芬兰:坐不够的雪橇、钓不完的鱼;吃不腻的燕麦、烤不完的派

理想吕 2024-05-28 10:56:53

【站在松林中的芬兰女孩】

前言

聊起芬兰,喜欢军事历史的朋友会提起苏芬战争中芬兰的虽败犹荣、喜欢世界旅行的朋友会提起芬兰罗瓦涅米是圣诞老人的故乡……

总面积约为33.8万平方公里、总人口约为560多万的芬兰,属于北欧五国之一,分别与瑞典、挪威、俄罗斯接壤,南面是芬兰湾,西面是波的尼亚湾,首都赫尔辛基。

【芬兰的位置示意】

聊芬兰几乎都会带上瑞典,这对好邻居的历史渊源就不用多说了,对我们的认同和与我们的交往,是整个西方国家中最早的两个:

芬兰在1950年1月13日承认我们、同年10月28日与我们正式建交瑞典在1950年1月14日承认我们、同年5月9日与我们正式建交

这里还是重点聊芬兰,选取了驯鹿雪橇、海洋及淡水鱼类、燕麦、卡累利阿派等四样有一定代表性的事物,跟大家聊聊另一种风貌的芬兰。

【夏季的芬兰首都赫尔辛基】

一、坐不够的雪橇

说到雪橇,芬兰很有发言权,那里有地道的驯鹿雪橇。

成为文化符号之一:

艺术化且正确的打开方式应该是:慷慨的圣诞老人每年都会坐着驯鹿雪橇,准时地出现在每一个好孩子家中的客厅、烟囱或者门口,留下孩子们心心念念一整年的礼物。

【驯鹿雪橇】

驯鹿是圣诞老人的好帮手,而芬兰认为自己才是圣诞老人真正的、唯一的故乡,按照这个逻辑,驯鹿的任务非常艰巨:既要代表圣诞老人、还要代表芬兰的历史和文化。

最早在芬兰地区(芬兰作为一个国家的概念,历史并不久远)驯养驯鹿的,是位于芬兰北部北极冰原上的萨米民族,已经在那里生活上万年的萨米民族,如今已被大家称为欧洲“最后的土著”。

【在等圣诞老人上班吗】

真正的驯鹿部落:

在16世纪欧洲白人进入这片土地之前,萨米人是这个冰雪世界中最自由的牧民,他们没有国家甚至联盟的概念,只是到了每年的狩猎季节,熟络的几个或者十几个家庭会临时组建叫做“西达”的类似于互助组的松散协作组织,而狩猎结束后就又各奔东西了。

驯鹿,现在是芬兰的历史与文化符号之一,过去则是萨米人的生命——吃的、喝的、穿的甚至交通工具和劳动工具,都会有驯鹿的影子。

【芬兰的萨米人雕像】

如果让萨米人选择一个自己梦中的完美世界,那一定是一个充满驯鹿的世界,按照现有的资料和流传的故事,在很久以前,萨米人对天堂的想象,就是一个拥有无数驯鹿的地方——这是他们心目中的绝对美好。

【身穿传统服饰的萨米人和他的驯鹿】

拉普兰是驯鹿的家:

驯鹿,这种不怕冷、鼻子灵、眼神好,雄性爱打架、雌性护犊子的可爱动物,个头比驼鹿要小不少,现在主要分布在芬兰的北部——拉普兰地区,这里是北欧驯鹿最主要的栖息地之一,生活着大约20多万头驯鹿,有野生的但更多是驯养的。

【芬兰北部的拉普兰地区】

随着现代化雪地交通工具的普及,驯鹿在芬兰的作用已经不再是以畜力为主了(圣诞老人的雪橇除外),而是更多地与旅游、文化、医药尤其是美食结合起来。

对于驯鹿肉,芬兰一般采用烤驯鹿肉排和驯鹿肉香肠的方法,不过在芬兰首都赫尔辛基,也有可以生吃驯鹿肉的餐厅。

【芬兰拉普兰地区罗瓦涅米的圣诞老人村】

我们也是有驯鹿的:

内蒙古根河市敖鲁古雅鄂温克民族乡就是我们的驯鹿之乡,“鄂温克”的意思是住在大山林中的人。鄂温克族饲养驯鹿的历史可以追溯到汉代,最开始是将驯鹿捕获后饲养起来,既可以作为冬季的食物,也可以作为打猎时的诱饵。

【我们的驯鹿】

随着时间的推移,驯鹿变成了鄂温克族文化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以至于在他们的世界里,会按照狩猎特点和驯鹿的习性,将一年划分成六个季节,人们是跟随着大自然的变化和驯鹿的生活而变迁的。至于鄂温克族对驯鹿的感情到底有多深呢?

【神奇的驯鹿】

《社会变迁中的使鹿鄂温克族》 中有这样的描述:它可招人喜欢了,性情很温和,天生喜欢跟人亲近。它不会咬人,也不会去攻击人。驯化的时候只要兜里装上豆饼,再装点盐巴,喂上几天就跟你熟了。我那小花就可招人了,天天围着我转,几天不上山来我都想它。

完美!这哪儿是高大有角、强悍奔放的驯鹿,分明是宠物鹿!

【这么抱着肯定暖和】

二、钓不完的鱼

总面积约为33.8万平方公里的芬兰,共有约17.9万个岛屿、18.8万个湖泊,无论是否喜欢钓鱼、是否喜欢吃鱼,在这样的环境中,恐怕都会做出最后正确的选择——钓鱼是芬兰民众老少咸宜、四季热门的户外活动。

【芬兰的垂钓者】

别看芬兰的寒冷时间很长,但每个区域、每个季节,都可以钓鱼,这里有三组数据可以参考一下:

(1)在芬兰能钓到的最常见鱼类约有60多种(2)接近总人口的1/3即约160-170万的芬兰民众特别喜欢在闲暇时钓鱼(3)芬兰全境至少有50多万个水边度假木屋专用于钓鱼

【钓具不错】

拉普兰地区:

如果直接把芬兰地图看成一条鱼的话,那么芬兰北部的拉普兰地区就像是鱼尾,而芬兰的西南沿海地区就像是鱼头。

地域相对宽广的拉普兰地区不仅有着优美的天然风光,而且那里可以钓到北极红点鲑、鲑鱼、大河鳟、白鲑、白斑狗鱼、河鲈等。

【芬兰的北极红点鲑】

其中,颜色比较鲜艳的北极红点鲑,不仅好吃,而且钓鱼时的乐趣也不少,最好使用旋式诱饵和假蝇饵捕钓,如果要在冬季通过冰钓来钓北极红点鲑,那得靠运气了。至于芬兰冰钓,跟我们差不多,在结实的冰面钻一个洞,仅使用鱼钩和鱼线,慢慢地等待着鱼儿上钩。

重点只有一个,别冻伤,拉普兰地区冬季的最低气温在-30℃至-25℃。

【此时需要的是运气】

中东湖地区:

在芬兰湖区,大约有30多个面积超过100平方公里的湖泊,这些湖泊多与城镇融为一体,所以既能享受钓鱼的乐趣,又不用担心安全和补给,比如拉赫蒂、库奥皮奥、萨翁林纳、拉彭兰塔等等,都是建在湖边的。

这些湖区生活的鱼类主要有狗鱼、河鲈、梭鲈、白鲑、江鳕、斜齿鳊等,在一些水流湍急的地方,还可以发现虹鳟鱼和大河鳟的身影。

【芬兰塞马湖的日落】

两种芬兰鱼类:

简单聊一下河鲈,它既是芬兰境内分布最广的鱼类,也是芬兰的国鱼,这么说吧,如果在芬兰的各个湖区钓鱼,河鲈成为战利品的概率是100%。

至于狗鱼,芬兰的狗鱼主要是白斑狗鱼,被芬兰民众称为“水中之虎”,在几乎所有湖区也是比较常见的鱼类,个头大的要在10-20公斤。

【芬兰的湖面大桥】

芬兰民众一直认为白斑狗鱼拥有神秘的力量,比如芬兰民族史诗《卡勒瓦拉》(也译为《卡勒瓦拉》、《卡列瓦拉》、《英雄国》等等)中,描述过世界上第一把康特勒琴(流传于芬兰、爱沙尼亚等地的一种弹拨乐器),就是用一条巨大的白斑狗鱼的颚骨制成的。

【芬兰也有自己的民族史诗】

三、吃不腻的燕麦

燕麦是一种低糖、高能的食品,不过燕麦加工主要用在西式食品中为主,我们中式食品中用到的比较少,芬兰却素有“欧洲燕麦之国”的美称,而且还是世界第二大燕麦出口国。

【芬兰北部即将收获的燕麦田】

全球燕麦主要产地:

2022-2023年全球前5大燕麦生产国分别是俄罗斯、加拿大、美国、澳大利亚、德国,而芬兰则排在第6名。作为第1名的俄罗斯,每年燕麦的产量约为450多万吨,人均产量约为30多公斤;第6名的芬兰,每年燕麦的产量约为110-120万吨。

【金黄的燕麦田与蓝天白云】

以2022年为例,芬兰各类谷物的总产量约为400多万吨,其中三个大头分别是:大麦产量约为170多万吨、燕麦产量约为120多万吨、小麦产量约为接近100万吨。

按照芬兰总人口约为560多万人估算,每年人均燕麦的产量约为210多公斤,所以,如果按照燕麦的人均产量来估算,芬兰是全球第一。不过芬兰的燕麦主要出口到欧盟国家,向全球其他地区出口的数量极少。

【芬兰乡村风光】

芬兰对燕麦的热爱:

芬兰家庭的早餐大都会有一份酸奶加上燕麦片、果酱、干果等配料,这是芬兰民众白吃不厌、似乎永远吃不腻的食品。

作为世界上人均燕麦消费最多的国家,芬兰的每家每户都喜欢将燕麦和其他谷物、辅食按一定比例混合,然后再做成各种各样的食物。比如芬兰民众在吃燕麦片时,会用牛奶冲泡,然后在微波炉里加热。如果是在夏季,燕麦片也会拌上冰淇淋、水果干和坚果等等。

【芬兰常见的燕麦粥】

我们的燕麦情况:

如果是10多年前的2013年,我们的燕麦自产量还是很低的,约为23.5万吨左右。到了2022年,我们燕麦的自产量增长到了64万吨左右——自产燕麦的三大主要产区分别是内蒙古、河北、吉林。燕麦进口之所以猛增,原因无他,我们的饮食习惯、健康追求都在变化。

【夏日的芬兰乡村】

但我们的燕麦还是呈现“进口数量远远大于出口数量”的情况。比如2021年,我们进口燕麦的总金额约为3.13亿美元,同比增长约361%左右。

而这一年我们出口燕麦的总金额仅为9万美元左右。到了2022年,我们进口燕麦的数量激增到约39万吨:种用燕麦约1.32万吨、食用燕麦约37.97万吨。

【秋日的芬兰乡村】

四、烤不完的派

这里的“派”特指芬兰的卡累利阿派——要说哪些美食是芬兰最传统、最经典、最大众的,卡累利阿派肯定能名列其中。

这种派的起源:

最初起源于芬兰东部的卡累利阿地区,那里也是芬兰民族史诗《卡勒瓦拉》的起源地,这部19世纪编撰的宏伟史诗,早已成为芬兰民众广泛认同的历史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芬兰的卡累利阿派】

而卡累利阿派,当年就是卡累利阿地区的一种本地食品,这种派,握在成年人手中大小刚刚合适,虽然是馅饼但却可以清清楚楚地看到馅料。派的底部一般用芬兰自产的传统黑麦为主料做成,而馅料则会用到土豆、米饭、胡萝卜等。

这只是早期物产不太丰富时的馅料,现在的水果类、肉类、腌酸菜类馅料等等,应有尽有。重点是烤好卡累利阿派之后,如果再刷上一层或者几层鸡蛋黄油水的话,堪称完美。

【芬兰的卡累利阿派】

卡累利阿往事:

因为历史原因,卡累利阿地区早已经不再属于芬兰了,大致的经过是这样的:13世纪起卡累利阿的部分地区属于瑞典;到了18世纪中期,又属于俄罗斯帝国;进入20世纪后的1923-1940年,卡累利阿地区隶属于芬兰,而重大转折则是1939年苏芬战争的爆发。

【由于传统馅料是米粥,所以卡累利阿派也叫米饼派】

到了苏德战争爆发时,芬兰趁机在1941年7月进攻苏联,目标是收回被占领的领土,在达到目标后并没有再继续进攻而是停留在1939年的苏芬国境线上。

不过在1944年,腾出手来的苏联再次对芬兰发动反攻,重新占领了被芬兰夺回的领土。到了20世纪90年代苏联解体之后,卡累利阿作为自治共和国保留在俄罗斯联邦中。

【准备放入烤炉】

早已遍布芬兰各地:

现在的卡累利阿派早已流传到芬兰各地,大到高档商场、饭店,小到路边咖啡店、食品摊都有售卖,卡累利阿派最传统的制作材料和方法有三条:

一是面饼,需要用芬兰黑麦和小麦做成的混合面粉。二是米粥,面饼里是米粥,所以需要反复向面皮上涂抹米粥,然后再烘烤。三是黄油,烤好后的派,需要淋上黄油水或牛奶水,然后晾干。

至于新款式的卡累利阿派,不仅馅料更加丰富多彩,而且制作方法也是五花八门,但是,馅料需要露一部分在外面、整个派差不多有手掌大小等特征,还是完整保留下来了。

【烤好后准备刷黄油水】

结语

在历史长河里,芬兰与瑞典、丹麦、苏联等国家的关系颇为复杂,仅与苏联的历史关系和二战后的情况就能写本书了;在现实社会中,一向在国际事务中沉默寡言的芬兰却在2022年正式申请加入北约,并在2023年4月正式成为北约第31个成员国。

【芬兰图尔库附近的游艇码头】

而在经贸关系上,2021年我们与芬兰的贸易总额就首次突破百亿欧元,成为芬兰在全球的第3大贸易伙伴、在亚洲的第1大贸易伙伴——大家可以留意一下“我们是芬兰在亚洲的第1大贸易伙伴”,这可不是偶尔为之,而是已经连续20年了。

【芬兰的基米乔基河】

所以,尽管只有560多万人,但芬兰的情况远远不是三言两语可以聊得清楚,尤其是在目前的时代背景下,所以坐不够的雪橇、钓不完的鱼;吃不腻的燕麦、烤不完的派,只能描述芬兰一面或者几面的轮廓而已。

【芬兰首都赫尔辛基的街道】

如果聊北欧尤其是芬兰的地缘关系,还不如研究一下这个北欧国家的饮食文化,尤其是面包和鱼肉方面,跟挪威的驼鹿肉、瑞典的大肉丸还是不太一样的风格。比如芬兰的鱼馅饼(更像是鱼肉面包)、黑麦面包(有洞而且口感酸)、薄脆饼(早上当主食晚上当点心)、肉桂卷(加了肉桂粉的面包卷)、奶酪面包(号称吱吱作响的芬兰奶酪)。

【赫尔辛基街头的有轨电车】

我们是讲究吃饱了不想家、芬兰则需要吃饱了不抑郁——也许是因为极昼极夜、也许是因为社交狭窄、也许是因为国民性格……这么富裕、发达、美丽的芬兰,怎么还挺抑郁的呢?

【美丽的芬兰】

1 阅读:8

理想吕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