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5岁的文霞,曾是上海一家“求子公寓”里的房客。
“求子公寓”里的人,来自五湖四海。她们的职业、处境、经历各不相同,但却有一个共同点:都是在生娃路上屡经磨难的人。
她们有大龄失独的;有先天缺陷而无法自然怀孕的;有久婚不孕而面临被赶出家门的……
住进“求子公寓”里的人,都有着一致的终极目标:生出孩子!而这,似乎也成了她们中许多人保住婚姻的最后一根“救命稻草”。
可最终她们都达成所愿了吗?
01
这家“求子公寓”,位于上海一栋普通的居民楼中,与当地著名的试管婴儿医院——上海集爱医院仅一路之隔。
公寓的经营者叫陈姐,在她38岁那年,她的独子,因意外不幸身亡。
三年后,中年失独的无助及对孩子的渴求,让已41岁高龄的陈姐,毅然决然地踏上了“试管”之路,加入到了求子大军的队伍中。
做试管,是一个复杂的过程。
首先,根据不同的治疗方案,女方要连续被注射几天到十几天不等的针剂,以促进多个卵泡同时生长。
待卵泡成熟后,便要进行取卵手术,即在超声的引导下,用又细又长的取卵针,刺入女方的卵巢以获取卵子,其疼痛程度,令大多数人不得不选择在麻醉状态下进行。
然而手术后,她们仍然很可能随时面临着高烧、腹水、腹腔内出血等各种并发症。
在取卵的当天,男方也同时在医院自行取精。之后,便是让精、卵结合及3—5天的胚胎培育时间。
再接下来,就是将胚胎植入女方的子宫,然后是12—14天无比煎熬地等待结果。
一个试管疗程的整个时长,顺利的话大概需要两个月。在这期间,女方就是在打针、打针、不断打针中度过。
整个过程就像升级打怪,可谓是关关难过,却关关必定要过,但结果还不一定成功。
目前,我国试管的成功率平均只有50%左右,患者的年龄越大,成功率也就越低。
而幸运的是,陈姐的试管之路,走了有五年之久后,在她经历了10余次取卵、10次移植后,终于在46岁那年如愿生下了一对双胞胎儿子。
多年的艰难求子历程,让陈姐熟悉了所有的试管流程,而她成功生下双胞胎儿子的真实案例,也在无形中激励着许多前来求子的房客们。
“这些求子女性的悲愤与焦虑,以及她们对生孩子的执念,我真的是感同身受。”陈姐也因此成了求子公寓里的“知心大姐”。
“只要坚持下去,终归会有孩子的!”这句话,她一直挂在嘴边,反复地开导着那些久求而不得的房客们。
可是要坚持多久,是3年、5年,还是10年?却没人能给出答案……
51岁的况大姐,在6年的时间里,已经取了十几次卵,经历了6次胚胎植入,但都没有着床。
现在的她,面临着重新促排取卵,她说:“只要我还有卵可取,我就不会放弃。”
倩倩和小白是一对年轻的夫妻。在三年多的时间里,他们无数次地往返于家乡与上海的医院,为此花费了不下30万元,但5次的移植,都以失败告终。
而类似这样的剧情,其实每天都在全国各大小城市的医院中,轮番上演着。
据统计,2020年,我国的不孕不育率已达到18%,这意味着每6对的夫妻中,就可能有1对生不出孩子。
在现实中,那些因为“生不出孩子”,而被困在“求子公寓”里的女性们,不仅要承受高昂的试管费用以及身体上的各种痛苦,还要面临着心理上的诸多打击。
她们当中许多人的人生,因生育障碍而陷入了巨大困境……
02
35岁的文霞来自四川,结婚多年未孕的她,三年前就曾住过陈姐的“求子公寓”。当时,她取卵一次,移植两次都没有成功。之后因为经济拮据,暂停了。
三年后,带着好不容易攒下的全部积蓄,并几乎押上人生的全部希望,文霞再次来到了“求子公寓”。
她时常觉得自己很没用,很对不起丈夫,因为结婚时,丈夫就说了要传宗接代。所以,她想再一次拼尽全力。
因为生不出孩子,她每天活得战战兢兢,既要看婆婆的脸色,还要小心翼翼地讨好丈夫。
然而,即便她再怎么极力地讨好,姿态放得再卑微,大多时候换来的,却是丈夫的冷漠。
而他们夫妻之间少有的温情时刻,就是聊到孩子,她丈夫曾说:“男孩女孩都好,要是一下子能来两个,那就最好了。”
那一刻,她看着丈夫满怀憧憬的表情,竟感到了一丝温暖,她暗暗下定决心:“一定要生一个属于自己的孩子。”
取卵时,为了省下打麻药的钱,文霞甘愿忍受又细又长的取卵针,生生刺入卵巢后的剧痛感。
可很多时候,她却还嫌痛得不够多。她边冒着冷汗,边咬牙说:“我希望能多来几下,因为多一个卵泡,就会多一份机会。”
这一次,上天似乎真的眷顾她了,她成功怀上了。
不料,在后面的例行检查中,文霞却被告知:“宫腔内出血,流产的概率很大。”医生的话瞬间让她的丈夫黑下了脸。
当被问及,这次要再失败了会怎么办时,文霞则泪流满面地说:“那就让他再找一个吧!”
说完后,她看向自己的丈夫,眼神中饱含着试探与期盼,可却没有得到丈夫的一丝回应与安慰。
两周后,文霞果真不幸流产了。
而更让人意想不到的是,就在她身心双双遭受重创之时,她的丈夫与婆婆,却又雪上加霜地给了她无情一击。
她被赶出家门了!
文霞心灰意冷地提出离婚。可她的丈夫却再次冰冷地回应道:“要离婚可以,先把做试管花的60万元还回来。”
在丈夫的认知里,生孩子是妻子的义务,既然没那本事生,就该把为了生孩子而花掉的钱如数还回。多么自私自利的想法!难道女人就只是生孩子的工具吗?
到了此时此刻,文霞终于深刻地意识到:原来丈夫要的从来不是她这个人,而是她的子宫。
她曾经因为爱而嫁给了丈夫,因为生不出孩子而处处隐忍。
如今在遭受“试管之罪”及丈夫的冷漠后,她终于人间清醒了,她剪了短发,换上新装,决定彻底走出这段卑微的婚姻,独自一人从头开始。
03
欣欣是一名90后,她与文霞一样,也因怀不上孩子,而深陷于难以生育的痛苦中。
欣欣患有先天性染色体异常,子宫和卵巢功能也不健全。这意味着,她要想成为母亲,只能依靠别人捐赠的卵子。
然而,在现实生活中,卵子的资源却十分稀缺,因为我们国家并没有专门的卵子库,欣欣只能等待爱心人士的捐赠。
可这一等,很可能是3年、5年,抑或是更长的时间。
武汉康健妇婴医院的弓爱东医生说:“我们医院两年来,也就做了3例赠卵手术。”可见赠卵是件可遇不可求的事。
按理说,此时的欣欣才20多岁,几年的时间,她完全可以等得起。
然而欣欣的婆家却等不起了:“一年之内生不出孩子,就离婚!”他们给欣欣下了最后通牒。
有人劝她婆婆说:“都是女人,何苦要如此为难女人。”
“身为女人就得接受现实,在我们农村,生不出孩子就是要被人耻笑与唾弃。况且我就一个儿子,不生孩子怎么行!”她的婆婆依然固执己见。
在欣欣公婆的眼里,传宗接代可比儿子媳妇的婚姻幸福与否,要重要得多。
而对于接受赠卵,公婆表示没有意见,只要孩子是他们儿子的血脉就行。但在此过程中花费的所有钱,必须由欣欣的娘家出,婆家不会出一分钱。
看着女儿因为生育问题,在夫家受尽了委屈,欣欣的父母心疼不已,他们看不得女儿如此痛苦,劝导欣欣不要为难自己。
欣欣爸爸说:“实在不行就离婚吧。”
“咱不生了,回来妈妈养你。”妈妈的话,让欣欣瞬间破防,她忍不住崩溃地痛哭流涕。无论何时,不放弃自己的,永远都只有父母啊!
可即便这样,她仍然下不了离婚的决心,她边哭边说道:“可我爱他,我想为他生孩子,多难都不怕。”
其实撇开生育的问题,欣欣与丈夫的感情确实很不错,这让她打心底不想轻易放弃。
但如果一年内真的生不出孩子,他们的婚姻还能持续下去吗?
一边是公婆毫不松口的一年期限,一边是漫长的“等卵”过程,而她丈夫从内心深处也是希望有小孩的,他也怕因为没有孩子而被嘲笑。
对此,欣欣则无可奈何地说:“我只能尽最大努力走一步算一步。”
除此之外,她可能真的别无他法。女人为了爱,可以不惜一切代价为丈夫生孩子;而男人为了爱,又是否能疼惜一下自己的妻子呢?
其实,生不出孩子,难道都是女人的问题吗?
04
小五与妻子结婚十年了,一直没有孩子,可他们之间有问题的却是小五。
小五患有无精子症,做了睾丸穿刺,甚至把睾丸剖开来取精,均一无所获。也就是说小五属于男性不育队列中的一员。
这也意味着,他们夫妻想生小孩的话,就必须借用别人的精子,然后生一个与小五本人没有任何血缘关系的孩子。
相比于欣欣的无卵问题,小五的无精子症,却得到了妻子及双方父母的理解与包容。
小五的妻子很渴望有一个自己的孩子,但她还是将生与不生的决定权交给丈夫,并且毫无怨言。
而曾一直纠结于“血缘”的小五,也渐渐明白,生育是夫妻双方共同的责任,需要两人共同来面对。
“既然爱妻子,自己也喜欢小孩,那让妻子接受别人的精子,生一个妻子自己的孩子,两人来共同抚育,视如己出,也没有什么不好的啊!”经过一番心理挣扎后,小五决定要圆妻子的生娃梦。
幸运的是,我们国家有精子库,有许多志愿者捐精。所以小五夫妇想拥有个孩子,会比欣欣夫妇相对容易得多。
有了合适的精子后,小五的妻子也面临着人工授精、试管等一系列生殖辅助手术,然后就是小心翼翼地等待胚胎着床的结果。这是一个漫长而又备受煎熬的过程。
在我国,借精生子是双盲的,即供、借双方都无法知道对方的身份信息。
除此之外,法律还规定:一份精子最多能让5个女性怀孕。但即便这样,精子库里的精子依然是供不应求。
因为能够入选精子库里的精子,都有着严格的筛选标准。
按照国家的相关规定,捐精者一份精液里的精子数量,必须达到6000万才行,而目前能达到这个标准的捐精者却不到10%,能达到捐精标准的人太少了。
而精子“供不应求”的现象,也真实地反映出当今社会需要借精的患者越来越多了。
另有数据显示,在我国4000多万的不孕不育患者中,男性约占了30%,女性约占50%,双方的原因约占20%。
然而现实中,如果一对夫妻无法生育出小孩,即便是男人的问题,承受更多痛苦与压力的依然还是女性。
因为在大多数人,尤其是在农村人的思想观念里,生孩子天生就应该是女人的事情,与男人无关。
05
那些还困在“求子公寓”里的女性们,为了能成为一个母亲,无一不是拼尽了全力。
这个时候的她们,其实十分需要社会,尤其是家人的关怀与支持。
“生不出孩子的女人,就是下不了蛋的母鸡。”“没有孩子的女人是不完整的。”诸如此类的语言暴力,时时冲击着她们的心理防线。
一次又一次的试管失败,没能让她们退缩;试管过程中经历的各类疼痛,打败不了她们。
然而,很多时候,击垮她们的,往往是家人的不理解与苛责,以及社会上那些恶意满满的言论。
作者:拾柒
编辑:丽人行
参考资料:
1、纪录片《奇妙的蛋生》2021-04-29《优酷视频》
2、《纪录片奇妙的蛋生:什么是“正确”的生育观》2021-05-25《中国青年网》
3、《那些生不出孩子的中国人》2021-05-24《澎湃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