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崇禧一辈子精明,算计惯了人,没想到最后栽在自己人手里,1949年底,他带着残部退到海南,蒋介石重掌国民党大权。
他该去哪?是上台继续赌一把,还是走香港避避风头?关键时刻,他派了李品仙去台湾探路,没想到这一着棋,直接把自己送进了笼子。
白崇禧跟李品仙打了半辈子交道,早年就知道这人靠不住,李品仙原本是唐生智手下,后来反水投了桂系。
白崇禧虽然看不上他的品行,但抗战时桂系人才凋零,叶琪坠马瘸了,廖磊早早病逝,不得不把李品仙拉进核心圈。
李品仙打仗有两下子,在随枣会战立了点功,白崇禧看在眼里,说这人关键时刻能顶上。
可不管怎么说,他一直防着他,嘴上不说,心里清楚:这人不是自家人。
李品仙不只是外人,还是个滑头,他靠战功上位,到了1938年,又出了件丑事。
部队驻守湖北时,他带兵挖了楚王墓,弄得人尽皆知,还被《大公报》报道。
白崇禧气得骂娘,说这人连死人都不放过,他知道,这种人绝不会真心实意为谁效力,谁给好处就跟谁走。
到了1949年冬天,局势一下变了,李宗仁去美国治病前就嘱咐白崇禧:“你哪怕躲到香港,也别上台湾。”
意思很清楚,蒋介石这人手段毒,绝不会放过他。
白崇禧也犹豫,可身边人更犹豫,夏威、程思远、刘昌义这帮旧部都劝他,别去台湾,那是个坑,去了就回不来了。
可他总还抱着点幻想,他以为蒋介石多少会顾点旧情,抗战时他是怎么出力的?桂系怎么也算国民党的基本盘。
他不想就这么下去,一走了之,他想再博一把,起码争个话语权,可又不能贸然亲自过去。
他得先探探路,身边亲信都不能派,一是怕被扣住,二是这帮人没人蒋介石信得过,最后他挑中了李品仙。
这主意其实挺奇怪,白崇禧知道李品仙靠不住,可他觉得,正因为李品仙过去反复无常,这次反倒可能讲点实话。
他赌李品仙已经没别的路了,蒋介石也不可能真信他,他能做的就是实打实回来交差。
白崇禧说,“他这种人,已经投得太多次了,再投也没用了。”
可他这次看错了。
李品仙到了台湾,马上变了脸,他见了蒋介石,立刻表态:“我愿意为党国效力,不计前嫌。”
蒋介石当然欢迎,他现在就缺人来对付李宗仁、白崇禧这帮“异己”。
李品仙刚落地三天,就发电报给白崇禧,说:“蒋公盛情相邀,盼兄早来,共负戡乱之责。”
字里行间全是“组阁”“合作”的话,说得跟白崇禧一来就能当行政院长似的。
白崇禧接到电报,一下动了心,他身边的人都看出问题,夏威说:“这不对,蒋介石要真有诚意,怎会叫李品仙来说?”可白崇禧还是信了。
他说:“李品仙不敢骗我,这时候他也没地方可去。”
于是,他带着秘书、卫兵,还有几箱资料和金条,悄悄登上了去台的飞机。
飞机落地那天,台北下雨,白崇禧没进市区,而是被直接接到阳明山上的别墅,说是“休养”。
接下来几天,没人找他谈“组阁”,也没人提什么“共谋大计”。蒋介石派人来传话,让他给李宗仁发封电报,声明支持蒋“复行视事”。
白崇禧一看,就明白了,他知道这回自己进了笼子,蒋介石早就布好局,就等他上钩。
他不想发那个电报,可身边的人一个个都被控制,他根本没人商量,三天后,他还是发了,白崇禧说,“这是我一生最丢人的一次。”
自那以后,他再没被允许出山,所有政治活动都被隔离,通讯被监控,连写信都要过审。
他成了“被保护的对象”,住在阳明山,偶尔下山买点书报,别无他事,外界都以为他安心休养,没人知道他是被圈禁。
而李品仙呢?他倒是风光了几个月,被任命为“总统府战略顾问”,可蒋介石根本不打算真用他。
他的黑历史太多,盗墓、倒戈、贪污,哪个不是雷?
一年后,他就被“退休”,发点俸禄养着,再没人提起他的名字,他也知道自己不过是个工具人,用完就丢。
后来他们俩还有过一次见面。
那是1955年,一个夏天的傍晚,白崇禧坐在阳明山的凉亭里晒太阳,李品仙悄悄来找他,说是“登门问候”。
两人聊了半小时,没人知道聊了啥,有人远远看见他们坐在石凳上,谁也不说话,只是抽烟。
最后白崇禧拍了拍李品仙的肩,说:“你走吧,我这辈子不想再看见你。”
白崇禧活到1966年,那年冬天,突然传出他“心脏病”去世的消息。
可多年后,有前军统成员透露,他其实是被蒋介石下令处决的,说他“思想有问题”,至于是真是假,没人敢查。
这个故事听着像小说,但每一件事都有史料可查。
白崇禧信错了人,李品仙拿着旧交情做投名状,最后一个死在山上,一个被遗忘在角落。这就是民国的权力游戏,赢的上台,输的连名字都没人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