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7月13日傍晚,杭州某高校离退休老师联络员韦老师,拍着一幢土坯房的门,焦急万分。
她只听到屋里“嗯”“好的”等几个简单音节的回答,但却迟迟不见有人来开门。
屋中,已退休10多年、77岁高龄的林齐(化名),瘫倒在地,爬不起来。
最后,在邻居的帮助下,韦老师才打开了那扇简易的木门。可此时,林老师早已因为热射病昏厥过去,韦老师赶紧拨打了120,把林老师送去医院,并垫付了医药费。
这位曾经的大学教授,怎么会患上热射病呢?当人们得知他的生活方式时,很多人都无法理解。
01
原来,7月13日一大早,林齐在自己家里吃了一碗自做的杂米粥,然后步行去附近的超市买菜。他打算买一点番茄、黄瓜、胡萝卜等可以生吃的蔬菜,减少煎炒等做饭的麻烦。
他还顺道在一家早餐店里买了几个馒头,作为他中午和晚饭的主食。
然而由于当天杭州城区气温达到了40.3℃,在返回的途中,林齐突然间头昏脑胀,一下踩滑了脚,摔倒在路边的人行道上。
好心的行人把他送到派出所,民警问明情况,才把他送回家。
林齐住在一幢已经很老旧的毛坯房里,只有90平方米左右,还被隔成了厨房、客厅、书房和卧室,一台老式空调已经多年不能使用了,家里也没有电扇。
据老人自己介绍,实在热得受不了的时候,就用湿毛巾擦擦身子,以此降温。
这十多年来,林齐就是这样度过夏天的。
但是,这一天实在太热了。林齐像往常一样,中午吃过馒头片后,就躲进书房里,开始他每天必须进行的阅读或写作,面前只有一杯白开水。
可能是天气太热的缘故,也可能是书房的窗口通风不畅,他已经有了中暑的症状,头昏脑胀。刚开始,他以为是看书引起的,休息一下就会好转。
但是,直到傍晚的时候,他也没有感觉到饿,而且也没有什么味口,不想吃东西。
于是,他想站起来活动一下,打开大门透一下气。
没想到,刚走两步,他就摔倒在厨房里,离大门不到3米远,却怎么也到不了门边。
到晚上7点10分左右,韦老师上门给林齐送一把小电扇,希望他能安全度过这个炎热的夏天。
然而,摔倒在地的林齐,却怎么也站不起来,只能口齿不清地回答韦老师几个简单的音节。
知道情况不妙,韦老师和邻居们砸开木门,才把林齐送去医院,结果林齐被诊断为热射病,也就是严重的中暑,需要住院治疗。这一住,就住了9天。
在脱离危险后,林齐也想了很多。他十分感谢韦老师和邻居们对他的帮助,只想快点出院后,把韦老师帮他垫付的医药费还上。
对于韦老师曾经建议他去养老院住的问题,过去他一直不愿意考虑。而经历了这一次突如其来的危险,他的态度有了松动,也想去试住一段时间,如果能够适应,今后就干脆搬去养老院。
毕竟,不可能每一次都这么幸运。如果没有及时送医,这一次,他的情况可就不堪设想了。
此外,他也不想总是拖累好心的邻居们。
02
出院后,他根据社区助老员的建议,去区里的一家养老院试住一个月。
然而,林齐却无论如何也适应不了那里的生活:饭菜无法下咽,没有人可以与他交流,虽然养老院人数众多,可他感到无比孤独。
于是,试住期一结束,林齐就赶忙搬回家里,继续他一个人的生活。
作为杭州市某高校的退休教授,除了那十几个大书柜,他的家里,实在找不出几件像样的家具。
退休前学校配的一台电脑,用过一次之后便坏了,而且他也不会打字,至今写作仍是手写,尽管这妨碍了他的投稿。
退休前,他曾经买过一台日立彩电。但看了没多久,屏幕就出现黑色闪电一样的条纹,拿去找朋友修,结果越修越糟糕。
2005年退休的时候,家里也装了一台海尔空调,然而空调的下场和彩电一样,一年就坏了。
后来,林齐在一本杂志上看到,吹空调容易得空调病,从此他更是避空调而远之,家里的空调,自然也成了摆设,再也修不好了。
至于电饭堡之类的炊具,他觉得也不安全,还是使用传统锅灶,因此,烹饪之类的电器,更是进不了他的厨房。何况,他以生吃水果蔬菜和稀粥白肉为主,能动用煎炒的机会很少。
至于冰箱,更是没有用处,因为他每顿饭都现做,吃多少做多少。再说,杭州的蔬菜市场很便捷,买菜也十分方便,小食店的包子馒头,也可以随吃随买。
虽然天气太热的时候,他也热得受不了,但他也有办法,林齐称之为“土空调”。
其所谓的办法,就是接满两桶凉水,把双脚伸进桶里,再用打湿的毛巾,每隔半小时擦一次身体,每天喝几次绿豆汤,再吃三次防暑降温的药。
一整个夏天,林齐就是这样度过来的。
在电器使用方面,林齐感到唯一的遗憾,就是年轻时没有学会电脑打字,造成他投稿很不方便。
因为如今的很多杂志社和出版社只接受电子稿,没有办法,他投稿只能上门联系,或者委托学生故旧帮他处理稿件,而且也只能当面洽谈。
即使在这样困难的条件下,林齐仍然不间断地进行创作,写了十多本幽默格言,一些随笔曾在《语文新圃》上连载,直到该杂志2010年停刋。
其实林齐有一部社区送给他的老年手机,但至今他都不会使用,特别是开机键和关机键是同一个键,他就分不清楚何时是开机,何时是关机,连接电话也不知道。
后来,手机也响过几次,他却稀里糊涂地给人掐断了,连社区助老员走访,要提前联系他都做不到,上门时,常常吃了闭门羹。
好在,他也没有多少亲友需要联系,没有电话的干扰,他反而一个人,可以静心地读书写作。
03
谈到读书,是林齐最值得骄傲的事情。
年轻时,林齐就是一个读书的尖子。
1945年出生于西安的他,从小学习成绩优秀,从北师大英语系毕业后,1979年又考取了南开大学的研究生,毕业后留校任教,并于1985年外派到美国耶鲁大学作高级访问学者。
一年后回国,第二年就转到杭州某高校,教授美国史和世界文化史,直到2005年退休。
可以说,林齐是上个世纪末期,人们眼中当之无愧的人中龙凤、天之骄子。也因此,读书是他保持一生的兴趣爱好。
在他至今居住了近20年的毛坯房里,虽然面积不足90平米,但十几个书架上,陈列着的1万多册图书,非常显眼。
没事的时候,林齐就与这些书籍为伴,跟古今中外的学者先贤交流,他说他从来都不孤独。
据林齐自己说,退休十多年来,他已经读了5000多本书,差不多平均一天半就读完一本。
而且,书籍还成为林齐了解世界、连接社会、汲取养分的主要渠道和方式。
除了读书,就是唱歌写作。
他张口就能哼唱世界上100多个国家的国歌,能用俄语演唱前苏联歌曲《喀秋莎》,还能用十几种语言背诵高尔基的《海燕》……
此外,林齐还喜欢收藏美术图片,世界各地的摄影作品,知名的美术绘本,他都有所收藏。
照理说,像林齐这样具有如此丰富内心世界,又如此开朗活泼、兴趣广泛的人,为什么年轻时没有找到伴侣,而造成今天无子无女,一个人孤独生活的境地呢?
谈到这个事情,林齐也有一点小小的遗憾。
04
其实,作为二十世纪后半叶的名校研究生,林齐在社会上是很有地位的。
自林齐考上研究生开始,给他介绍对象的人就很多,三年间,他就相了三、四十回亲,其中有两个姑娘还处了一段时间,却因为他的原因而不了了之。
林齐处第一个对象,一起来往了半年多,就因为他看不惯对方父母的小市民做派,便和她吹了。
而第二个女朋友,父亲是大学的副校长,林齐又认为她的父亲有些官场的客套和虚伪,自己也受不了,自然,最后两人也没有谈成。
“其实,这两个女孩本身都很优秀,其父母的性格和表现,对我们未来的婚姻生活,应该也产生不了什么根本性的影响,而我却‘恨鸟及乌’,迁延于他们的女儿身上,让我错过了两段本该可能幸福的婚姻。”回忆往事,林齐表现出深深的自责和后悔。
然而,一个人的禀性是很难改变的,林齐就是这样的典型。
照理说,他经历了前两次恋情的失败,应该吸取教训,在以后的对象交往中,放低姿态,肯定能找到理想伴侣,但他却不,仍然一如既往地吹毛求疵。
在林齐38岁的时候,遇到了一位各方面都令自己满意的对象,对方对他也很有好感,走入婚姻殿堂的可能性很大,可他又嫌人家姑娘肤色比较黑。
在耶鲁大学做访问学者时,一位美国女孩追求林齐,他又因为正准备要回国,觉得异国恋爱,很多事情不好处理,因为怕麻烦,他又拒绝了。
事后想起来,选择其中任何一位女孩做妻子,林齐的家庭生活,都是令人羡慕的。
但世上哪有后悔药吃呢?
“感觉还是有个老伴才好。”2005年刚退休的时候,过惯了繁忙的教学生活的林齐,还是十分的不适应,孤独感尤其强烈,身体也每况愈下,感到“今晚睡下,明天不知还能不能起来”。
于是,他走进了婚姻介绍所,希望给自己找到一个老来的伴侣,这也是他退休后的无奈之举。
这次,林齐对对方的要求是:只要是一位性情温和、气质佳的中年白领,尽可能与自己有共同语言,能谈笑风生地度过余生,足矣!
就这样,三个婚介所先后给林齐安排了几次相亲,其中,还真有一位阿姨他比较中意。
但交往一段时间后,令林齐没有想到的是,阿姨仍然像其他几位相亲对象一样,问他有没有自己的房产,要求把房子过户为二人共同所有,以此作为谈婚论嫁的条件,这让他很不舒服。
最后,他便借故推托,不再与阿姨见面,以婉转的方式,亲手结束了这段本来很有希望的“黄昏恋”。
连婚介公司都劝他:“反正你也没有继承人,就算把房子登记为二人共同所有,又有什么关系呢?你也太固执苛刻了。”
对婚介公司的评价,他十分反感,从此不再联系婚介公司,也不再考虑找老伴的事情,一心一意地继续他一个人的读书写作。
05
一个人的生活际遇,总是跟他的性格相关联,无所谓运气天命,但确实有前因后果。
像林齐这样年轻时十分优秀的人,由于在选择伴侣时追求绝对完美,容不得别人的一点点缺点,最终没办法和任何人走到一起。
即使到退休以后,虽然择偶的标准有所降低,但他仍然容不下别人的建议和诉求,固执己见,主动回避,迟来的“黄昏恋”也只能无疾而终。
有人说,林齐是宁缺毋滥的完美主义者,所以他选择一个人生活无可厚非,毕竟他有书为伴,内心并不孤独,甚至比很多人都要充实。
对此,你怎么看?
作者:羊子
编辑:青青
参考资料:《杭州一位独居教投资了的大半生:不住养老院不将就婚姻》,钱江晚报2022-1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