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检到底怎么做?这4个体检项目,花的是冤枉钱,真没必要做

王献勇说养护 2024-09-19 16:25:02

声明:本文内容均是根据权威医学资料结合个人观点撰写的原创内容,在今日头条全网首发72小时,感谢各位看官,支持原创,文末已标注文献来源及截图,为了方便大家阅读理解,部分故事情节存在虚构成分,意在科普健康知识,请知悉。

小李是一位35岁的白领,每年都定期去做体检。他最近在朋友圈看到朋友分享了一些高端体检项目,心动不已,决定今年也“升级”一下自己的体检套餐。

于是他选了一个价格不菲的高端套餐,里面包含了许多常规体检中看不到的项目。

体检那天,他满怀期待地做完所有检查,却在拿到报告时有些失望。

医生告诉他,报告中多数结果一切正常,甚至有些检查项目其实并不适合他当前的健康状况,完全是花了冤枉钱。

小李有些不解,难道体检项目不是越多越好吗,医生见他疑惑,耐心解释道,并不是所有的体检项目都对每个人有用,有些项目看似高级,但对普通人群的健康监测意义不大。

比如一些昂贵的基因检测和无症状的肿瘤标志物筛查,实际上对绝大多数健康人来说并不推荐常规做。

小李这时才恍然大悟,原来体检并非越多越好,而是要根据个人的具体情况来选择合适的项目。

也许很多人和小李一样,对体检项目的选择感到困惑,到底哪些项目是真正需要的,哪些项目是可以省下来的。

更重要的是,有没有一些体检项目,虽然价格昂贵,但其实对大部分人并没有太多实际意义。

根据中国健康促进与教育协会的数据显示,近年来,不少城市人群在体检时倾向于选择高价套餐,希望通过更多、更详细的检查来预防疾病。

然而超过50%的额外体检项目并没有科学依据支持其普遍适用性,例如美国预防服务工作组曾明确指出,健康成年人定期做某些无症状癌症筛查,如肿瘤标志物检查,并没有显著降低癌症的发病率或提高生存率。

这些数据说明了一个问题:并不是所有的体检项目都值得做,尤其是一些昂贵的项目,往往只是花了冤枉钱。

一、体检到底有没有意义

体检有没有意义?当然有意义,但关键在于怎么做,做哪些项目,以及你是否真的懂得如何解读体检结果。

很多人对体检有种盲目的信任,觉得只要每年去医院做个全身检查就万事大吉了,这其实是个很大的误区。

体检的核心并不是查得多,而是查得准、查得有针对性,说白了,体检是为了早期发现一些潜在的健康问题。

但如果你身体本来没有任何症状或高危因素,却花费大量时间和金钱去做一些根本不需要的项目,那不仅浪费,还可能让你陷入不必要的焦虑。

而且体检的意义不仅仅是发现问题,更重要的是预防,很多人拿到体检报告时只关注那些红色的异常指标,心里嘀咕:“哎呀,这里不正常,那里也有问题,是不是身体快出大事了?”

其实大部分体检指标的轻微异常,并不意味着严重的健康问题,体检报告中的数值,受很多因素影响,比如饮食、运动、压力、甚至前一天有没有好好休息。

所以不要因为几个数值超标就恐慌,重点是定期体检可以让你有一个大致的健康“档案”,你可以看到自己身体在一段时间内的变化趋势。

如果某些指标持续异常或者变化比较大,那才是你真正需要引起注意的地方。

举个常见的例子,有人每次体检都查出“血脂偏高”,但生活中并没有任何不适,结果他一紧张,就开始服用降脂药。

其实对于轻微的血脂偏高,医生通常会建议先通过调整饮食和生活习惯来改善,而不是立刻服药。

药物毕竟是有副作用的,所以并不是所有异常指标都需要马上进行药物干预。

体检的意义也在于帮助你了解健康风险,然后采取正确的方式去管理,而不是草率应对。

二、这4个体检项目真没必要做

1.看似高大上的项目

有些检查项目动不动就几千块,名字听起来高大上,但实际上并不适合所有人。举个例子,很多人看到体检单子上有基因检测项目就会心动,觉得通过基因检测可以预测自己未来会不会得什么病。

听起来很厉害吧,但事实上基因检测的应用非常有局限性,并不是每个人都需要做,这种检查对于普通人来说意义不大。

2.一些肿瘤标志物检测

很多人听到这个就觉得,这是查癌症的吧,做了肯定安心啊,其实这类检查对于无症状、无家族史的普通人来说没什么必要。

肿瘤标志物的异常并不一定意味着得了癌症,它的假阳性率也很高,很多非肿瘤性疾病、炎症甚至一些生理波动都会导致数值升高。

结果一旦异常,可能让你平白无故多了一堆不必要的复查和焦虑。

3.一些关于心血管健康的高端筛查项目

比如动脉硬化检测、冠脉CTA等检查,听起来好像能帮你提前预知心血管问题。

但实际上如果你没有心血管病的高危因素,如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等,定期做这些检查并没有太大必要。

更不用说这些检查并非百分百准确,有时候还会出现“过度诊断”,也就是说可能会查出一些“问题”。

其实并不是真正威胁健康的,但你为了“治好它”却会进行不必要的干预。

4.非常具体的微量元素检测

这些看起来也是必查项目,但其实正常饮食的情况下,人体内微量元素的水平很少会出现严重的偏差。

除非是长期偏食、营养不良、或有特定的健康状况,否则这种检测结果一般不会有太大用处。

而且这类检测的波动性很大,今天缺一点,明天就可能正常,根本不具备长期参考价值。

三、防癌筛查,有必要人人都做吗

防癌筛查这个词一听就让人紧张,现在很多人提到健康,总觉得查得越早越好。

尤其是癌症,大家都怕得不得了,所以不少人在体检时都会选择做防癌筛查。

筛查的目标其实是为了提前发现早期可能存在的癌症线索,帮助我们在疾病还没有表现出明显症状时就采取行动。

但防癌筛查并不是万能的,也不是每个人都适合做的,筛查项目通常是有特定的适用人群的,比如有些癌症的筛查,是针对有家族病史或者高危因素的人才推荐的。

如果你年轻、健康,没有任何明显的高危因素,频繁做这些检查其实并不会带来很大帮助。

事实上某些防癌筛查的检查项目并不是“越早越好”的,有些癌症在早期筛查中可能并不会表现出明显特征,结果筛查出来也不一定是问题,反而可能会给你带来不必要的焦虑。

比如肿瘤标志物的检测是很多人热衷的筛查项目,但它其实有较高的假阳性率。

很多时候并不能明确告诉你是不是真的得了癌症,反倒可能让你陷入一场“虚惊”。

比如你做了检查,结果指标稍微高了一点,医生让你复查,接着你就会开始担心,甚至会进行一些不必要的进一步检测或者治疗。

而且防癌筛查并不能一劳永逸,即便是做了筛查,也不能保证你就一定不会得癌症。

有些癌症的发展并不一定能通过一次筛查完全发现,而有些癌症的筛查方法还存在局限性,并不能百分百准确,所以筛查只能作为一种健康管理的辅助工具,而不能完全依赖。

四、结语

防癌筛查说白了只是健康管理的一部分,真正要想远离癌症,还得靠我们自己。

别让“防癌筛查”这几个字吓到你,它并不是一张免死金牌,也不是强制的任务。

参考资料

【1】汪聪聪.城市体检:为城市高质量发展“把脉开方”[J].杭州,2024,(03):48-49.

【2】白静静.医院健康体检中心流程管理的措施研究[J].中国卫生标准管理,2024,15(16):58-61.



0 阅读:0

王献勇说养护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