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相障碍:教育方式很可能导致孩子出现人格障碍,父母做对了吗?

开济说育儿 2023-12-20 21:48:04

本周我们咨询室接待了两名初中生,一个有社交恐惧,另一个重度抑郁。我了解了她们的情况后发现,她们两个都因为父母离异承受了很大的心理压力,出现了病理性记忆。单亲家庭的孩子心理健康状况不如双亲家庭的孩子,对女生来说,这种影响更加明显,特别是在学习、人际关系等方面,而男生则会更冲动一些。

青春期的孩子心理经历着剧烈的变化。这个阶段的孩子会出现自以为主的想法,特别关注自己的感受,常常觉得全世界都在看着自己。那些来自离异家庭的孩子更是害怕被别人知道他们的情况,谈及这类话题时会表现出敏感和脆弱。

他们既表现出对家长很多观点和做法不认同的反抗,又表现出渴望家长的理解、关注和支持的依赖。他们对没有生活在一起的父亲或母亲常常也有矛盾的心理,既渴望和他们联结又担心这种联结会给生活在一起的父亲或母亲带来伤害,甚至把联结贴上“背叛”的标签而产生内疚的情绪。

他们既习惯于避谈父母离异的事情,又显示出对关心和信任等方面需求的开放态度,一旦在人际交往中能够满足这些需求,他们就会立即融入其中。

他们既会否定童年时期的幼稚,又会眷念童年的单纯,离异家庭的孩子尤其怀念家长在一起时的美好画面,如果离异后的家长常在孩子面前表达对对方的不满和攻击,会让孩子承受额外的内心痛苦。

有的孩子会认为自己对家庭矛盾负有责任,为了修复家庭关系会表现出厌学、抑郁、躯体化表现等心理问题,此时的问题具有功能意义,孩子认为如果能使家长把注意力放在自己的问题上,他们就不会闹离异了。

面对孩子青春期的剧烈变化,家长常常感到力不从心,此时婚姻关系的变化更是让家长焦头烂额。事实上,让孩子受到伤害的不一定是离异这件事情本身,而是家长在应对离异这件事情时的方式以及如何处理离异后的亲子关系。

虽然进入青春期后家庭成员相处的时间有所减少、孩子逆反家长的现象有所增加,但家长不要被孩子“酷酷的外表”,“冷漠的脸”误导,在孩子心里家庭和家长仍然占有重要的地位。孩子需要家长双方的爱,离异后,如果家长中的一方利用孩子攻击前任配偶,孩子就会感觉自己被当成家长婚姻冲突中的工具,这会给孩子带来抑郁、沮丧、愤怒、无助等一系列负面的情绪。

这种情感若未得到妥善处理,或许会长期苦恼,甚至可能波及到孩子将来的人际交往以及情感互动。家长们会发现,受伤害的还是孩子。因此,作为单亲父亲或母亲,不能刻意阻碍,甚至应尽可能创造条件让孩子与不在身边的父亲或母亲保持联系。让子女清楚,父母的离异仅仅是大人之间的婚姻出现问题,并非他们在孩子身上有任何过错,更非家长不再爱他们了。无论她面临什么困扰,无论是与谁共同生活,只要她有需要,无论何时何地,都可以轻易获得家长的理解、信任和支持。

许多家长在某个时刻突然感觉那个单纯的、可爱的孩子变成了一个令人捉摸不透,甚至匪夷所思的青少年了,那个曾经对自己无话不说的孩子开始有了自己的秘密,他们心里话倾诉的对象是好朋友而不是家长了,家长心里难免有些失落甚至困惑不解。

这个时期,他们更像是一个自由探索者与胆怯小孩的混合体,他们需要在实践过程中克服困难以获得自信,家长们需要做到的是仍然陪伴在他们身边,不过这时候的陪伴已经不再是控制孩子生活中的每个细节,而应该是给予他们适当的指导和鼓励就足够了,家长们需要让孩子为未来的自立做好充分的准备。

很多单亲爸爸或妈妈离异后,担心自己不能做到足够好,会事无巨细地照顾孩子,甚至压抑自己正常的心理需求给孩子创造学习和生活条件。当家长让孩子成了生活的目标,什么都以孩子为主时,孩子内心的被尊重、被听、被理解的需求就无法得到满足,孩子的自主和自立能力就无法发展起来。

面对青春期的孩子,单亲家长面临着重大的挑战,他们可能会不惜牺牲自己的需求,勉强抚养孩子,将养育孩子视为法律责任,却忽视了观察孩子成长过程中的乐趣。当疲惫感袭来,甚至情绪耗尽时,自我质疑和绝望感便会浮出水面,接着自然而然地反思自己为何选择结婚,为何选择生育孩子,为何选择离异,甚至会说出伤孩子心或做出将来让自己后悔的事情。

当孩子看到家长为照顾他付出那么多,而让家长感到愤怒时,孩子的反应通常是愤怒、内疚和自责。这个时候,孩子会有不同的反应,有些孩子会觉得非常生气,心想“你别管我了,每次你都要说教没完没了”。有的孩子则会感到内疚,然后带着家长的负面情绪生活,把爸妈负面情绪的责任都承担下来,变成一个“听话”的孩子。还有的孩子会选择把自己隔离出来,选择无视你的需求和感受,认为你是个没有需求的人,你做的这些都是应该的。

1 阅读:213

开济说育儿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