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寿人保十天齐换帅:巨头人事调整再掀行业涟漪

德馨思辨 2024-08-29 02:43:17

十天,两家国内最具影响力的保险集团公司,人保和国寿先后换帅:

8月17日上午,中国人保集团一纸不足百字的公告,1964年的王廷科不再担任中国人保党委书记。人保集团党委副书记、总裁赵鹏成为临时负责人。

十天过后,8月28日上午,中国人寿官微一则推送,1963年的白涛不再担任中国人寿集团党委书记,国寿集团党委副书记、总裁蔡希良升任党委书记。按照相关流程,下一步将成为国寿集团董事长,掌舵这家国内最大的国有保险集团公司。

介于人保和国寿在保险行业的江湖地位,又在各自的半年报发布前夕,众多媒体均以“突然”二字形容两次换帅带来的震撼。

人事变动本就充满新闻点,如此地位的巨头一把手之更替,无疑也给行业、给更多不明真相者带去遐想空间。

而王廷科和白涛一前一后的离任,不仅时间很近,时间还很“巧”:都没到退休年龄。

纵览如此级别的中管干部人事变动,无外乎四个原因:其一,到龄退休;其二,高升或平调他处;其三,问责下野或接受组织调查;其四,身体原因不能留任。

按多年惯例,副部级央企的董事长退休多是63岁。掌舵不过一两年年届60的这一级别的高管,少见高升与平调。有消息称,国寿这次人事变更或有身体方面原因。

事实上我们无意追寻期间原因,更关注的,还是以国寿人保为核心的两大帅位的调整,正式拉开了国内保险行业的高级别人事调整大幕。

盖因另外两大副部级保险央企的掌门人皆为1961年出生,这也意味着四大保险央企帅位将在一年内陆续调整,无疑将牵动更多高级别人事变动。

国内保险市场,一向以巨头为牛耳,甚至可以说众多中小险企需仰巨头鼻息而生,人事的调整后,注定是战略的调整,以之体量将极大影响转型中的保险行业。

尤其是在人身险行业陷入转型掣肘的当下,这一年也是国内保险巨头人事调整最为剧烈的时段,伴随寿险老三家一年内先后完成的最高级别的人事调整,新帅新组合又将上演怎样的战略纵横,行业又会如何跟进?特别是对中小险企而言,殊为值得关注。

1 不只是人保国寿:过去一年太保新华掌柜的都换了人,马明哲陈东升也亲自挂帅

不只是人保和国寿,这一年来,“老七家”中的太保、新华也都出现了掌门人的变动。

去年8月,杨玉成从申万调往新华出任党委书记,但没有兼任新华资管董事长职务。

12月,太保集团孔庆伟退休,随后傅帆接棒;太保寿出身的赵永刚回归太保出任集团总裁。

而出口信保和太平的掌门人,也均为1961年出生。

除国字头的人保、国寿、太保、太平和新华外,民字号的平安和泰康,也不宁静。虽然平安和泰康掌门人依旧稳固,但职务上的变化,还是不小。

这厢马明哲重新担任平安集团战略发展中心主任,那厢陈东升兼任泰康养老的董事长。走向前线,成为这两个大掌柜的共同选择。

如果说2024年,就是掌门人的换届之年,战略调整之年,那么新掌门落座的“余波”,或多或少地也将让系统内的大小掌柜们感受到一丝颤抖。

战略因人而变,人随战略而动。人变了,战略多少也要换个样子,毕竟战略是人的影子。而新的战略,显然也需要新的人去落实。

故而,集团层面的战略变动,往往又会作用到子公司的人事上。

从之前太保集团孔庆伟的退休,到上半年寿险总裁蔡强的离开,以及前些日子寿险董事长潘艳红55岁的退休,老太保赵永刚+李劲松的组合上位不消多讲。

如果说太保的前车难以服众,那么马明哲担任平安集团战略发展中心主任的出山之举,显然更具代表性。

去年国庆前夕,陈心颖宣布辞去平安联席首席执行官兼常务副总经理,郭晓涛、付欣等随后补上。除集团层面,在平安子公司中也能看见一些人事风影,比如平安人寿的蔡霆。

蔡霆于去年10月获批平安人寿总经理助理不到一年后,便于前些日子晋升为平安人寿副总经理,从排名第七的班子成员擢升为排名第二的班子成员,并分管平安最核心也最重要的,本次改革的重点:渠道中心、产品中心。此前分管渠道者为平安人寿总经理余宏。

更值得关注的是蔡霆同时平安人寿进入董事会成为三位执行董事之一,另两位分别是平安人寿董事长杨铮,和平安人寿总经理余宏。此前,56岁的女将余宏曾传出退休的消息。

再看看蔡霆埃森哲的出身、平安集团战略发展中心的经历,如此快速的升迁,显然颇有意味。进入平安人寿后分管企划部、个险事业部销售支持部,分管行政品牌相关工作,协助分管总统筹财务部、一周一表一会、数字化改革项目,皆为涉及这一轮平安人寿改革的核心工作。

虽然新华杨玉成的到来并没有让总公司班子成员发生大的变化,但1964年9月出生的总裁张泓也年届60,又是一波调整。

2 人事的响指:将震碎遥远的事物,但面前的人们尚不知情

正如前文所强调的:战略因人而变,人随战略而动。

身为国寿集团董事长的白涛,也挑着寿险子公司董事长的担子。显然,集团的重大人事调整,必然也将延伸至寿险公司。

2023年11月,利明光接任国寿寿险总裁获批,和兼任寿险董事长的白涛搭班“白利配”,并宣布加速营销体制改革。白涛的卸任,距离国寿营销体制改革的提出,尚不到一年。

结合寿险业当前转型加速、新政持续推动的局面,这家我国寿险的头雁险企接下来的战略走向自然更加备受瞩目。

届时如何总结与继承“八大工程”,如何看待当前在科技、养老及营销等领域的改革现状,如何选择未来走势,又将是一番新的思考与决策。

相较看来,王廷科的去职对人保的影响或许有限。

一方面,人保财险的领军地位始终异常稳固,也有着充足的实力与市场空间不断推进风险减量服务工程。

另一方面,寿险板块的IWP、人保新军、家庭办公室等项目的推进也是有条不紊。

再者,临时负责人赵鹏本就寿险、健康险子公司“一肩挑”,无论是人保当前的改革还是围绕寿险板块的种种动作,变形的可能性不大。

或许,人保面临的最大不确定性,就是谁来掌舵人保。更大的调整与变动很可能还是要等到新班子人选的确立。

不过不得不承认的一点是,纵观这一年左右围绕“国字头”大公司、特别是寿险板块的新班子,诸如去年8月到任、11月获批的新华保险董事长杨玉成,以及不久前刚刚确立的太保寿险董事长赵永刚、总经理李劲松,这些重磅人事调整大多发生在一个较为完整的战略周期之后,由新一届领导开启新的战略阶段。

像国寿、人保这样在改革进行过程中连续出现重要高层变动的情况,的确不常见。

或许,本身作为大型央企的国寿与人保在这一时期也承担着更多来自宏观层面的责任与任务,然而不管怎样,这两家头部公司的重大人事变动,却也显然会对当前我国的保险行业,尤其是转型加速的寿险市场,产生不可估量的深远影响就像在池塘中投下了两块大石。掀起的涟漪也将触达行业的每一个角落。

当然最中心最大的漩涡,还是战略到底会怎么调?战略调整之前,注定也是人事的调整。

3 持续动荡的行业人事又添蝴蝶效应,流水的高管将考验着战略考验着整个市场

需要承认的是,国有大型险企的重要人事从整个行业的视角看,如何保持高度的稳定性与流程规则是巨大的考验。实乃行业的稳定着实需要其战略与策略的承接性与审慎态度,这既能保证巨头们能在新老换届中保持在经营管理上的平稳与衔接,也可撑起行业的大盘。

行业中越是头部,管理与战略的稳定性应体现得越明显。

如巨头平安虽然近年来重要高管出出进进,不久前刚刚提拔85后出生、十年前还是一名基层员工的蔡霆担任平安人寿执行董事、副总经理;在头部站稳脚跟的泰康,今年中掌舵人陈东升亲挂泰康养老董事长大印;包括正在冲击行业头部的阳光保险,也在去年经历了老阳光李所义接替太保出身的王润东担任阳光人寿总裁……

事实上,上述公司的核心领导层与战略思路,都是出了名的几十年如一日的稳定与牢固,也都展现出“人”与战略的高度统一。

那到底是人来决定战略,还是战略需要高度贯彻坚持的人?这种对辩证关系的讨论显然过于形而上,且对行业大多数的中小企业而言,并没有太多的选择余地,毕竟也正是因为这些巨头们在行业中的决定性作用,令之的风吹草动,都能在行业中刮起一阵“蝴蝶效应”。

随着行业转型的不断加码,多年来整个行业一直处于愈发频繁的高层人事动荡之中。单就寿险业而言,今年3月《今日保》在《寿险改革迈入高频调整期:80家险企一年更替高管371人次》一文中粗略统计了当时寿险公司愈演愈烈的高管变动,另在2023年中的《七年更替董事长总裁452人次:险企换帅为何不好用?》一文中,更是展现了这些年持续不减的换帅大潮。而这些换帅换将的主要贡献者,自然是压力更大的中小公司。

从早年间的情况看,绝大多数中小公司都追随照搬大公司的策略,大公司的人事变动往往引发中层管理与机构管理者的变动,而这些人很多时候也会成为中小公司的主政者,带去新的“先进”经验乃至一插即用的团队。

而在市场与行业都在显著变化的当下,中小公司靠抄作业破局早已证明是黄粱一梦,在大公司占尽先发优势与市场主导权的形势下,差异化发展成为了大家新的关键词。

然而“差异化”无非是一种高情商的说法,实质则是要在越来越明显的挤压下寻求市场缝隙,这无疑对自身战略,以及决定战略和形势战略的人都在提出与以往完全不一样的要求。

如果大公司战略与动作稍有变化,又很可能意味着之前寻找的“差异化缝隙”将瞬间面临强力竞争,甚至“差异化”会当场不成立。前几年至今的银保市场其实就是一个直接的例子。那这样一来,连锁着“人”与战略的变化也是可想而知。

于是,中小险企在这种情况,必然也会面临流水的高管与流水的战略,这种双向流水中,更与当前中小险企普遍的境遇相得益彰。

当然可以说,很多股东耐心不够,中小公司眼光不够长远,但这种市场格局下,换人换帅对很多公司来说,的确也是仅剩的、且尚能解决一些问题的办法。

所以,这就是头部大公司尤其是国寿人保这种江湖地位无可比拟的巨头换帅,引发市场关注的真正原因。或者说是底层逻辑,无关人事八卦。

0 阅读:0

德馨思辨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