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社区人员数量膨胀,看体制内单位用工规模,办公室都快挤成教室

映萱评趣事 2024-07-18 08:51:01

前几天因为需要一个证明,去了一趟我家所在的社区。

真的是不去不知道,一去吓一跳。小小的社区办公楼内,坐了那么多工作人员。

上网吐槽了两句,没想到竟然引起了很多人的共鸣,大家一致感觉,现在的社区工作人员真的是太多了,不仅人满为患,而且普遍还没有什么事。

先问大家,你觉得一个社区能有多少人?

答案真的超出想象,可能有几十人。

这里有一个标准,那就是社区居民人数,每达到1万人,可以配置18个社区工作者。这是规定标准,但实际上,社区里面还有很多顶着各类名头被安排进来的人员,以及一定数量的网格员。

以上,轻轻松松达到几十人。

从目前情况看,这远不是结束,接下来可能还要招募一定数量的公益岗,可能也要归在社区管理。此外,出于对养老服务的需求,相关领域也需要招募更多人手。

就这样,社区的人越来越多。

如果和十多年前几个人相比,人员增加速度堪称膨胀。放在当年,社区现在这些人足够顶得上当时一个街道。

这十来年,社区增加了这么多工作吗?

答案显然也是否定的!

就像大家感受到的那样,大多数工作人员都很闲,没有那么多工作可以做,但是,虽然没什么工作,不过相应的办公设施却要配上,人手一套桌椅、一套电脑设备,以及相应的福利待遇,这也是为什么原本宽敞的社区办公大厅,正变得越来越拥挤,办公室挤得和学校教室一样。

对此,大家是普遍不能感到理解的。

因为,社区工作和服务质量并没有随着人员的膨胀,而变得更好。

但是,需要付出的成本却不断上涨。

需要注意的是,社区人员膨胀情况,不是什么个例,只是一种普遍的缩影。

体制内各机关单位其实很多都这样,编外人员、临聘人员增加速度实在太快。

之前有过统计,已经达到了正式编制人员1.5-2倍之间。

真的太多了!

有人表示,这是为了就业托底。

不可否认,这确实是原因之一。

但是与每年1000多万高校毕业生比起来,编外人员扩招这种托底,更像是为少数人托底,向前看,既无法解决高校毕业生就业难题,往后看,迅速膨胀的人员规模也导致体制内薪酬开支节节攀升,在当前情况下,已经让我们不堪重负。

之前举过半月谈在乌蒙山A县调查发现的例子,就很典型,这个财政收入7.02亿元的县城,体制内薪酬开支规模去达到了26.3亿元,如此情况,其背后诸多原因之一,就是临聘人员的膨胀。

谁都知道,这种方式并不可取。不如压降人员数量,压降薪酬开支,将更多资金节省下来用在扶持企业发展的刀刃上,所带来的好处,要比现在这样大的多。

你认为呢?

0 阅读:4

映萱评趣事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