,易拉罐值钱,一斤能卖到3元。”蒋春英掰着干枯如柴的手指头仔细算着。
最挣钱的那段日子是在春熙路上度过的,夏天生意好的时候一天能捡几十斤瓶子,赚20多块钱。
也正是在那里,80多岁的蒋贵英意外成了“网红”。
03
早在蒋贵英踏上拾荒之路不久的时候,偶然听人说春熙路上瓶子多。
蒋贵英回头就找人打听去春熙路的路线,人家告诉她,直接坐6路公交车就行,可一听来去路费要4块钱时,蒋贵英犹豫了一阵,最终受不了瓶子的“诱惑”,她还是去了。
从此,在热闹的春熙路上,人们时常看到一个头发花白的老太婆,手里牵着一个牙牙学语的小娃娃,背上背着装满塑料瓶的大口袋,这样的画面与商铺林立、行人来去的春熙路似乎有些格格不入,十分扎眼,也十分辛酸。
渐渐地,那里的人都知道了这位带着小外孙,背着大麻袋捡垃圾的老婆婆。这些人有6路车司机、车上的乘客、餐厅老板,还有城管和素不相识的陌生人……
有一位王姓司机家住在蒋贵英家附近,因为了解她的情况,说什么也不肯收她的2元路费,后来,整个6路车队的司机全部“不准”她投币。
蒋贵英不愿意占人家便宜,倔强地说:“你们要不收我钱,我就不坐你们车了。”
司机们于是统一口径,“骗”蒋贵英说:“我们是在帮国家开车,国家不要你的钱。”
蒋贵英拖着一大袋垃圾上车,难免会遭到一些乘客的白眼,有人投诉,有人拦着不让她上车。
王师傅按捺不住情绪,当即对那位乘客大吼起来:“这个婆婆家里四口人,老头生病女儿瘫痪,还带个小孙子,全靠她捡垃圾活,你们闹啥子?你们不坐就请下车,不满意可以投诉我。”
一番话立即让闹情绪的乘客乖乖闭了嘴。
蒋贵英的事迹很快在乘客中扩散开来,他们不仅不再嫌弃她,还会主动把手里的饮料瓶交给她,甚至还帮她提垃圾袋上下车。
生活就是这样,有苦涩,也有甘甜。
春熙路一个餐厅的老板,知道蒋贵英中午舍不得买饭吃,就喊她去店里吃午饭,不仅不收费,每次给婆孙俩打的饭菜也是格外多,说吃不完可以打包带回去吃。
蒋贵英去了几次心里过意不去,又担心自己脏兮兮的会影响人家做生意,就再也不去了,老板问起,她干脆撒谎说自己吃过了。
其实,蒋贵英一点也不脏,她把自己收拾得整齐利落,唐郑也被她拾掇得干干净净,一点也不像一对在垃圾堆里讨生活的婆孙。
可蒋贵英性子倔,不愿意吃人白食。
老板明白蒋贵英的用意,便不好强求,他和附近的热心人商量着,把店里的废品打包好交给蒋贵英,还时常给唐郑塞些吃的,这让蒋贵英感动得直抹眼泪。
春熙路上的城管渐渐认识了蒋贵英,他们都不忍心驱赶她,时常叮嘱她说:“太婆,你还是买点啥东西吃嘛,你这样一天天挨饿,身体咋受得住?”
不一会儿,一碗热腾腾的面条就端到了蒋贵英的面前,她一个劲地向城管作揖感谢。
一年三百六十天,对于蒋贵英来说,不论刮风下雨,不管中秋还是春节,天天都是她的“工作日”。
有一年除夕,她还带着外孙在春熙路捡瓶子,有两个人过来问她:“太婆,你咋不回家过年?”
蒋贵英说:“过年了,捡瓶子的都回家了,没人跟我抢,可以多捡点。”
他们说:“不管怎么样,年还是要过的,大人不过,娃娃也要过噻。”
说着,两人帮忙提起垃圾袋,开车把婆孙俩送了回去。
后来,蒋贵英住的地方面临拆迁,她搬去了更远的住处,因为坐车不方便,加上年纪越来越大,她不得不放弃了瓶子多的春熙路。
蒋贵英虽然不去春熙路了,可春熙路上的人都记得她。
繁华熙攘的春熙路上,头发花白、身形瘦小的老人,装满塑料瓶的巨大口袋,佝偻的身影……这一幕,被过路的人无意中拍了下来发到网上。
从此,蒋贵英成了“网红”,她的网名叫做“口袋婆婆”。
04
2017年意外成为“网红”之后,蒋贵英的生活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一批接着一批的人跑来找她,有扛着摄像机来采访她事迹的媒体记者,有带着生活用品来探望她的爱心人士,有抄着家伙什来帮她疏通马桶的志愿者,还有来慰问帮助她一家子的社区工作人员……
不管谁来,蒋贵英都会拿出一袋土花生招待他们,这是蒋贵英家中,能拿出来的最好的招待美食了。其实,由于一直舍不得吃,花生都软化了。但这些爱心人士们有种默契似的,都津津有味地品尝花生,不停地说:“好吃,好吃。”
土花生是蒋贵英的大儿子从资阳老家带来的,儿子儿媳都是环卫工,家里供着个上大学的孩子。大儿子一个月来看蒋贵英一次,每次会给她一两百块钱,蒋贵英理解他的难处,有时候并不肯要他的钱。
志愿者们来了走,走了来,但蒋贵英的生活似乎又没发生什么变化,除了外孙大了进了学校读书,她洗衣服有了洗衣粉之外,她还是一边拾荒,一边照顾患肺病的老伴和瘫痪的女儿,这些是她生活的全部。
只不过,蒋贵英再也去不了春熙路,她越发的老了,眼睛、脑子、腿越发的不好使了,她走一段路就会头晕腿痛。担心走远了回不了家,于是蒋贵英每天就在小区附近转悠。
有次,蒋贵英捡破烂路过一个算命摊子,她把心一横,从兜里摸出十块钱算了一命。两个问题:为啥活着这么累?还要累多久?
蒋贵英老姊妹5个,现在就剩她一个人孤零零地活在世上了。算命的神神叨叨说了半天,最后总结成一句话:人各有命。
蒋贵英琢磨了半天,总算明白了这句话的意思——她的命就是靠着捡起来的一个个瓶子养活一家四口人。尤其是家里的两个病人,他们不走,自己是走不了的。
2019年1月,老伴因为肺病加剧离世,半年后,女儿因为磕着脑袋也意外去世。
老伴和女儿相继离世,蒋贵英的压力虽然小了,但是她心里难受,毕竟是至亲骨肉,一起相依为命几十年。特别是女儿走的时候,蒋贵英三天吃不进饭。
突然间两个人没了,可日子还是要过,往后的日子就只剩婆孙俩相依为命了。
养大外孙是蒋贵英这辈子最值得欣慰的一件事,当年担心“养不活”的小老鼠,在她的照料下最终长成了大小伙子。关于他后面的路,蒋贵英叹着气说:“我已经尽力了,至于他以后怎么样、结婚生娃……我老了,考虑不到了。”
似乎是感觉自己的“使命”已经完成了,蒋贵英给自己做了最后的规划:“等我走了,要送回资阳老家,山上的树子砍来割料(打棺材),可以少花一点钱,房子应该不在了,但祖坟还在……到时候,也算一家团聚了。”
05
生活像座沉重的大山,无情地压在了蒋贵英的身上,她拖着瘦弱的身体,用一只只塑料瓶、一块块废纸壳,为家人撑起了一片天。
她是几十年如一日地为傻女儿清理污秽的母亲,是默默给患病老伴挣药钱的妻子,也是在垃圾堆中一手拉扯大外孙的外婆。
在这位“口袋婆婆”的身上,我们看到了善良、执着、坚韧,还有自强不息,这些人性的光辉,感动着我们每一个为生活奔波忙碌的人。
80多岁的老人尚能顽强地与生活做着抗争,我们还有什么样的理由向生活低头认输呢?
作者:淇奥
编辑:阿淑
参考资料:
成都商报电子版2020年01月《当初刷爆朋友圈的“口袋婆婆”现在怎样了?》
环球网《“她不死,我也死不成”,这个81岁的口袋婆婆,弄哭了整个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