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四品》所采用的文学形式之佛教偈语

书画艺术之窗 2023-03-14 12:41:17

汉译佛经与四言文句同样有着密切的联系,如唐代房融的《楞严经》译本主要采用的便是四字成言的翻译方式。

其中的:

“观诸世间,大地山河 ,如镜鉴明,来无所黏,过无踪迹,虚受照应,了罔陈习,唯一精真。”

“汝今欲知,因界浅深。唯色与空,是色边际;唯触及离,是受边际;唯记与忘,是想边际;唯灭与生,是行边际 ;湛入合湛,归识边际。”等都是音韵铿锵,文辞高妙的句子。

如果《二十四品》成书于唐末五代之间,则这种早已广泛流传四言佛经亦会对《二十四品》的作者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因为如果从佛教的角度来理解,《二十四品》讲的可以说是圆融了悟之法,其于艺术和美学可谓求本求原,洞彻无碍,究竟毫末,不遗纤尘。

另外值得注意的还有佛教中的偈语,偈语最初是佛经之中一些带有总结性的唱词,后来在中国逐渐发展成为僧人在修行过程中根据所得感悟而作的诗句。因为多为高僧证果之后而作,所以其中往往蕴含着对于生命的终极思考和答案。

佛经中的偈语或四言或五言或七言,篇幅则有短有长。而受中国诗歌的影响,中国僧人所作偈语则大多为四句的五言或七言诗歌。如唐代佚名比丘尼所作《嗅梅》:“尽日寻春不见春,芒鞋踏遍陇头云。归来笑拈梅花嗅,春在枝头已十分。”表面上看是寻春的故事,实际上讲的却是修行证果的过程。

偈语的真义不在文字本身,而在于采用譬喻的形式引导人们从表象去领会理解象外之言,言外之意,文辞极为简练,含义却极为丰富,而这些也正是《二十四品》的最大特点,也即将深刻丰富乃至无限的哲理蕴含于感性可见有限的物象之中。

综上所述,可以说《二十四品》在语言形式上更偏向于四言的诗歌和赞文,但其表达内容又可以说是佛教偈语式的。

注:本文根据大愚观点整理

《二十四品》所采用的文学形式之四言诗与赞文

老子的“道”与庄子的“真”,《二十四品》中的道家思想

1 阅读: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