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司古镇是国家级4A级旅游景区,是黔东南凯里市境内的旅游景点,大约位于凯里市市区17公里处。 下司古镇的来历,最早需要追溯到宋元时期的民族融合。宋元时期,苗族经过大规模的迁移,来到了现在的黔东南地区,和本地的土著民族实现了民族融合。到明代,因为人口的增多,明朝洪武年间,明廷在此设立了平定长官司,而下司地区为长官司分司的治所。从此,就奠定了后来下司古镇发展的基础。 到清代雍正年间,下司地区的经济和商业开始兴起。公元1729年,也就是清朝雍正七年,在时任云贵总督的号召下,地方官员组织对清水河的疏通航道工程。工程结束后,因为独特的水文条件,下司镇也就成为了当时黔东南地区重要的物资集散地。 下司古镇在古代最繁华的时期,是在清朝嘉庆年间。到1808年,下司镇被正式开辟为商业集镇,从清朝中晚期到民国初期,下司镇一带商贾云集,马帮商人络绎不绝。当时的下司镇,还设有了川滇、江西、两湖、福建等会馆,镇上的商铺达到了大约197家。因而,这一时期的下司镇又被誉为“黔东南的小上海”。 下司镇在清代走向繁荣,还有一个原因,就是这里的木头商业很繁荣。从清朝康熙年间开始,下司地区的杉木贸易发展了起来,这里的木材通过清水河运送到长江中下游,然后再运到北京。当时,宫廷中使用的木料,都是来自下司地区。 如今的下司镇,作为凯里市重要的旅游景点,核心区主要以阳明书院为主的活态展示馆。在美食方面,下司狗肉、下司面条、蓝莓冰粉等,深深的吸引了全国各地前来的游客。目前,下司古镇景区平均每年接待的游客超过了百万人,为凯里市带来了上亿人民币的旅游综合收入。 最后总结一下,下司古镇作为凯里市最有代表性的旅游景点之一,从清末民初的“黔东南小上海”,发展到现代化的文旅目的地,这一地区的发展,体现出来了当地民族共生到民族交融的鲜明特色。
下司古镇是国家级4A级旅游景区,是黔东南凯里市境内的旅游景点,大约位于凯里市市区
雨珍聊好的过去
2025-04-22 21:10:20
0
阅读: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