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9年12月,胡宗南给曾扩情15两黄金和一张机票,说:“跟我去台湾”。可曾扩

平南 2025-04-23 12:59:46

1949年12月,胡宗南给曾扩情15两黄金和一张机票,说:“跟我去台湾”。可曾扩情之后做的事却让人啼笑皆非,以至于后来沈醉谈及这件事时,说:曾扩情这个人天真得近乎荒唐。

成都快要解放,胡宗南忙得脚不沾地,最放心不下的,是老部下曾扩情。

两人交情几十年,从黄埔出身、军统历练,到西南要地共谋大事,说是半个自己人不过分。

胡宗南几次三番递话,机票、黄金、银元一应俱全。

还亲派儿子曾宪武催促,明着说是邀约,实则“最后通牒”:“10点前上凤凰山机场,11点飞机起飞。”

黄金十二两,银元一百块,机票一张,全送到门口。这个分量,能让绝大多数人改口叫义父。

结果呢?曾扩情愣是没动。

人没病,腿没断,车程不远,但他不走,站在地图上那个岌岌可危的成都,看着即将南逃的部队,转身往深山寺庙走了,他那点算盘打得哗啦啦响。

一来是心已冷透,蒋介石一年比一年防他,提拔从来轮不上,背锅倒是屡见不鲜。

加上天真地信了个旧朋友的承诺,说能找刘伯承替他说情,美其名曰“革命同志间的旧情谊”。

还有他的自我催眠,剃个头、披个袈裟,进庙念经,躲过天下风云,这一招,连小说都懒得编。

寺庙选得也讲究,四川广汉,偏僻安静。

他在佛前焚香三炷,剃发为僧,连法号都取好了。

盘腿打坐时,估计以为这辈子就这么混过去了,结局来得很快,解放军进山搜剿时,一眼认出这位“新人”,大摇大摆坐在大殿之中。

抓他那天,寺里老僧还试图阻拦,说这是新来皈依的弟子,世事已断。

可曾扩情自己蹦出来,说:“我已皈依佛门,不在五行中,不能抓我。”说这话时眼神诚恳,仿佛真能靠佛光加持逃过政治审判。

解放军那边,冷笑一声:“军统宋辉鹤那才是真和尚,都给押了。你这临时剃头的,还想糊弄谁?”

战犯沈醉后来回忆这个场景,评价一针见血:“天真得近乎荒唐。”

押到重庆白公馆后,他依旧没认清局势。

一进号子,先是低头认错,非说自己不算高级战犯,要求跟普通特务一块关。

他真这么干了,结果几个月后,西南公安局结构调整,把他又按职级拉回来,一通努力白忙活。

狱中表现,不说荒唐也够离谱。

有次过年,干部开玩笑说:“恭喜各位,马上安排转地。”

这本是句气氛话,大家都笑,曾扩情愣是听成“处决通知”,当场吓尿裤子,脸煞白,舌头打结,差点没哭出声。

消息辟谣以后,他整整三天没说话,饭都吃不下,脸色像见了“地藏王”。

这还没完,某次工地劳动,一把铁锹坏了。

他顺手修了,还被管理人员表扬了一句,别人听了开心,他却整晚睡不着,担心是不是“出卖了同伴”,还跑去问是不是要写检查。

别人改造认错,他是反复自我纠结,别人在找出路,他在走弯路。

曾扩情的问题,不在于坏,而在于对权力结构的无知、对形势变化的迟钝。

也曾立功,可风头刚一过去,自己就开始收四川地方军阀的贿赂,结果被蒋介石记账上了,待遇直线滑坡。

到晚年他还反思,说:“周总理在黄埔教我革命,我却走错了路。”

那句“我已出家,不在五行中”不是笑话,是这个人物的全部缩影,想置身事外,结果掉进深渊。

1959年,特赦名单放出,他榜上有名。

后来被安排到辽宁当政协委员,一干就是二十多年,1988年在本溪去世,活到九十四岁。

沈醉那句评语,放在最后:“他不坏,但确实太天真。”

在那个刀口舔血、步步为营的时代,“天真”二字比愚蠢更危险。

曾扩情不是没机会走,也不是没人给他台阶,是他自己往下跳,相较之下,杜聿明、黄维这些“硬骨头”,倒成了清醒者。

他的故事像个侧面镜子,照出当年国民党内部的裂痕、恐惧和自欺。

一边清算旧账,一边幻想得脱;一边害怕流亡,一边又不愿彻底改过,一身旧装,不愿脱下;一脚跨进庙门,还妄想着红尘不扰。

曾扩情这一角色,说传奇不算,说荒诞也真,活成了自己理想与现实之间的空壳,坐等一场不会来的宽恕。

参考资料:

沈醉.《我所知道的戴笠》. 群众出版社, 1989.

0 阅读:85

猜你喜欢

平南

平南

人笑比庭中树,一日秋风一日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