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3年,陈赓在哈尔滨筹建学校,开车外出办事时被交警拦下。只见那交警直接大摇大

麻麻赖赖 2025-04-12 15:28:26

1953年,陈赓在哈尔滨筹建学校,开车外出办事时被交警拦下。只见那交警直接大摇大摆打开车门,一屁股坐在陈赓旁边,还颐指气使地对警卫员发号施令,警卫员刚想拔枪,却被陈赓一个眼神制止。 1903年,陈赓出生于的湖南,早年投身革命赴苏联学习军事,是我党早期军事将领之一。他参加了北伐战争、土地革命战争,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中屡建功勋,被授予开国大将军衔。 1952年,当49岁的陈赓接到担任军事工程学院首任院长的任命时,他的军旅生涯迎来了新的转折点。组织考量陈赓不仅具有丰富的军事经验,还有扎实的理论功底和开阔的国际视野,更重要的是,他热爱科学,尊重知识,对教育工作有着非凡的热情和独到的见解。 尽管面临着全新领域的挑战,陈赓仍然义无反顾地接过了这份责任。从指挥千军万马到引领莘莘学子,他的目标始终如一——为祖国和人民服务。 军事工程学院的选址在黑龙江省哈尔滨市,这一决定经过了慎重考量。哈尔滨拥有较为完备的工业基础,同时远离前线,相对安全。更重要的是,哈尔滨有较多的苏联专家,有利于学习先进经验。但随之而来的是极寒天气的挑战,零下三四十度的低温对人员和设备都是严峻考验。 1953年初,筹建工作全面展开。陈赓亲自带队,面临的困难远超预期。首当其冲的是师资力量严重短缺问题。当时国内高水平专业人才本就稀缺,加之哈尔滨气候条件艰苦,很多教授不愿前往。基础设施建设也面临重重障碍,从教学楼到实验室,从宿舍到食堂,样样都需要尽快落实。 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1953年6月,陈赓亲赴哈尔滨处理学院开学前的各项事宜。他带着一份厚重的责任,带着对国防教育事业的满腔热忱,日夜兼程,亲力亲为。正是在这次行程中,发生了标题所述的那次令人深思的交警拦车事件——陈赓在哈尔滨筹建学校,开车外出办事时被交警拦下。只见那交警直接大摇大摆打开车门,一屁股坐在陈赓旁边,还颐指气使地对警卫员发号施令,警卫员刚想拔枪,却被陈赓一个眼神制止。 陈赓平静地指示:"开车吧,时间紧迫。我们顺路载他一程。"寥寥数语间,化解了紧张氛围,也展现了一位革命老将的沉稳气度。 车辆继续行驶,但方向并非公安局,而是驶向了市政府大楼。一路上,交警起初还气定神闲,但随着路线越来越偏离公安局,他开始坐立不安。透过后视镜偶然一瞥,他与陈赓那双饱经沧桑却神采依旧的眼睛相遇,顿时感到一阵莫名的压迫感。 当专车驶入市政府大院,停在办公楼前时,交警的冷汗已经浸透了衣背。他想打开车门逃离,却被陈赓叫住。陈赓吩咐警卫员上楼请市长吕其恩下来,而自己则与那位已经惊慌失措的交警一起在车内等待。 片刻之后,哈尔滨市长吕其恩匆匆赶到。还未等市长开口,陈赓便直截了当地表示:"车上是你的兵,路上拦住我的车要去公安局。我亲自给你接过来了,自己的兵要好好地带。"简短的话语中包含了对不良风气的严肃批评和对干部作风建设的殷切期望。 说完这些,陈赓便让交警下车,自己则继续前往处理军事工程学院的筹建事宜,留下了目瞪口呆的交警和满脸愧色的市长。这一幕看似寻常,却是对公职人员滥用权力行为的有力警示。 陈赓离开后,吕其恩市长深感震动。这位刚上任不久的市长意识到,交警的不当行为绝非个例,而是反映了当时社会中存在的一些不良风气。他借此契机在全市范围内开展了一次深入彻底的整风运动,严厉打击滥用职权、以权谋私的行为,为哈尔滨的社会风气整顿注入了强大动力。 与此同时,陈赓将军对哈军工的建设工作丝毫未受此事影响,反而更加投入。他始终坚持"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办学理念,面对师资短缺的困境,亲自到各大高校延揽人才。为了留住那些愿意到严寒的北方城市工作的教授们,陈赓将数量有限的暖气房全部分配给了他们,而自己却住在简陋的小平房里。 当有人问起他为何如此安排时,陈赓只是笑着表示:"老教授们是国家的宝贵财富,他们的身体要照顾好。我当过那么多年兵,什么苦没吃过?"这种无私奉献的精神深深感动了哈军工的每一位教职员工,也成为这所军校宝贵的精神财富。 在随后的岁月里,陈赓将军始终奔走于北京与哈尔滨之间,为学院的发展呕心沥血。尽管身体日渐衰弱,他仍坚持工作,从不计较个人得失。正是这种精神,培育了一代又一代优秀的军事工程技术人才,为新中国的国防科技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1961年3月16日,年仅58岁的陈赓将军因病去世,但他留下的精神遗产却永远铭刻在哈军工的历史中,成为照亮后人前行道路的明灯。

0 阅读:0
麻麻赖赖

麻麻赖赖

麻麻赖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