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所周知,巧克力是一种以Cocoa butter,和Cocoa liquor为主要原料,制成的一种甜食,口感细腻香醇,备受年轻人的喜爱和追捧。
巧克力既可以直接食用,又可以制作成冰淇淋、面包、蛋糕和奶茶等,各式各样的甜品,市场结构多元化。
巧克力又分为黑巧克力、白巧克力和牛奶巧克力,产品种类多样化,可以满足不同口味需求的消费者。
01巧克力市场消费
长期以来,欧美国家的巧克力市场消费额,傲居全球,以美国为首最具代表性,全球Top10的巧克力企业,也主要是来自欧、美、日。
根据Candy Industry 公布的,2020年全球巧克力企业,业绩榜单来看,中国玛氏、意大利费列罗和美国亿滋,占据榜单前三的位置。
巧克力进入我国市场,已经六十多年,从最开始出现在市场上,一度被“80后”和“90后”视作“稀罕物”和“小资物”。
后来慢慢普遍成为年轻人,用来表达爱意和甜蜜的象征性礼物。在情人节、七夕节和圣诞节等“浪漫节日”,巧克力的市场销售额,总是能够突飞猛进,一跃成为“紧俏货”。
在一系列巧克力甜品的出现后,更是引发了各大甜品店,对于巧克力的追逐和创新,为巧克力产品,一次次刷新市场份额新高纪录。
但根据相关数据显示,2020年我国巧克力零售市场规模,较2019年减少近20亿元。
是什么原因,导致全球巧克力市场稳步增长的,同时拥有14亿消费人群的中国市场,竟然一年缩水20亿。
而且在今年的“5.20”的“七夕”中,不少线下门店的巧克力品类,连活动也没有,为何巧克力突然卖不动了?
02我国巧克力产品的贸易逆差
2020年,我国巧克力产品的进口数量和金额,远超于出口数量和金额,大家都知道我国的进口渠道,主要是欧美和亚太地区的发达国家,主要是出口到亚洲及大洋洲等地区和国家。
在发达地区进口,又出口到发展中地区,明显地揭露了我国在巧克力市场上,内需与内产消费不对等的弊端。
贸易逆差的出现同时,也削弱了我国国产的巧克力产品的竞争优势,巧克力产品的销售,也一度陷入不利地位。
巧克力产品的贸易逆差,折射出我国巧克力产品的竞争优势薄弱,归根结底还是巧克力作为舶来品,国内的生产工艺和技术积累,与欧美大国相比仍有较大差距。
伴随着大众消费需求的不断升级,对巧克力市场的产业结构转型,提出了更高要求,产品高端化和国际化趋势,日渐明显。
对于产品原料的挑选转型为精选,不断更新开发新口感,加强本土化品牌经营,树立自己的品牌形象,已经成为必然趋势。
在追求多样化的过程中,更应该注重,产品本身品质上的提升。
生产设备和生产技术,应深化国际交流与合作,主动出击,积极与国外专业技术团队和公司合作,摆脱在中低端市场徘徊不前的尴尬局面。
优化革新巧克力的生产工艺,经营好自己的品牌,营造具有影响力和内涵的品牌,向高端市场进军,并占据一席之地才能扭转局面。
03“卖不动”的原因
“糖化”焦虑下对“抗糖”、“控糖”理念的积极传播。
“糖化”在医学上的官方解释,是指淀粉加水分解成甜味产物的过程,是淀粉糖品制造过程的主要过程,也是食品发酵过程中,许多中间产物的主要过程。
群众的“糖化”观念,则引申为在摄入过多含糖量较高的“不健康食物”后,导致的胶原蛋白流失、加速皮肤衰老和肥胖的现象。
其实随着民众健康意识的不断提高,以及不同年龄段人群,对自身身体素质的关注提升,越来越多的人,开始积极传播“抗糖”、“控糖”理念,对于消费食品的挑选和评价,更加审慎和细致。
巧克力作为“发胖”、“高糖”的代名词,被越来越多的消费者抗拒,“糖化”焦虑下0糖0脂0卡的食品,尤其被消费者追捧和喜爱。
而0糖巧克力在市场上少之又少,随之也会引起巧克力爱好者粉转路,对巧克力产品“失去信心”。
其次作为一种节假日销量暴涨的商品,在近些年的市场大环境下,消费者心理预期减弱,同时选择商品趋多,更偏向于理性,多种原因导致了巧克力不如以往“卖不动”。
一个产品销量的好坏,主要还是取决于产品的商业能力、核心竞争力和消费者的满意度,墨守成规会导致停滞不前,转型升级是势在必行也是大势所趋。
中国拥有世界上最大的消费群体,在巧克力市场上拥有巨大的发展潜力,在利用国内市场运营大型国际品牌的同时,也应该考虑到国内市场,和国内消费环境的变化。
如果长时间处于贸易逆差的现状,巧克力市场的全球占有率,将会有心无力,很难看到较大的突破和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