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爱的小孩》:内容过于真实,不该成为弃剧的理由

印记电影 2022-04-14 22:19:11

《亲爱的小孩》的剧情,似曾相识。

让人感到熟悉的地方有两点:

一是电视里各个法制频道的普法栏目剧中,频繁出现的狗血伦理情节。

二是真实得让人窒息的细节处理。

《亲爱的小孩》改编自王小帅编剧导演的电影《左右》,而《左右》的剧本则是以一起发生在四川的真实事件为原型创作的。

编剧出身的导演胡坤,在《左右》剧本的基础上再做延伸改编,写出了《亲爱的小孩》。

经过深加工之后,剧情更为丰富,细节更为丰满,真实感呼之欲出。

对于《亲爱的小孩》这部剧,我甚至更愿意称它为纪实文学。

但也正因为它对于生活中真实一面的深挖,“劝退”了很多观众。

亲爱的小孩,无辜的崽

本剧在湖南长沙拍摄,湘语里,崽和毛坨、细伢子一样,都是指小孩子。

有一种说法,为了解决直立行走和脑容量过大带来的生育负面问题,人类在进化过程中选择了提前妊娠。

因此,人类的幼崽都是早产儿。

和其他大部分哺乳动物不同,人类在刚出生时,无法行走,只会做最简单的情感表达,更是没有任何求生能力。

而对于第一次生孩子的父母来说,他们除了要学习新的技能,也要面对小生命的到来之后发生的改变。

不仅是生活环境的改变,还有发生在自己身上的改变。

任素汐饰演的方一诺,早为人师,却初为人母。

她学习了许多的育儿知识,却发现实际情况和她所预料的完全不一样。

产后不久,方一诺大便失禁,这个有轻微洁癖的女人,不得不让老公来处理自己不堪的局面。

最早产生焦虑情绪的,就是方一诺。

生孩子、哺育新生儿的情节,在电视剧中见怪不怪。

而《亲爱的小孩》所展现的真实感,在于每一个细节的实际操作。

靠嗅觉鉴定婴儿是否拉了粑粑,起夜换尿布,奶瓶消毒,分洗衣物等等,像拍嗝之类的都是属于常识的基本操作了。

三个大人带着去打疫苗,真实吗?十分真实。

人满为患的接种站里,六个人带着一个孩子去打疫苗的,也屡见不鲜。

成年人们开始围着一个孩子团团转,孩子是这些成年人的纽带。

通过孩子,这些本无任何瓜葛的人,可以在一起欢笑,也可以在一起争吵。

争吵多了,矛盾多了,却都无法化解。

肖禾清澈的眼眸里倒映出的一幕幕歇斯底里,她还不理解。

可成年人却管不了那许多了,他们强行赋予肖禾纽带的功能,又冷酷地将其剥夺。

肖禾站在滑梯边上对陌生男人喊出“爸爸”,方一诺怔住了。

《亲爱的小孩》这部剧,可以让人做出深刻的思考。

结婚和生育的意义是什么?责任是什么?该如何去做准备?

夫妻关系,婆媳关系,冰与火之歌

《权力的游戏》原著名叫《冰与火之歌》,乔治·马丁之所以给自己的作品起这个名字,是受到一首诗的启发。

那首美国诗人罗伯特·弗罗斯特所作、题为《冰与火》的短诗中,用火来象征欲望和激情,用冰来象征冷酷和仇恨。

这是人类情感的两极,人性的两面。

疯狂热恋、喜结连理是火,分歧争吵、形同陌路是冰。

你是风儿我是沙,谁不爱你谁傻瓜。

我已经做好了包容你一切缺点的准备。

可是,痴男怨女们却总是过度高估了自己承受对方的能力。

爱上了你,才是傻瓜。

从火到冰,从甜蜜到分离。

一般的婆媳关系,并不会因为一些鸡零狗碎的事情,而上升到仇恨级别。

但冰与火难以相容,正是大部分婆媳关系的真实写照。

肖路该不该和稀泥?

和稀泥是最简单的处理方式,但不是总是奏效。

结局,自然是把稀泥和成了烂泥。

高彩屏去方家告别的那场戏,李勤勤的表演让人动容。

高彩屏真情流露,声泪俱下。

其实这只是她劝说无望的无奈之举,使出了绝招的同时,也让自己做了一个短暂的发泄。

这一场看似用心里话换来的婆媳之间的交心,只不过是对于这段关系的一个告别。

在方一诺眼里,也许高彩屏是一个不合格但合法的婆婆。

而此时,连合法都算不上了。

因为真实,所以窒息

创作不好搞,拍得不现实了,被人说是悬浮,不接地气;

拍得现实了,又被说是窒息,这个度到底该如何拿捏呢?

胡坤用温暖又讨喜的镜头语言,为人们展示了一个普通常见的初婚生活。

但这种风格,却被诟病为压抑、昏暗,喘不过气来。

剧中的人物设计毫无落差感,每一个举动,每一句台词,像镜子一样照着荧幕之外坐着的人。

讨厌它的观众,很难控制好自己和人物之间的疏离。

看不到“跳出三界外,不在五行中”的超强人设,隔岸观火的状态找不到了,因为它演得好像自己。

除此之外,还有那几场仿佛“现场直播”的吵架。

吵架呈现了混乱的家庭氛围,但是不得不承认,生活中这样的家庭氛围很多,甚至更糟。

特别是当一个家庭和另一个家庭试图融合的时候,混乱在所难免。

《亲爱的小孩》第一次激烈的吵架场面,爆发自肖路的弟弟肖旭和一诺母亲的争执。

话赶话,事赶事。

好像谁都有错,但谁又都没做错什么。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焦虑,只是他们焦虑的线并不相交。

当争吵发生时,就会有两条线汇聚出一个共同的焦虑点。

比如,肖旭听到哥哥的岳母指责自己的母亲“赖着不走”时,他“靠”地一声爆发了。

旁边的方一诺见状,自然也不甘示弱。

当肖路说出“互相理解,多为别人着想”的话时,也只是让“战火”临时暂停。

生活总像一个无解的方程式,往往不去作答,才是最好的处理方式。

方一诺和肖路离婚之后,分家时终于大吵一架。

这场戏,真实得足以让观众想去劝架。

两个互相了解颇深的人,都知道对方的弱点在哪,也知道说什么话最伤人。

他们储备了足够的“弹药”,把最伤人的话发射出去。

好不容易应付上了一个答案,以为会是一个交代,却还是弄得焦头烂额。

引发焦虑不等于烂剧

前一阵子大火的《人世间》,被誉为真实题材的典范。

但它所展现的真实,受限于年代剧的宏大框架,无法一针一线地编织细节。

和《人世间》相比,《亲爱的小孩》所表现寡淡的苦涩是正在进行时的。

这种苦涩,无限地贴近观众的切身生活。

然而,即便如此,《亲爱的小孩》引发的焦虑,也远不如现实生活来得凶猛。

焦虑并不可怕,不去面对才是尴尬。

焦虑也无需贩卖,直面生活中的焦虑,才是合算的买账。

退一步讲,它贩卖的焦虑至少能引起共鸣。

那么,和贩卖焦虑相比,无节制地贩卖幸福,又该怎样评说呢?

不能因为这剧暴露了真实面就弃剧,甚至给它打出低分,这样就是在抹杀真实。

王小帅把电影剧本起名《左右》,向左还是向右?似乎意在表达“为难”。

胡坤将剧集定名为《亲爱的小孩》,将“为了孩子”这一信念更加笃定。

《左右》以两家人吃饭的场景作为结尾,有一点半开放的意味。

《亲爱的小孩》因其电视剧的题材和改编的细腻程度,结尾应该会把归属交代详细。

而在交代之前,绝对会引发一波更大的焦虑。

但即便如此,也大可不必担心。

在这个新陈代谢极为旺盛的年代,靠一部电视剧的瞬时能量,是无法左右结婚率、离婚率和生育率的。

评价一部电视剧,是不好这样开玩笑的。

当越来越多无聊透顶的电视剧和综艺节目占满了屏幕,这样掏心掏肺的呕心之作应该有属于它的空间和被选择的机会。

当生活中真实的一面被搬上荧幕,感同身受的同时,也会因为其温情的一面而感到解压和治愈。

而当荧幕中的情节碰巧和生活偶遇了,到时候是向左还是向右,它也许会给我们的判断做一个参考。

当然也仅仅是参考而已,因为无论左右,生活总要向前。

本文由印记电影(moviemarker)原创,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光映美好,影留印记,欢迎关注印记电影

0 阅读:7

印记电影

简介:光映美好 影留印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