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小平的女儿邓榕曾问邓小平,您这一辈子和谁关系最好?邓小平思考片刻后,说了三个名

暖阳温暖人心 2025-04-26 19:30:33

邓小平的女儿邓榕曾问邓小平,您这一辈子和谁关系最好?邓小平思考片刻后,说了三个名字,他们都是谁呢? 在1989年11月的一天,邓小平已经辞去了所有党政职务,开始了他的退休生活。虽然不再担任公职,但他依然关心国家大事,只是有了更多时间陪伴家人。阳光透过窗户洒进客厅,邓小平坐在他喜欢的椅子上,女儿邓榕像往常一样来看望父亲。 父女俩谈笑风生,聊着家常。也许是这种轻松的氛围给了邓榕勇气,她问出了一个她一直想问但没机会问的问题:"爸爸,您这一辈子,和谁的关系最好、最亲近啊?" 邓小平听后,不假思索地说了三个字:"周总理。"这个回答并不让人意外,毕竟周恩来和邓小平的友谊早已是党内外皆知的佳话。但接着,邓小平停顿了一下,补充道:"除了总理之外,其实还有两个人,那就是你李伯伯和聂伯伯……" 这个答案让我们的思绪回到了1975年,那是一个悲伤的时刻。邓小平刚刚重获启用回到北京,第一件事就是去看望重病中的李富春。尽管得到了精心治疗,李富春还是在1975年离开了这个世界。邓小平亲自为这位老友主持追悼会,并为他致悼词。望着老友的遗容,邓小平心中一定涌起了无数往事。 如果再往前回溯,1974年,文革后期,邓小平在周恩来的力荐下重返工作岗位。此时的周恩来已经身患重病,但他仍然坚持推荐邓小平作为自己的接班人。这种知遇之恩,邓小平一直铭记在心。 而邓小平与聂荣臻的深厚友谊则可以追溯到1920年10月,当16岁的邓小平初到法国时,作为"先行者老乡"的聂荣臻亲自为他举行了欢迎仪式。两人一见如故,常用四川话交流,很快成为无话不谈的好朋友。邓小平后来回忆这段经历时曾激动地说:"我们在异国相遇,真是有说不出的高兴!" 从1989年的客厅对话,我们的思绪再次回溯到1920年代的法国巴黎。在哥德鲁瓦街17号旅馆的小房间里,年轻的邓小平、周恩来、李富春和聂荣臻朝夕相处,共同奋斗。他们一起办刊物、开豆腐店、参加革命活动,在异国他乡开启了他们的革命生涯,也播下了半个世纪友谊的种子。 周恩来与邓小平的友谊,是三段情谊中最为人熟知的。1920年代初,周恩来比邓小平大六岁,担任旅欧共产党组织的宣传委员,负责出版《少年》(后改名为《赤光》)。初到法国的邓小平加入组织后,被分配到编辑部与周恩来共事。当时为了解决经费问题,周恩来提议:"不如,我们一起在巴黎开一个豆腐店吧,让我们中国的美食在法国发扬光大!"就这样,"中华豆腐店"在邓小平的主要负责下运营起来。这家小店供不应求,每天豆腐一卖完就立即关门。 一晃到了1927年,周恩来已是中央组织部部长、中央军委书记,邓小平则担任中央秘书长。在上海地下工作期间,两人住处相连——周恩来住楼下,邓小平住楼上。为躲避国民党当局的搜捕,邓小平时而化身烟杂店老板,时而扮作古董店老板,常打扮成戴礼帽的"士绅";而周恩来则留起了胡子,成了"美髯公"。凭借智慧与勇气,他们在特务密布的上海从未被敌人抓获。 李富春与邓小平的交情同样源于法国。李富春比邓小平先到法国,担任旅欧中国少年共产党诺门地方支部书记,也是《少年》的轮流编辑。因经济拮据,年轻的邓小平与李富春、蔡畅夫妇住在一起。蔡畅称他为"小弟弟",李富春则叫他"小胖子"。闲暇时,蔡畅会为邓小平下面条,这成了邓小平最爱的食物,一吃就是一大碗。艰苦的留学生活让他们之间结下了深厚情谊。 1933年,因坚持毛泽东路线,邓小平受到王明、博古等人的排挤,长征名单上竟没有他。幸好总政治部主任李富春及时将他加入名单,使他得以随部队长征。1939年,邓小平在延安与卓琳结婚,李富春在婚礼上偷偷将白水装进酒瓶递给不胜酒力的邓小平,帮他"打掩护"。建国后,两人都当上了副总理,成了中南海的邻居——邓小平家住庆云堂三院,李富春家就在前面一院。工作之余,两家人常互相串门打牌,留下了无数温馨时刻。 聂荣臻与邓小平的友谊则始于他们的老乡身份。1920年10月,16岁的邓小平抵达法国马赛,比他大5岁的聂荣臻作为"先行者老乡"亲自接待,为他举行欢迎仪式。得知两人都是四川人,他们用四川话交流,很快成为无话不谈的好友。 1936年,正在甘肃庆阳工作的邓小平感染了严重的伤寒,多日高烧昏迷,生命垂危。当张学良送来两车慰问品时,其中包含珍贵的罐装牛奶,聂荣臻立即下令:"这些牛奶谁都不准用,全部给邓小平同志送过去!"正是这批牛奶帮助邓小平渡过了难关。而后在抗战时期,晋察冀军区司令员聂荣臻与担任129师政委的邓小平多次配合作战,取得了众多胜利。

0 阅读:0
暖阳温暖人心

暖阳温暖人心

暖阳温暖人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