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安乡县来说,范仲淹算是在这里生活过名气最大的历史名人了,虽然,范仲淹在安乡地区的生活,仅仅是在童年时代,但对安乡来说,依然有着重大的文化意义,只是可惜的是,安乡地区关于范仲淹的文化古迹,没有很好的保护下来。 范仲淹几乎是在刚出生的时候,他的亲生父亲就去世了。范仲淹的母亲谢夫人,带着年幼的孩子,改嫁时任安乡县县令的朱文翰。公元993年,还只有五岁左右的范仲淹,跟随继父朱文翰迁居到了安乡,从而开启了范仲淹在安乡大约六年的生活、读书的时光。 当时,一位姓司马的道士在书院洲兴国观开设私塾,范仲淹就跟随道士读书。这期间,范仲淹的体质很虚弱,经常得病,司马道士于心不忍,于是,他采取食疗的方式为范仲淹补身体,道士把本地的草鸭、湖鱼等食材,搭配上中草药进行卤制,这就是后来安乡卤菜的雏形。范仲淹在司马道士的调理下,体质越来越好。范仲淹在此,系统的接受了儒家观念的教育,培养了“以天下为己任”的志向。 幼年范仲淹在安乡期间,是以勤奋苦读而著称的。安乡县的民间,至今还流传了一个“书台夜雨”的典故。这一典故是指,范仲淹在读书的时间,经常达到忘我的境界,连下雨了都没有察觉。还是司马道士体贴自己的弟子,亲自送伞来,范仲淹才知道下雨了。“书台夜雨”一直被安乡人反复传颂,成为了安乡“八景”之首。 范仲淹在安乡,虽然只有短短的六年时间,但对他日后的人生,有着重大的影响。后来,范仲淹写下的旷世名作《岳阳楼记》就和安乡有间接的关联。因为安乡县地处洞庭湖畔,少年范仲淹经常在这里登高观看洞庭湖,这一视觉为他晚年创作《岳阳楼记》提供了灵感。尽管范仲淹从来没有到过岳阳楼,但少年时期对洞庭湖的深刻印象成为文中描写的底色。 其次,在北宋时期,安乡地区的民间就流传了关于屈原、车胤等先贤的故事。范仲淹的继父朱文翰,非常注重对范仲淹的培养,他经常带少年范仲淹去本地的先贤遗迹探访,这些经历,间接的促成了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思想形成。 因为范仲淹对安乡的文化影响很大,从南宋开始,安乡的地方官,多次组织对“范文正公”遗址的重建,比如,书院洲、深柳书院等。然而,作为安乡县重要文化地标的深柳书院,如今已经不在了,深柳书院在1958年被拆除,现在仅仅留存下来了部分碑刻和纪念的标志。这无疑对安乡的文旅和文化事业,是巨大的损失。不过,现在的安乡第一中学等学校,是范仲淹精神在安乡的继续延续。 各位网友,关于范仲淹在安乡的故事,和给安乡带来的文化影响,对此,您有什么想表达的吗?欢迎您在评论区留下精彩的评论。
对于安乡县来说,范仲淹算是在这里生活过名气最大的历史名人了,虽然,范仲淹在安乡地
雨珍聊好的过去
2025-04-23 17:10:15
0
阅读: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