隆武覆灭,烈女田川松弊政系列之十二

侍儿看历史 2023-02-23 14:14:05

说完鲁王,回头再说说隆武。

其实不管是鲁王还是隆武,相对于弘光而言都算是很有进取心的,可惜的是,他们在明朝只是一个藩王,也就是土地主,朝中没人脉,军中没亲信,现在当了一把手,也只是个傀儡罢了。

顺治二年七月初六,隆武帝登基没几天,就誓师伐清,谕文武臣民,择于八月十八日“统率六师,御驾亲征”。

郑芝龙表示,我不管,没钱发饷。隆武帝无奈,借口“父老遮道恳留”取消了这次亲征。

黄道周看不下去了,上疏隆武帝要求自己带兵北伐。郑芝龙再次表示,我不管,没钱发饷,我的军队没法动。

黄道周怒,回家招募家丁、族内子弟、乡勇千人于当年七月二十二日出征北伐。

这支杂牌军一路向北,沿途号召百姓参军,很多百姓感其诚,加入了这支军队。由于大部分人持有的武器仅仅是农具、木棒,时人称之为扁担军。进抵延平的时候,军队人数已达五千余人,粮饷匮乏,黄道周上疏请饷。隆武帝让郑芝龙派兵送饷,郑芝龙迟迟不动。隆武帝无奈,发空札数百道给黄道周。

这里的“空札”,表面意思为没有书写过的竹木简,但是上面盖着隆武帝的国印。也就是说,隆武把发圣旨的权力给了黄道周,他爱怎么封赏就怎么封赏。

黄道周收到这些空头支票后,颇为无奈,隆武帝自己都没钱,我黄道周怎么封赏?但是他没有放弃,继续北伐。当年十二月二十四日,扁担军走到徽州、婺源的时候,打了第一仗,也是最后一仗,全军覆没,黄道周以及他的门人蔡春溶、赖继谨、赵士超和毛玉洁等均被生擒,半年后于南京就义。

顺治二年八月初六,隆武帝再次召朝臣议北伐,计划明年春兵分两路,一路出浙东,一路出江西。

郑芝龙还是老借口,没钱发饷,部队调不动。

隆武帝问郑芝龙如何筹饷,郑芝龙随即将自己筹谋已久的捞钱方案汇报给了隆武,即:于两税正供内米五石预借银一两,令抚按以下及绅衿大户输助。又大鬻官爵,部司百两,武札数十两,廝养隶卒,皆得给札授官。

郑芝龙找士绅、官员要钱,这些人就得把自己的损失摊到老百姓头上,福建之民苦不堪言,各地民变不已。当时有民谣称:

“清行如蟹,曷迟迟其来”。

就是嫌清军进军慢,像螃蟹一样,怎么不快点来收拾这些加税、要钱的王八蛋。

看到郑芝龙这副死样子,隆武帝决定换个靠山。顺治二年十二月初六,隆武帝再次启程亲征。这次所谓的亲征,其实是战略转移。隆武帝打算此行出杉关,经江西入楚,去长沙找何腾蛟。临行前,隆武帝令郑芝龙留守福州,将福建的一切军政大权都交给了郑芝龙。

然而隆武帝走到半道,就听说清军在博洛的率领下已经南下,而且郑芝龙没给隆武帝的这次转移配备一兵一卒,隆武帝无奈,只好返回福州。

然后就是清军南下,陈兵钱塘江,鲁王派人向隆武帝求援,但书中仍然不承认隆武的帝位,隆武帝怒,斩鲁王使臣陈谦。郑芝龙力保,隆武帝不从。

顺治三年六月,清军灭鲁王,占浙东,随后大军南下,开始进入福建,福建所有的关防都在郑家手中。

最先接战的是郑鸿逵,他防守的地方是福建的门户仙霞关。郑鸿逵看到大量的浙东兵向南逃窜,吓得肝胆俱裂,直接弃关南逃,跑到了浦城。隆武帝听闻大怒,再次不顾郑芝龙的强烈反对,削了郑鸿逵的爵位。

然后金堡给隆武帝献策,让隆武帝立刻启程,去湖南找何腾蛟。隆武帝心疼福建全省基业,不战而弃,殊为可惜,拒绝了金堡的建议,也断了自己的生路。

因为陈谦事件和郑鸿逵事件,加上郑芝龙本来就出身海盗,并没有什么气节可言,所以郑芝龙下令全军后撤,退到了安平镇。

因郑芝龙全线弃守,清军从容进入福建,于顺治三年八月十七日攻取浦城。

整个隆武朝期间,福建方向取得的唯一一次胜利即张家玉击败清军于许湾,解抚州围,清军步兵五千人死伤殆尽,骑兵舍马渡河溺死过半。除此之外,福建的南明军队再未取得过一场胜利,郑芝龙的本部军队水陆军合计至少八万人,未与清军打过一仗。

八月二十一日,看到大势已去,隆武帝离开南平,计划到江西,然后再入湖南找何腾蛟。二十四日到顺昌,得知清军袭占南平消息后,隆武帝再逃向汀州。此时他的身边只有何吾驺、郭维经、朱继祚、黄鸣骏等数人及兵丁千人。为了阻拦清军,隆武帝留何吾驺与张鸣凤统帅自己的千余亲兵断后。

在去汀州的途中,隆武帝遇到了汀州派来接他的周之蕃部闽军,隆武这才松了一口气,紧张的神经开始松懈,这最终也要了他的命。

八月二十四日,隆武帝抵达汀州,众人谏言,清军一路尾随,应当速撤,逃往江西。隆武帝言:“何辅臣与宣忠伯有兵在后,当待其至。”

何辅臣就是何吾驺,宣忠伯就是张鸣凤,这一等,就耽搁了两天。在这两天内,这二人的断后部队不战而溃,残兵逃跑的方向正是汀州,相当于一路引导清军杀向汀州。

而何吾驺与张鸣凤在部队溃散后,卷上值钱的东西从小路逃向广东,并没有通知在等待他们的隆武帝。

八月二十八日,清军进抵汀州,由投降的明军赚开城门,清军入城。隆武帝仓皇出逃,被清军追上,被擒,后绝食殉国(一说被杀),隆武政权覆灭。

隆武帝覆灭后的形势图

顺治二年八月十九日,清军在无抵抗的情况下进入福州,博洛出榜安民。

九月间,清兵先后攻占兴化、泉 州、漳 州诸郡县,占了大半个福建,郑芝龙将兵力一分为二,陆军主力囤驻在安平,海军囤驻在金门。

早在当年六月,即清军屯兵钱塘江之时,洪承畴就对博洛讲,让他书信联络郑芝龙,许以高官厚禄,则福建可不费一兵而攻取。此外,洪承畴还借着老乡身份,致信郑芝龙,让他归顺。郑芝龙回复:“倾心贵朝非一日也。”

清军在九月间占领大半个福建后,进抵郑芝龙所在的安平。博洛派人致书郑芝龙,云:

“西粤未平,今铸闽粤总督印以相待。”

这个意思就是广东尚未平定,我先铸造闽粤总督的大印给你,如果你打下了广东,你就可以节制两省。

郑芝龙收到信后大喜,让亲属子弟收拾东西,准备投降。

客观来说,郑芝龙选择投降是没有问题的。他出身海盗,还是天主教徒,并非科举出身,本来就没什么气节可言;他是被明朝招安的,他帮助明朝多次击败其他海盗和荷兰军队,也算是对得起大明了;他自己在福建当地有大片庄园,他自己有一支独立武装,不管跟着谁都是一方诸侯;而且这一年他已经四十一岁了,驽马恋栈,早就过了意气风发的年纪了。

然而,郑芝龙忽略了一个很关键的问题,即什么情况下投降的收益最大。

通常而言,如果对手不知道你有多厉害而你就投降了,那么你很难引起新主子的重视。比较典型的对比像吴三桂与姜瓖。

他两投降前的地位相同,即都是总兵;兵力相仿,吴军人数少一些,四万人,单兵战斗力强一些;姜瓖人数多一些,八万人,单兵战斗力弱一些。然而投降后,吴三桂从总兵直接升为藩王,而姜瓖仍然是总兵。

根本原因就在于,吴三桂不仅手握雄关,还实打实地跟李自成打了两天,让多尔衮意识到这是个猛人,今后有用;而姜瓖在李自成败亡后,旋即投降,并没有展露自己的实力。

现在郑芝龙奉行不抵抗政策,从仙霞关一路退到了安平,这种选择实在是愚蠢到了极点。如果他能坚守仙霞关,让清军啃不动他,这时候他再投降,有话语权的人就是他而不是博洛了。

郑成功、郑彩、郑鸿逵、郑芝龙的妻子田川氏等均劝郑芝龙不要投降,即:

“芝龙欲降,成功哭谏之,不听,夫人苦谏亦不听”。

郑芝龙不从,然后郑成功对父云:

“从来父教子以忠,未闻教子以贰。”

然后郑成功跟其他不愿归降的郑氏子弟一起出走,进驻金门。

郑芝龙没管这些人,率领本部军马前往福州投降。沿途郑芝龙大张布告,宣扬自己的投诚之功,并告沿途官吏,自己已经是闽粤总督,今后官员任免都要通过自己。

到了福州城下,博洛不许郑芝龙军队入城,郑芝龙仅率随从五百人进城。博洛为郑芝龙举行了盛大的欢迎仪式,郑芝龙在仪式上剃发、归顺,与博洛折箭为誓,永不背盟,然后两人饮宴三日。

第四日夜,郑芝龙的五百随从均不见踪影,他所在的营帐骤然拔营北上。

郑芝龙不想走,以“子弟不肖,在海上恐为患”为由,请求留在福建。博洛答复,这件事与你无关,也不是我能决定的,然后将郑芝龙送到了北京。

郑芝龙离开安平时,召其妻田川氏随行,田川氏不从。

这里我要详细说说田川氏,这是个十分特别的女性。

田川氏,日文名为田川マツ,中文名为田川松,万历三十年八月十八日出生于日本平戸藩,家境尚可,其父早亡。后来其母改嫁给从中国福建泉州移民到平户的华侨铁匠翁翊皇,她也成为翁翊皇的继女,因而亦被称作翁氏。

郑芝龙十八岁那年跑到了日本,初时十分落魄,即“为人缝纫以糊口”,“以卖履为业”。有一次,郑芝龙丢了钱包,满大街找,找了半天没找到,就蹲在道旁哭。田川氏看到了,上前问他哭的缘由,郑芝龙以实相告。田川氏劝慰他说:“你长得仪表堂堂,即使三百万钱也当视之若草芥,何况三钱?”然后田川氏就回家给郑芝龙拿了些钱财,郑芝龙的生计才有了着落,才有了后来投靠李旦成为海贼王的故事。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泡外国妞最重要的两点,一是长得好,二是懂外语。

郑芝龙开始发迹后,在李旦的安排下,娶田川氏为妻。注意,是正妻,田川氏一直是郑芝龙的正房妻子。田川氏父亲翁翌皇虽然出身铁匠,但是勤奋能干,是日本平户当地比较富有的华人,有地位,受人尊敬。郑芝龙则是李旦的义子,这两家的结合,也算是门当户对。

两人结婚不久,郑芝龙再次出海,这一走,就是七年。在此期间,田川氏就为郑芝龙诞下一子,由于郑芝龙不在身边,田川氏就以汉语“福”字加自己名字中的“松”字为这个儿子起了个名,即为郑福松,意为松之福。

田川氏的继父本来就是华人,她自己深受华夏文化影响,识汉字,懂汉文。她在教育郑福松时,让他读中国古籍,将“尊老”、“敬贤”、“爱国”这些传统美德灌输到儿子的心中。

郑福松七岁那年,父亲郑芝龙回到日本平户,与田川氏短暂相聚,又再次回到福建。这次,他将郑福松接到福建,居安平镇。小郑福松在这里没有忘记母亲田川氏的教导与期望,继续认真读《春秋》、《左传》和《孙子兵法》等书,并经常习剑练武。

崇祯十一年,十四岁的郑福松考中秀才,又经考试成为南安县二十位廪膳生之一。这个“廪膳生”,通俗点讲就是公费学生。

崇祯十四年,十七岁的郑福松迎娶福建泉州惠安进士礼部侍郎董飏先侄女为妻。

崇祯十七年,即清顺治元年,郑芝龙将儿子送往南京求学。郑福松进入南京国子监深造,拜了一位大名人为老师,即钱谦益。钱谦益认为“福松”二字太过俗气,即给他改名为“森”,即郑森,寓深沉整肃,丛众茂盛之意。

后面的故事,我之前就讲过了。隆武政权建立,隆武帝依仗郑芝龙,委任郑森为亲军统领,并给他改名为“成功”。

在此期间,田川氏一直呆在日本,并悉心照顾她和郑芝龙的第二个儿子,即田川七左卫门。这个孩子是郑芝龙与田川氏的第二子,后过继给田川氏的娘家,故名田川七左卫门。

顺治二年,郑芝龙派人接田川氏来福建。田川氏临行时一再叮嘱留在日本的小儿子七左卫门,

“勿忘今儿母所去之中国”。

因为此时日本已经知道了,大明亡了,崇祯自杀殉国。而郑芝龙为明朝大将,所以田川氏预感此行不会顺利。出发前她还告诫七左卫门,“吾身即死,幸勿忧虑”。由此可见,田川氏前来中国并不是为了荣华富贵,而是为了同丈夫和儿子一起坚守故国。

田川氏到达中国后,一直居住在安平,直到郑芝龙去福州投降。顺治三年十一月三十日,清固山韩岱驱兵至安平,田川氏闻清军至,自杀殉国,卒年四十五岁。

关于田川氏的死,很多人受黄宗羲的影响,认为她是受辱后而死,黄宗羲所述即:

“北兵至安海,大肆淫掠,成功母亦被淫,自缢死。成功大恨,用夷法剖其母腹,出肠涤秽,重纳之以殓。”

这个观点被钱澄之的《所知录》、郑达的《野史无文》、凌雪的《南天痕》、吴伟业的《鹿樵纪闻》和倪在田的《续明纪事本末》等书采纳,广为流传。很多人据此认为,田川氏并不是出于国家大义,而是因为被清军侮辱才自杀的。

这里我要说明一下,黄宗羲一辈子没去过福建,他不太可能了解当时发生了什么。而他之所以这么写,是因为他的抗清立场,这样写就可以激化郑氏后人与清廷的矛盾。

而江日升的《台湾外纪》中记载:

“韩岱奉贝勒世子命,统满汉骑步突至安平,郑芝豹、芝鹏等惧兵威,不敢战,敛其众,挈家资、子女于巨舰,弃城出泊外海。成功生母倭妇翁氏手持剑,不肯去,强之再四,亦不行。大兵至,翁氏毅然拔剑剖肚而死。”

这个江日升,是清朝时期明郑历史研究专家,他爹曾是郑彩的卫兵,所以他的记载可信度较高。

由上可见,田川氏是位临危不惧,遇难不屈的烈妇。

当田川氏殉节的消息传到日本时,她的儿子七左卫门悲愤不已,多次致书兄长成功,要求回国参加抗清,七左卫门的儿子郑道周(恢复郑姓),“亦欲共父赴明”抗清。

郑成功则彻底与清廷决裂,于海上誓师抗清,后来整整折腾了清朝十六年。

直到现在,日本平户当地关于田川氏的英勇事迹仍然在广为流传,即:

昔我国有义侠女田川氏,嫁明人郑一官芝龙为妻,生一掀天盖地之英雄郑成功。

平户千里滨有巨石叫“儿诞石”,相传是田川氏生郑成功遗址,旁竖“郑延平王庆诞芳踪”纪念碑。

夫以孱弱一妇女,不变其节,可谓之烈妇哉。

这种长篇看的人太少了,今后在本平台只会以微头条的方式发布了,想看连续剧的去公众号吧。

0 阅读:5

侍儿看历史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