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秘鲁,把鸟粪分我一半。”19世纪,西班牙因为枪鸟粪,南美三个国家先后发起了两次“鸟粪战争”,期间有数万人因此伤亡,也引起了不少国家好奇,区区鸟粪为何会让这些国家争抢呢? 利马城,1880年,一座曾因"白色的金子"而繁荣的城市,如今满目疮痍。智利军队的炮火摧毁了这座秘鲁首都的辉煌,留下了无数断壁残垣和哀鸿遍野。几个月前,谁能想到,南美大陆会因为争夺鸟粪而爆发如此惨烈的战争? 让我们将时间倒回到几十年前。19世纪初期的欧洲,连年战争和人口膨胀导致农业生产力严重不足。土地肥力下降成为困扰整个欧洲的棘手问题。欧洲农场主挖空心思寻找肥料,从阿根廷和澳大利亚进口牲畜骨头,甚至有人铤而走险,前往拿破仑时期的古战场收集人骨作为肥料。这种疯狂举动,恰恰反映了当时肥料需求之迫切。 正是在这种背景下,1843年,欧洲人在非洲西海岸的伊卡博岛上发现了厚达十米的鸟粪堆积层。消息一出,立刻引来了大批欧美船只竞相抢夺。据记载,仅在1844年12月,就有超过400艘船只停泊在这个小岛附近,使这个荒凉之地一时间热闹非凡,宛如繁华港口。不出几年,伊卡博岛的鸟粪就被抢掠一空。 而在南美洲的阿塔卡马沙漠,这片横跨智利、秘鲁和玻利维亚三国交界处的不毛之地,常人眼中的不毛之地,却成了鸟类的乐园。日复一日,年复一年,这些鸟儿的排泄物在干燥气候下不易分解,逐渐形成了大片的鸟粪石——一种富含磷酸盐的优质肥料资源。更为幸运的是,这一地区还蕴藏着丰富的硝石矿藏,这是制造火药的重要原料。 秘鲁人最先意识到了这一财富的价值。他们将鸟粪称为"白色的金子",并开始大规模开采,销往欧美国家。仅仅几年时间,秘鲁就凭借这项贸易摆脱了贫困,走向繁荣。 然而,好景不长。西班牙作为曾经的宗主国,对这块肥肉垂涎三尺。他们提出了一个荒谬的理由:在西班牙统治时期这里就有鸟粪,只是没有开采。如今秘鲁靠着鸟粪发了财,理应对西班牙先前的"损失"给予赔偿。 面对秘鲁的断然拒绝,西班牙决定用武力说话。1864年,西班牙远征舰队浩浩荡荡开进太平洋东岸,强行夺取了满是鸟粪的钦查群岛,并封锁了秘鲁的港口。 当西班牙远征舰队在1864年占领钦查群岛时,他们低估了南美国家的团结意志。面对共同的威胁,秘鲁、玻利维亚和智利这三个曾经的殖民地握手言和,组成了南美联军。秘鲁此时已经靠着"白色的金子"积累了相当的财富,购置了现代化武器装备,在自家门口作战的地利人和下,联军的战斗力不容小觑。 西班牙人很快意识到这不是一场能轻易获胜的战争。1866年,他们找了个体面的借口,仓促撤离了南美战场。第一次"鸟粪战争"就此结束,而这只是序幕。 战争结束后,三国坐下来商议如何分配这片富饶的沙漠资源。经过协商,他们决定将阿塔卡玛沙漠的鸟粪资源三等分。表面上看,这是个公平的解决方案,但几年后问题出现了——智利发现自己分到的区域几乎没有鸟粪资源,而秘鲁和玻利维亚的地块上却鸟粪丰富。 为了分得一杯羹,精明的智利人改变了策略。他们联合英国资本,在秘鲁和玻利维亚境内成立了矿业公司,以私企的名义开采两国的鸟粪资源。这一举措使智利和英国双方都获得了丰厚利润,暂时平息了智利的不满。 然而,命运弄人。几年后,玻利维亚遭遇了一场严重洪灾,面对严峻的自然灾害,政府急需筹集救灾资金。玻利维亚政府决定加大对境内外资企业的征税力度,其中就包括智利和英国的矿业公司。这一决定引发了智英资本的强烈反弹,双方争执不下。最终,玻利维亚政府一气之下,直接没收了这些矿业公司。 这一决定激怒了正处于全球霸主地位的大英帝国。英国人立即向智利提供了军事援助,鼓动智利对玻利维亚发动军事打击。面对强大的英国支持,玻利维亚深知自己难以抵抗,于是向盟友秘鲁求助,以"唇亡齿寒"的道理说服秘鲁加入对抗: "如果玻利维亚被智利和英国打败,下一个目标肯定就是秘鲁,这丰富的鸟粪资源就都是英国和智利的了。" 秘鲁被说服了,同样没收了境内的智利-英国矿业公司。不知秘鲁人是否意识到,这一决定将他们推向了万劫不复的境地。 1879年2月,在英国的支持下,第二次鸟粪战争爆发。英国舰队再次出现在太平洋东岸,而得到英国先进武器装备支持的智利军队,在战场上展现出压倒性优势。仅仅一年后,玻利维亚就被迫投降,失去了大片资源丰富的领土。之后通过不平等条约,玻利维亚甚至失去了全部的出海口,成为了一个永久的内陆国。
苏岩礁彻底拿回来了,比钓鱼岛还彻底,我们看准时机,等韩国国内因尹总统问题,群龙无
【5评论】【4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