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桓帝本是皇族远亲,为何却有机会做皇帝?

住顶楼小邹 2024-03-30 10:14:39

“先帝在时,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

汉桓帝本是一个名不见经传的皇族远亲,年纪轻轻还资质平庸,竟意外地登上了帝王之位。

诸葛亮就曾经感叹,汉桓帝在位期间,朝政混乱,宦官专权,国家内忧外患。

可见汉桓帝并不是一个贤能之人。

那他又为何会从边缘走向权力中心当了皇帝?背后有哪些原因?

时代的产物

在古代中国的皇位继承制度中,立贤制曾一度占据主导地位。

在这种制度下,皇帝会选择最有才能的王子作为继承人,以确保国家的繁荣和稳定。

但发展过程中,立贤制逐渐被嫡长子继承制所取代。

嫡长子继承制规定,皇帝的嫡长子将自动成为皇位的继承人,无需经过选拔或竞争。

这种制度的转变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皇位争夺带来的内乱,因为每个王子都知道自己是否有资格继承皇位。

但嫡长子继承制也存在一些问题。

它可能导致无能或不适合统治的人登上皇位,也可能引发其他王子的不满和反抗。

在汉朝时期,嫡长子继承制得到了确立,并逐渐成为主流。

但随着皇室力量的逐渐减弱,外戚家族的势力开始崛起。

这些家族通过联姻等方式与皇室建立联系,并在政治、经济等方面拥有巨大的影响力。

他们甚至能够干预皇位的继承过程,为自己的利益服务。

而汉武帝时期实施的推恩令进一步加剧了皇权继承的复杂性。

推恩令的初衷是为了削弱诸侯王的权力,防止地方割据势力的兴起。

根据这项政策,诸侯王可以将自己的封地分割给所有儿子,而不仅限于嫡长子。

这导致了许多新的诸侯王的出现,形成了一个错综复杂的利益格局。

到了东汉末年,这些因推恩令而产生的旁系宗亲成为了争夺皇位的新力量。

他们凭借着自己与皇室的血缘关系,在外戚家族专权和皇权衰微的背景下,纷纷试图夺取皇位。

汉桓帝刘志正是这一时期的产物。他出身于东汉的一支偏远旁系氏族,本无继承皇位的资格。

但却为何成为了皇帝呢?这还要从头说起。

小县侯的“上位”之路

与历代皇帝不同,刘志的出身并非显赫,他甚至不属于皇室的直系血脉。

但由于偶然的机遇和错综复杂的亲戚关系,刘志最终获得了登基为帝的资格。

刘志的太祖父汉章帝刘炟一共有八个儿子,但只有老四即汉和帝刘肇继位。

刘肇治世有为,但儿子殇帝早逝无嗣。

后来,汉和帝的皇后邓绥将老三刘庆的儿子刘祜过继为太子,即汉安帝。

汉安帝子嗣中,长子刘保登基为汉顺帝。

然而汉顺帝的皇裔子孙流落民间,梁太后不得不从旁系宗亲中寻找继承人。

在汉顺帝幼子冲帝夭折后,整个朝廷陷入了动荡不安的局面。

此时,梁太后与她的哥哥梁冀开始考虑选择一名新的皇帝来稳固自己的地位。

他们仔细研究了宗族谱系,并决定将目光投向相对较远的地方,也就是当时的河间王一支。

在这支家族中,有一位名叫刘志的年轻人,他只不过是一名微不足道的小县候,在政治上并未引起人们的注意。

但是,梁家看到他的潜力,认为他是最佳的选择,因为他们可以轻易地控制这样一个年轻的、没有经验的君主,从而继续操控朝政。

为了确保这个计划的成功实施,梁氏一族想出了一个精妙的计策。

他们在私下里与刘志接触,提出了一项让后者难以拒绝的提议:只要愿意迎娶梁家的第二个女儿梁女莹作为妻子,就有望成为新任皇帝。

对于这个突然降临的机会,刘志欣喜若狂。

他知道这是自己一生中最重要且可能唯一一次实现权力跃升的良机,于是毫不犹豫地答应了这个条件。

很快,他在夏门亭举行了婚礼,正式将梁女莹册封为皇后。

几个月后的某一天,年仅十岁的汉质帝因不明原因去世。

这时,刘志如愿登基成为了新一代的东汉皇帝,即后来的汉桓帝。

就这样,经过权力的有意倾斜和亲戚关系的精心算计,本无继承资格的刘志一举成为了汉朝的皇帝。

但没办法,靠梁氏一族推举上来的汉桓帝自然是没有实权的,但汉桓帝却也是个有野心的主,万万不会坐以待毙。

“傀儡皇帝”智夺实权

刘志登基之时,正值东汉政权内外交困之际。

外戚势力如日中天,尤其是梁氏家族,权势熏天。

刘志虽贵为天子,却不过是梁家手中的棋子,他的命运早已被梁家所掌控。

梁太后及其兄长梁冀垂帘听政,朝廷大权完全操控在他们手中。

刘志在宫中的生活充满了无奈与屈辱,他必须按照梁家的意愿行事,否则便会遭到排挤甚至暗害。

刘志在位期间,国家政治混乱,百姓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

梁冀利用自己的权势,大肆敛财,贪污腐化,使得国库空虚,民生凋敝。

不过,梁家人虽然暂时赢得了战役,但在未来必将付出代价。

内外戚之间的矛盾在所难免,汉桓帝和梁家之间的关系注定难以持久。

这为日后梁氏家族失势埋下了祸根。

刘志虽然出身低微,但自登基后便展现出了很高的政治智慧。

在最初几年,他佯装顺从梁氏家族的摆布,静观其变。

同时他暗中结交宦官,扶植亲信,为日后除去梁家铺平道路。

经过十三载的耐心积累,汉桓帝终于在公元158年决定一举铲除了梁冀,扳回自己在朝中的主导权。

为了确保行动的成功,刘志派遣亲信严密守卫了朝廷的中枢机构,防止梁冀在关键时刻进行反击。

他还派出军队将梁冀的府邸团团围住,切断了他与外界的联系。

这些措施都是为了确保政变能够顺利进行,不给梁冀任何翻盘的机会。

梁冀原本以为凭借自己手中的军权,刘志不敢轻举妄动。

但他低估了刘志的决心和能力。

当政变的消息传来时,梁冀还沉浸在权力的幻想中,没有做好应对的准备。

很快,他的大将军印绶被刘志派人收走,这标志着他的权力彻底丧失。

面对突如其来的变故,梁冀意识到自己已经大势已去。

在经过几天的挣扎和思考后,他和妻子选择了自尽,以避免遭受更加残酷的惩罚。

这场政变不仅令他趁机铲除了梁冀这个外戚势力,也巩固了刘志的皇权地位。

不过在统治后期,党争的阴霾又重新笼罩在朝野上空......

“殆始于桓”

汉桓帝刘志,在位期间,虽有诛灭梁冀之举,但整体而言,其执政表现并不理想。

在位之初,他便展现出了对音乐的浓厚兴趣。

据说,他精通琴艺,能弹奏出令人心醉的旋律。

他也热爱笙乐,常常在宫中举办盛大的音乐宴会,邀请各地音乐家前来献艺。

这些音乐活动不仅为他的宫廷生活增添了色彩,也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当时的音乐文化发展。

但刘志对音乐的热爱似乎也影响到了他的政治决策。

据《后汉书》记载,刘志在位期间大兴土木,修建了许多华丽的宫殿,其中不少宫殿的设计都融入了音乐元素,显示出他对音乐的痴迷已到了影响国政的地步。

除了音乐之外,刘志还对宗教信仰表现出浓厚的兴趣。

他热衷于祭祀浮图、老子等神秘力量,希望通过这些仪式来祈求国家的繁荣与个人的长寿。

这种对神秘力量的崇拜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他内心的不安和对未来的不确定感。

政治上刘志的表现也却不尽如人意。

他宠信宦官,导致宦官专权现象严重,朝政日益腐败。

特别是党锢之祸的爆发,更是将国家推向了混乱的边缘。

在这场政治风波中,许多忠臣贤士遭受迫害,国家的根基受到了严重动摇。

虽然他曾因为宦官徐璜的挑唆而对梁冀产生不满,但这并非出于对国家利益的考虑,而是出于个人恩怨。

刘志的私生活同样为人诟病。

他沉迷于女色,对后宫之事过于热衷,甚至因此忽略了国家大事。

因此汉桓帝刘志虽然在某些方面有所作为,如诛灭梁冀,但在更多方面却表现不佳。

最终在汉桓帝刘志的统治下,东汉王朝的内忧外患不断加剧。

宦官专权、党锢之祸、外戚干政等问题层出不穷,使得国家陷入了前所未有的困境。

而刘志对于这些问题的处理往往显得力不从心,甚至有时候还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这使得他在民间的形象逐渐变得负面起来。

168年,享年79岁的汉桓帝驾崩。

虽然他的一生曲折离奇,但他的生平也给后世留下了宝贵的借鉴。

笔者认为

尽管汉桓帝在位期间颇有建树,但他的登基之路如此曲折,正说明了东汉末年皇室日薄西山、外戚专权膨胀的乱世景象。

皇权继承制度的失衡,加上外戚干政和暗中勾心斗角的影响,为汉朝的衰亡埋下了祸根。

汉桓帝的巧合皇位虽出于机缘巧合,却也折射出了那个时代的种种特殊性。

推恩令、外戚干政、旁系继承等因素交织在一起,造就了汉桓帝这个独特的皇帝身份。

他的一生经历,正是东汉王朝没落的一个缩影。

从皇位易主的曲折,到权力斗争的波折,再到最终重新夺回皇权,汉桓帝的命运与东汉的兴衰息息相关。

他的继位之路,也为后世君主专制制度的建立提供了深刻的历史借鉴。

参考资料:徐振.  东汉前期功臣政治势力探析.《南京师范大学》,

宋杰.  东汉皇帝宫室徙居述论.《南都学坛》,

刘德杰.  论东汉皇帝的帝乡意识及帝乡意识下的文学活动.《CNKI》,

0 阅读:1

住顶楼小邹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