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朝有两位杰出的女性,她们分别是开国皇帝朱元璋的皇后马氏和朱允炆的皇后马氏。
尽管她们共享相同的姓氏,但命运却截然不同。
一位在朱元璋去世后继续辅佐朱允炆,直至去世,一位则在朱允炆去世后选择自焚。
这个自焚而死的马皇后到底是什么样的人?还牵出了朱允炆出逃之谜?
此马皇后非彼马皇后明朝时期,有两位杰出的女性,分别是开国皇帝朱元璋的皇后马氏和朱允炆的皇后马氏。
马氏是朱元璋的结发妻子,她贤良淑德,勤政爱民,被尊称为一代贤后。
在她的治理下,明朝内政稳定,为国家的繁荣打下了基础。
但我们今天说的不是这个马皇后,而是朱允炆的妻子马氏。
本来朱标是朱元璋的长子,他迎娶了常遇春的女儿常氏为妻。
常氏本有望成为第二位皇后,但不幸早逝。常氏去世后,朱标将侧妃吕氏扶正。
吕氏聪明能干,协助朱标处理政务,本有望成为皇后。
结果朱标却意外去世,吕氏便失去了成为皇后的机会。
朱标的突然去世也使得使他的儿子朱允炆成为皇太孙。
朱允炆继承父志,努力推动明朝发展。在他领导下,国力进一步提升。
朱允炆登基后,册封妻子马氏为皇后,并尊奉吕氏为皇太后。
这个马皇后本姓马,是朱元璋挑选的亲家,与朱元璋的太太马氏皇后并无血缘关系。
她出身于一个书香门第的家庭,自幼受到良好的教育,不仅学识渊博,而且性格温婉贤淑。
年仅18岁的马氏被选为朱元璋继承人朱允炆的正室,进入宫廷后生活举步维艰。
作为年迈的开国皇帝,朱元璋脾气暴躁,身边不少妃嫔命不久矣,马氏更是如履薄冰,惟恐一失足便给朱元璋惹怒。
好在马氏贤良温顺,生下朱允炆的长子文奎后,地位逐渐稳固。
朱允炆登基建文帝后,终于结束了战战兢兢的日子。
朱允炆为人仁慈,对马皇后爱护有加,马皇后亦尽心侍奉丈夫,相敬如宾,是对恩爱夫妻。
而这两位马皇后的命运也可谓是迥异。
第一位马皇后在朱元璋去世后继续辅佐朱允炆,直至去世。
她的葬礼隆重,彰显了她在明朝的重要地位。
而第二位马皇后在朱允炆去世后选择自焚,其死在当时引起震动。
242年后,她的尊号才得以恢复。
这与他们所处的朝代不同意有很大关系。
朱允炆虽然贵为天子,但和其祖父朱元璋比,可是差了一大截。
当好皇帝不容易朱允炆即位之初便遭遇危机重重。
当年朱元璋为防止分裂,在各地分封诸多王爷,但这些藩王武力雄厚,对皇权构成重大威胁。
朱允炆在位期间,他试图通过一系列的改革来巩固自己的统治地位。
他计划着手削藩,也就是削减各地藩王的权力。
可这些改革措施却激化了与地方藩王之间的矛盾。
尤其燕王朱棣作为实力强大的藩王之一,自然成为了建文帝的主要目标。
而且他的实力强大,对朱允炆的削藩政策极为不满。
于是朱棣发动了靖难之役,试图推翻朱允炆的统治。
朱棣不甘示弱,他援引《祖训》中“清君侧”的条款,声称要清除建文帝身边的奸臣,以此为借口起兵反抗,这就是所谓的“靖难之师”。
起初,建文帝派出了老将耿炳文率领三十万大军北上讨伐,但未能取得决定性胜利。
随后,他又派遣李景隆带领五十万大军继续征伐,结果依然不尽如人意。
建文帝在战争中表现出的指挥失误和用人不当,导致他的军队接连受挫。
相对而言,朱棣则显得更为机智和果断。
明朝建文四年(1402年),燕王朱棣利用时机,灵活调动兵力,最终攻入南京城。
在此之前,建文帝朱允炆曾寄希望于京城坚固的防御工事,以及忠诚的将领们能够抵御住朱棣的进攻。
但随着战事的推进,京城内部的矛盾逐渐暴露出来。
城内部分官员和将领在朱棣的攻势面前表现出首鼠两端的态度,他们既不愿意全力抵抗朱棣,又不敢公然背叛朱允炆。
这种犹豫不决的态度严重削弱了京城的防御力量。
当朱棣的大军抵达金川门时,谷王朱橞和李景隆这两位重要将领的行为更是直接导致了京城防线的崩溃。
朱橞和李景隆选择开门迎降,使得朱棣得以顺利进入南京城。
这一举动不仅加速了朱允炆政权的垮台,也让他们自己背负了千古骂名。
面对如此局面,朱允炆不得不放弃固守皇城的计划。他试图通过其他途径来挽回败局,但最终未能成功。
随着朱棣的军队逐步控制全城,朱允炆的统治宣告结束。
这一胜利不仅标志着靖难之役的结束,也宣告了朱棣的胜利和他成为新的皇帝,即明成祖。
而南京陷落那日,朱允炆自知大势已去,早已决定逃离皇宫。
失踪之谜在朱棣攻入南京后,朱允炆神秘失踪。
据史料记载,朱允炆在皇宫内放火焚烧偏殿,然后消失得无影无踪。
他的下落成为了一个千古谜团,引发了后世无数猜测和争议。
《明史纪事本末·卷十六》中描述了这一事件:
“宫中火起,帝不知所终。”
而《明史》则记录了朱棣在登基后寻找朱允炆的过程:
“成祖疑惠帝亡海外,欲踪迹之。”
这些记载都表明朱允炆的失踪在当时引起了极大震动。
而朱允炆之所以选择出逃而不是投降或抗争到底,可能意识到自己在政治和军事上已经处于绝境,无法再与朱棣抗衡。
他还可能希望通过隐藏身份来保全性命,等待时机东山再起,也或许只是出于对家人的考虑,不希望他们在战乱中受到伤害。
朱允炆的“出逃”情况,有观点认为他可能提前准备了逃跑路线,以便在关键时刻逃离追捕。
另一种可能是他在危急时刻临时决定逃跑。
不过无论哪种情况,朱允炆在逃跑时并未带走自己的家人,包括马皇后、吕太后和年幼的朱文圭。
这一行为令人费解,也增加了其失踪之谜的神秘色彩。
至于朱允炆的出逃方式,有观点认为他可能利用了地下通道或者秘密路径逃离皇宫。
也有说法称他可能得到了某些亲信的帮助,通过伪装身份等方式混出城外。
但无论具体细节如何,朱允炆的失踪都给后人留下了一个难以解开的谜团。
按史料记载,马皇后和朱允炆十分恩爱,朱允炆出逃是不带马皇后,是否有些说不过去?
马氏自焚而死有人猜测认为,其实是马皇后自己不愿意走。
当时马皇后舍不得抛下两位皇子,她决定留在宫中,陪伴他们度过这个艰难的时刻。
在朱棣攻入宫中后,发现马皇后已率先自焚身亡,年仅25岁。
马皇后的这一举动震撼了朱棣。
尽管朱棣将朱允炆视为逆贼,但他对马皇后宁死不屈、殉国自焚的壮举也不得不表示敬佩。
因此朱棣命人以天子礼仪安葬马皇后。
可马皇后之墓的最终去向却无人知晓。
建文一朝留下的记载寥寥无几,甚至连马皇后的本名都无从查考。
因此,关于她的英勇事迹和历史贡献,几乎被历史的长河所淹没。
尽管如此,马皇后的形象和精神依然在中国历史上留下了深刻的印记。
马皇后未有惊世骇俗的作为,但其一身操守令人敬佩。
她淡泊名利、潜心侍奉丈夫,临危不乱、矢志殉国,一生都在用自己的方式诠释着贤良淑德。
她本不应如此年少陨命,若建文一朝能维持下去,马皇后必将是个出类拔萃的皇后。
可惜天不假年,马皇后最终成了身陷纷争、葬身火海的无名英雄。
笔者认为在两位马皇后的故事中,我们看到了明朝历史的复杂性和多样性。
她们的命运反映了当时社会的动荡不安,以及女性在政治斗争中的无奈和牺牲。
朱允炆的神秘失踪更是为这段历史增添了一抹神秘色彩,让后人不断追寻真相。
而通过对这些历史人物的深入了解,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那个时代的社会风貌和历史变迁。
参考资料:《明史》《明史纪事本末》《明实录》《国朝献徵录》
这算恢复尊号了么,崇祯都已经上吊了。朱棣一脉法理继承人始终没承认。[得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