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最穷状元,殿试时在考卷上写了8个字,光绪飙泪:状元就定他

住顶楼小邹 2024-03-31 03:20:32

清朝涌现出了无数才华横溢的状元郎,他们或文采飞扬,或智慧过人。

但其中有一位状元却以“贫穷”著称,他就是骆成骧。

在殿试的考场上,骆成骧在考卷上写下了8个震撼人心的字,让光绪皇帝感动落泪,当场拍板:“状元就定他!”

这8个字究竟是什么,能让皇帝为之动容?

‌“至穷无非讨口,不死总得出头”

从古至今,知识分子始终都是引领社会发展、推陈出新的中坚力量。

在清朝时期,科举制度的建立旨在从全国各地遴选英杰人才,为国家输送贤能人士。

在这样一个制度化的人才选拔机制中,难免会出现一些家世卑微却才高八斗的人物,他们凭借过人的智慧和坚韧不拔的毅力扭转了自身的命运。

骆成骧便是这样一个例子。

骆成骧于1865年出生在会泽县金钟镇义通河锁水阁的南岸,本姓李。

他的童年并不幸福,七岁那年,母亲离世,只剩下他和父亲相依为命。

他的父亲虽然勤劳,但并不擅长经营家庭,因此他们的生活一直过得很艰难。

就在这时,来自四川资州的骆腾焕夫妇来到了会泽,做起了红绿纸等物的生意。

他们的生意做得风生水起,很快就积累了一些财富。

李父看到骆家的富裕,便决定将年幼的儿子过继给骆家,希望他能过上更好的生活。

骆成骧的养父母对他视如己出,不仅给了他一个温暖的家,还供他读书识字。

他们知道知识改变命运的道理,所以不遗余力地支持他的学业。

骆成骧也没有辜负他们的期望,他天资聪颖,又勤奋好学,很快就展现出了过人的才华。

九岁那年,骆成骧跟随养父来到成都的锦江书院就读。

在这里,他遇到了许多志同道合的朋友,也遇到了许多学识渊博的老师。

其中,最让他敬仰的就是书院的主讲王壬秋先生。

王先生见他敏悟勤奋、学业大进,对他十分器重,常常给予他额外的指导和帮助。

十四岁那年,骆成骧参加了州试,他的试文得到了知州高培谷和襄理考试的杨锐等人的高度评价,被特置首选。

随后他又以岁试第一的成绩进入了成都尊经书院深造。

在这里,他的学业更是突飞猛进,成为了书院里的佼佼者。

后来骆成骧拜名儒王闿运为师,进入尊经书院深造。

尽管家境贫困,膏火费都成了问题,但骆成骧始终未放弃自己的理想。

他和同窗谢泰来曾对过联子:

"至穷无非讨口"、"不死总得出头",

这两句话道出了他们的心声,也表达了他们对于未来的期待和信心。

有此意志,骆成骧也确实很快迎来了自己人生的转折点。

‌“主忧臣辱,主辱臣死”

1893年,,骆成骧在四川中乡试中取得了第三名的优异成绩,这让他看到了改变自己命运的希望。

但在翌年的京会试中,骆成骧却意外落榜了。他困留在北京,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再次证明自己。

这时,幸运的他得到了一位友人的推荐,得以代馆教八旗官学。

这份工作虽然辛苦,但却为他提供了一个继续学习的机会。

他抓住这个机会,努力学习,希望能够通过自己的努力,改变自己的命运。

光绪二十一年(1895年),中国正处于风雨飘摇的历史时期,内忧外患不断。

这一年,骆成骧参加了乙未科会试中,取得进士。

后来他又继续参加了殿试,面对光绪帝的临轩策问,表现出了卓越的才华和深厚的学识。

这场考试不仅是对他学识的一次检验,更是对他忠诚度的一次考验。

那天,光绪帝亲自临朝策问,面对这位年轻的考生,他的问题尖锐:“如何能使我大清国富强起来?”

骆文没有丝毫犹豫,他引经据典,从历史的长河中汲取智慧,论证了变法自强的必要性。

他的文章仅有1704字,但却深入浅出地剖析了当时国家所面临的问题,并提出了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

他的策论言辞恳切,文句真诚,辨理精微,深得光绪帝的赞赏。

骆成骧指出,官僚体系的臃肿和贪腐问题严重阻碍了国家的进步。

他强烈主张厉行节俭,整顿吏治,以清除腐败现象,强调发展水利事业和改善农业生产的重要性,认为这是提高国家经济实力的关键所在。

他呼吁皇帝亲自掌握政权,扭转乾坤,挽救国家于危难之中。

最令人印象深刻的是,骆成骧在文章结尾处写下了八个铿锵有力的字眼:

“主忧臣辱,主辱臣死”。

这八个字不仅体现了他对国家和皇帝的忠诚,也表达了他对昏庸统治的不满和对改革的渴望。

此时的光绪皇帝,正被慈禧太后牢牢控制在手中,内心充满了无奈。

骆成骧的文章深深触动了他,让他看到了一丝希望。

光绪帝被他的才华和激情所打动,钦定他为第一名。

尽管在殿试结束后,他与副考官之间发生了一些争执,但光绪皇帝最终还是决定将状元的桂冠赐予这位寒门学子。

他的名字一时间传遍了京城的大街小巷,成为了人们口中的传奇人物。

骆成骧的八字箴言成就了他科举路上的最高殊荣,但这仅是一个开端而已。

在接下来的岁月里,他将用自己的智慧和勇气,为国家的发展和民族的振兴贡献自己的力量。

‌“为官一任,造福一方”

新朝代的到来往往代表着变革的曙光,人们对新时代的到来总是充满期望。

但可惜骆成骧最终依然无法在清朝晚期腐朽的体制下施展抱负。

尽管他做了皇帝的幕僚,但真正的决策权依旧掌握在慈禧太后手中。

清朝上层统治阶级的党争夺权使得国家百廷失修、积重难返,骆成骧无疑也是这一错综复杂政治斗争的牺牲品。

不过即便如此,他仍然在为官一职上尽职尽责,为民做了不少贡献。

骆成骧中状元后,按照惯例被授予翰林院修撰的职位。

他在翰林院中潜心研究学问,同时也积极参与国家的政治事务。

他的才华和学识得到了朝廷的认可,因此被任命为贵州和广西乡试的主考官。

在担任主考官期间,他公正严明,选拔了一批有真才实学的士子,为国家输送了新鲜血液。

在他的带领下,京师大学堂成为了当时中国最高学府的代表。

为了进一步学习西方的先进文化和制度,骆成骧还奉清廷之命前往日本留学,考察宪政。

在日本的日子里,他如饥似渴地吸收着新知识,与当地的学者和政治家深入交流,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和见识。

回国后,骆文被任命为山西提学使,负责全省的教育工作。他大力推行新式教育,创办了四川大学,这是中国西南地区的第一所综合性大学。

他还筹建了在成都的资属中学,为当地的学生提供了更多接受教育的机会。

民国初年,骆文又担任了四川省临时议会的议长。、

在他的领导下,议会积极推动地方自治和民主政治的发展,为四川乃至整个中国的现代化进程做出了重要贡献。

骆成骧的一生都在与教育打交道,他对教育的热爱和执着甚至让梁启超感叹道:

“状元公教书有瘾。”

而且骆成骧一生清廉自守,不贪图荣华富贵。

在他高中状元后,地方政府曾提议为他修建状元府,但被他婉言谢绝。

他认为自己只是一个普通百姓,不应享受如此殊荣。

骆成骧在“三贤祠”设馆教读期间,生活也十分简朴,用餐简单,从不奢侈浪费。

他的这种生活方式,让来访的地方官员们都感到惊讶不已。

他们无法想象,一个状元竟然能够如此清贫自守。

面对官员们的疑惑和感叹,骆成骧总是淡淡一笑,平静地说:

“门生有此足矣!”

对于骆成骧来说,人生的价值不在于物质的丰富与否,而在于内心的充实和平静。

他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诠释了什么是真正的淡泊名利、宁静致远。

笔者认为

我们铭记骆成骧这个寒门英杰,不仅是因为他出身贫寒却勤奋好学,成就斐然,更重要的是他代表了一种追求进步、敢于吐露心声的品质。

我们期望,在新时代的今天,社会能够为每一个怀揣梦想的人创造机会和舞台,让那些默默无闻但充满正能量的力量得到传承和发扬,成为国家富强的重要支撑。

骆成骧也提醒我们,在这个纷繁复杂的世界里,保持一颗平常心是多么的重要。

只有当我们不被名利所累、不为世俗所困时,才能真正找到属于自己的那份宁静和幸福。

参考资料:

四川状元会泽人.曲靖日报.2014-03-14 [引用日期2019-08-4]

0 阅读:55

住顶楼小邹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