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8日,人保财险发布2024年中期业绩(采用国际会计准则)。数据显示,上半年人保财险实现原保险保费收入3119.96亿元,同比增长3.7%。占中国财险市场份额达34.0%,持续保持行业领先。实现保险服务收入2358.41亿元,同比增长5.1%。
同时,人保财险上半年实现承保利润89.99亿元;综合成本率96.2%,其中车险综合成本率96.4%,非车险综合成本率95.8%;总投资收益139.71亿元,净利润184.91亿元,净资产收益率(未年化)7.7%。
这样一份稳居行业榜首的成绩单,也恰是人保财险践行“保险+风险减量服务+科技”新商业模式最新也最直观的体现,其已成为人保财险高质量发展最重要的推动力量之一。
正如人保财险总裁于泽在8月29日举行的中期业绩发布会上表示,“下半年公司将继续推广风险减量服务的新商业模式,帮助客户降低事故的发生率,提高抗风险的韧性。”
众所周知,我国是世界上自然灾害最为严重的国家之一,而安全生产也是长期以来全社会关注的一个焦点。
今年,我国自然灾害及安全生产形势较为严峻,仅上半年受灾人次就超过3000万,直接经济损失近千亿;安全生产较大事故有所反弹,特别是新业态新风险突出。
保险,作为经济减震器和社会稳定器,在各类自然灾害和安全生产的风险防范与经济补偿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独特作用。新时期,前置风险管理,推动风险减量,成为保险业防范化解系统风险,推动转型变革,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共识和方向。
人保财险,作为我国财险行业的“头雁”, 在做好大灾理赔的同时,深入探索“保险+风险减量服务+科技”新商业模式,运用科技和服务,将保险从被动地事后补偿,走向主动地事前、事中风险防范管理,这既是颠覆传统思维与商业模式的挑战与创新,也是重塑经营价值链、服务实体经济,努力实现多方共赢的有益探索,目前已经取得良好成效。
让我们看看人保财险做了什么,又是怎么做的——
1 明确一个方向:延伸保险价值链,从“事后”走向“事前、事中”一直以来,人保财险面对大灾,切实做到快速响应、应赔尽赔快赔,用实际行动诠释保险存在的意义、彰显保险作为经济减震器和社会稳定器的功能作用,以使命担当全力保障和维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和社会稳定。
今年上半年,人保财险组织重大灾害事故应对处置共162起。其中,启动公司级大灾理赔应急响应30次,对云南昭通山体滑坡灾害、江西新余火灾事故、广东梅大高速坍塌灾害实施一级应急响应。
5月梅大高速坍塌灾害,当晚即完成首笔自然灾害公众责任险预付赔款,并组织提供500万元灾害施救费用;灾害发生72小时内,极速赔付各类赔款803万元;
湖南岳阳华容决堤灾害,灾情发生不到24小时内,快速赔付水稻种植险600余万元,在随后的两天时间里,再次高效赔付巨灾农房保险1000万元;
在湖南衡阳山体滑坡、资兴强降雨等灾害中,均在当天高效支付巨灾赔款,累计达2080万元;
在近期全国暴雨灾害中,截至2024年7月26日,人保财险快赔预赔已达9.46亿元,其中民生类保险赔付进度超过80%。
理赔数据显示出人保财险的责任担当的同时,也折射出自然灾害与安全生产形势的严峻与复杂。
面对新形势新任务,人保财险在优化“赔”的体验的同时,更加注重在“防”字上做文章,在“救” 字上下功夫——通过在大灾各节点、各场景实施风险减量举措,将大灾理赔工作从传统“灾后”补偿,升级为“灾前”预防减损、“灾中”快速响应、“灾后”风险管控的风险减量服务体系,有效降低灾害风险损失。
2 创新一个模式:“保险+风险减量服务+科技”新商业模式方向确定了,如何实现从风险等量管理转变为风险减量管理?人保财险给出的答案是打造“保险+风险减量服务+科技”新商业模式。
打造一种全新商业模式,需要重构经营逻辑,通过流程的标准化、管理的机制化、服务的专业化、赋能的数字化,搭建出一个可落地、有实效的运营体系。
在这一过程中,人保财险似乎采用的是“内外兼修”的方法论:对内建强风控队伍、打造风控平台、穿透风控链条;对外则针对不同服务对象打造相应的风险防控模型、提供相应的风险减量服务。
从顶层设计入手,以自有风险减量服务队伍为主,以外部第三方服务团队为补充,建立起一支由2355名“风险工程师+专兼岗风控人员”组成的内部风控队伍,其中持证风险工程师43人;
将风险减量服务贯穿于风险识别、风险评估、保中服务、临灾和灾后服务四个阶段16个环节,实现价值链全覆盖;
围绕万象云平台规划“4+N”平台框架体系,打造出6大类超过9000万条标的风险数据库和8款万象系列工具产品,积累了强大的风险减量服务能力。
对内打牢了风险减量服务基本功,对外就有了充足的实力落地个性化的风控措施。人保财险针对个人、法人、政府三类服务对象的个性化需求,打造不同的风控模型及风险减量服务举措。
针对个人业务,车险领域借助AI算法、大数据、智能预测风险等工具,及时为客户反馈恶劣天气、危险路段、疲劳驾驶等风险场景和危险行为等风险信息,并给出风险减量解决方案;非车险领域,联合第三方服务商为安康险客户提供健康管理等增值服务,助力客户防范健康风险。
针对法人业务领域,将风险减量服务举措贯穿于保前、保中各个环节。透过几组数据即可看到这些举措的落地情况——
上半年,保前环节共出具数字风勘报告197.51万份,实现法人业务数字风勘100%覆盖,完成标准风勘10.16万笔,专业风勘1075笔;
保中环节,在安责险、IDI、财产险、房屋、园区、电梯、网络安全等领域累计提供风险减量服务共计84.4万次,发现风险隐患38.6万个。提供气象预警 430.4万次,物联预警 4.3 万余次;
上半年公司在法人业务领域,预估减损金额为6.78亿元,投入产出比为283.2%。
针对政府业务领域,围绕农险推进产品模式创新,探索农险风险减量服务——
比如,做好气象信息预警,启动抗旱保夏粮生产工作应急管理预案、开发53个节气保险/收割期降雨指数保险产品。同时,推动分公司围绕当地政府需求做深做实风险减量工作,如协助江苏分公司首创研发线上化水质智能监测预警系统,通过引入“物联网+移动端监测设备”,智能识别水质异常情况,及时采取防灾减损措施,水保宝商业模式创新项目荣获集团2023年产品创新大赛商业模式创新一等奖。
3 实现一个闭环:以科技赋能实现风险减量服务闭环重实需、能实操、有实效,人保财险的风险减量成果离不开科技的赋能。
透过一个“双重预防+科技赋能”减损提效的案例,可以看到科技力量的强大、风险减量的意义。
河北某电池生产企业自2018年起在人保财险河北分公司投保企财险、安全生产责任险、环境污染责任保险等险种。针对该企业需重点防范的火灾风险,河北分公司运用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区块链等新技术,在该企业主要电气线路的风险点上布控物联消防设备,安装130个监控点位,对超电压,过载过热,线路老化等电气火灾隐患进行实时监控服务。
火灾监测设备自2022年10月安装运行至今,共提供漏电、电压低报、电流超限、电压超限、温度超限等预警220次,预估减损金额978.84万元。
而对于人保财险来说,科技不仅赋能于“点”上的风险减量服务,还赋能于“面”上的巨灾产品创新及“体”上的风险建模。
比如,2024年上半年,人保财险风险研发中心运用巨灾模型研发成果与工具,协助河北、云南、北京、广东等多家分公司设计巨灾保险产品方案,使其能够更好地识别和评估巨灾风险,精准实现风险减量。
同时,加强与气象部门以及第三方网络安全科技公司、第三方光伏发电新能源科研机构的交流合作,探索预测气象风险建模、开展网络安全风险和光伏发电新能源风险的量化分析研究,从风险源头“治未病”。
目前,人保财险正以科技赋能,完善风险减量服务管理架构与制度体系,打造风险减量服务运营与数据支持一体化平台,打通风险研发、产品创新和渠道体系,进一步夯实风险减量服务工作基础。
后记:迎接“专业化”挑战 抓住“价值化”机遇透过人保财险风险减量的创新实践,可以看到,随着原有的经营逻辑被解构,正和博弈、共创共享共生的新发展逻辑正重塑着财险企业的价值链与生态位。
从事后补偿的单一手段,向灾前、灾中、灾后全方位的风险管理延伸,从风险等量服务到风险减量服务,实现保险公司、被保险人、社会的多方共赢——人保财险在迎接“专业化”挑战的同时,也抓住了“价值化”机遇。
随着“保险+风险减量服务+科技”新商业模式的持续完善与推进,人保财险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自身高质量发展的动能都将双双提升,这一全新的增长逻辑也将为行业转型带来新样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