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才刷到某人感慨,深圳人变少的消息。
他找到的原因是,深圳工厂数量正在变少,不管是大厂还是小厂,很多都离开或者准备离开,导致了打工人数量的减少。
然后感慨,现在的深圳生活成本真高,月收入5000元,甚至无法生活下去,各个方面都紧紧巴巴,养家糊口压力大。
这个成本,确实不低了!
如此成本,又怎么可能不离开?
当然,也有人表示,这是深圳产业转型成功的表现,因为数据在增长。不过,实际上,内部结构已然发生变化,无人技术、机械人技术、AI技术得到快速发展,很多甚至处于领先位置,不需要那么多人了。
不知道大家怎么看这件事?
不可否认,现在的情况和以前很不一样,一些信号正在变得越来越多。
比如,不久之前看到深圳西部公交公司的司机欠薪的消息,甚至有人表示,这已经成为一种常态化。对此,大家普遍认为,是因为没什么人坐公交,都去乘坐地铁,然而,曾经年度净利润超过百亿元的深圳地铁,现在也开始扛不住了。数据显示,今年一季度,深圳地铁净亏损18.57亿元,较去年同期亏损扩大97%。
不要说年利润超过百亿元,现在的深圳地铁需要财政补贴百亿元维持运行。否则,就像西部公交公司一样,发不出工资。
对于深圳而言,这样的事情,可能都是新鲜事物,是以前从来没有遇到过的情况,就像上面说的,这样的信号越来越多。
种种迹象表明,眼下的风向真的变了。
整体看,我们依然很好,但具体看,普通人赚钱的难度在增加,年龄越大难度越高,很多人都在寻找出路,但这个出路到底在哪里,并没有人知道。
另一面,眼下的地方财政状况也确实紧张,体制内传出过“紧日子”的信号,正在越来越强,并且影响到各行各业。
今年四月份,深圳公布了11个区的财政开支预算情况,其中有10个区出现了同比下降,原因是财政增长乏力。财政增长乏力是当前的现实,但另一方面,财政开支却在增长,不管是深圳公交也罢,还是深圳地铁,现在都需要财政补贴维持运行。
这不是个例,而是普遍情况的缩影。
事实上,深圳的情况也不是个例,而是整体情况的缩影,今年前五个月,财政收入同比下降2.8%,支出同比增长3.4%,收支缺口约1.1万亿元,入不敷出。
对此情况,除了过“紧日子”又能怎么样?
对普通人而言,之所以赚钱难度提升,除了无人技术的快速发展外,也和这种各行各业都在过“紧日子”有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