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6年4月7日,吉林通化光华乡来了二位不速之客,一位身穿军装年近古稀之年的老军人,一双炯炯有神的大眼睛,绿色的军帽下露出花白的鬓发,显示出军人特有的风度,虽然看上去白发苍苍,但身姿依然挺拔,仿佛军人的威严永远无法磨灭,坚毅果敢的眼神和沉稳豁达的气质。另一位是普通的农民模样的老人,岁月与土地共同雕琢出皱纹密布的脸庞,脸孔熏黑,还有布满厚实的茧子的双手,但那双眼睛却异常明亮,仿佛能洞察每一个细微变化。
当时的光华乡乡长王文业接待二位老人,当他拿到这位军人递过来的介绍信时,不由得肃然起敬:这位军人正是副部级干部离休,红军时期曾经担任过工人师副师长、红八军团后勤部长兼供给部长、政委,参加过著名的二万五千里长征,抗战时期主力团团长、解放战争时期四野师长,曾经奋战在辽沈战场上的一位没有授衔的将军左叶。左叶带来的另一位农民模样的人,便是1947年2月22日辽沈战役期间三保临江战斗中。牺牲在通化小荒沟村(后以烈士名更名为光华乡)的四野师长杜光华的胞弟杜永伦。
要知道,当年的通化光华乡人民为了深切缅怀为了民族独立,人民解放而壮烈牺牲的先烈,以表彰烈士不朽功勋,曾经举行了隆重的公祭活动,不仅以烈士名字命名乡镇,以资纪念,沿用至今,更是在杜光华烈士牺牲之地巍巍帽儿山前兴建纪念馆,为他修建了高大的陵园,立碑纪念,以彰千秋。后人有诗赞曰:“半生戎马卫国家,逐寇扬威百战多。三保临江君远去,千秋万代后人歌。”
当时,光华乡人民曾经多方寻找烈士杜光华的亲属来参加,只找到杜光华烈士的妻子陈玲,和未成的一儿一女,由于烈士留下的家庭住址资料不全,只知道一个笼统的地方四川阆中,虽然经多方寻觅,他家乡的亲属依然没有找到,不免让人感到遗憾。如今,杜光华烈士的亲弟弟自己找上门来了,怎么不让当地人民及政府领导喜出望外,连连表示填补了这一空白,并紧紧地握住老军人左叶的手表示感谢。
左叶正是这位牺牲杜光华师长的继任,他比这位老战友年龄大三岁,但在红军、抗战和解放战争期间,两人结下了深厚的战友情谊,当年,他接过牺牲战友杜光华带出的这支四野的头等主力师,表示要继承先烈的遗志,多打胜仗,为烈士报仇,后来取得了一系列胜利。全国胜利之后,左叶担任更重要的职务,得知战友杜光华老家的亲属没有找到,他曾经多次前往四川阆中调资料查找,但均如石沉大海。一直到左叶离休之后,为了找到战友的亲人,了却战友落叶归根思乡之情,左叶采取蹲点的形式,带着杜光华的遗照(现存于锦州辽沈战役纪念馆),一个乡一个乡挨次地找,终于在阆中天林乡杜家崖(今名天宫镇杨寺垭,一个被绵延青山包围着的村庄)找到了与杜光华长相一模一样的胞弟杜永伦。
原来,杜光华在老家时的名字叫杜云生,在家中排行老大,下面有两个弟弟和两个妹妹,与弟弟派名一至谱名杜永海,他小时候读过几年私塾,然而,那时,盘踞在阆中的四川军阀田颂尧为了争夺地盘,扩充实力,横征暴敛,加之地主豪绅的盘剥,人民处于水深火热之中,他因为家庭贫穷辍学,穷人的孩子早当家,15岁本该读书的年纪,因生活所迫去当了做木匠学徒,每天从早到晚拼命劳动,换来的却是冷眼、饥饿和打骂,这使他对军阀巧取豪夺和地主老财逞暴肆虐十分愤慨。
这一时期,走乡串户的杜光华,可以算是一名见多识广的少年,就在这一年,他的老家川东北地区的贫苦百姓为了争生存,农民运动纷纷开展起来,饱受旧社会之苦,在饥寒交迫中,形成了倔强、果敢、坚毅的性格的杜光华毅然地投入了当地抗捐税、打土豪分田地的斗争,随后参加震惊川北的阆南暴动,即“升保农民暴动”,成为一名红军游击队员。
1933年,红四方面军入川建立根据地,杜光华所在的游击队升格为正规红军,开启了他的戎马生涯。正是那一年,他与家里人失去了联系,后来由于长期的战争环境,通讯不畅通,特别是红军长征之后,四川一带长期处于军阀统治区域,在外面的杜光华怕家里受连累,根本不能向家人写信报平安,特别是他把家乡的名字成杜光华后,杜家人一无所知。特别是弟弟杜永伦四处打听大哥的情况,得知他所在红四方面历经过许多恶仗、险仗,尤其是红西路军的失利,全家都以为他早就在战乱中牺牲了。
尽管如此,家乡的亲人胞弟杜永伦依然期盼奇迹发生,盼望大哥能安然无恙地回来。但是过了一年又一年,大哥依然杳无音信,一家人渐渐将期盼悄无声息地藏在心里,化作了浓浓的思念。然而,到了那非红即黑的特殊年代,有些人认为既然红军这边没有姓名,那肯定是成为了敌人,甚至有人认为他跟着反动派跑到台湾去了,家里亲人也莫名其妙的背上了“台属”黑锅。
要知道,在那特殊的年代有海外关系的“台属”,就相当于“反属、叛属”,在生产队里犹如“老鼠过街”,不但要干脏活、累活、重活,还经常出义务工,夏天扫大街,冬天刨井台。不但被取消了一切优待,而且被打入另册,别说读书、升学、提干、参军、入党别指望了,甚至连出村子都很困难,需要提前向大队干部申请路条才能外出离开村子,否则就很可能被民兵拿下,简直就是劳动改造,这一切,家里人都是不可奈何。
就在一家人感觉到生活黯淡无光之时,杜光华的老战友左叶给他家里人送来光明和温暖,左叶对杜永伦介绍说,杜永海人长得比较帅气,高大魁梧,相貌堂堂,而且又十分注重形象,注重仪表,办事雷厉风行,打仗勇猛,冲锋陷阵,在红军队伍这个大熔炉中,成了重点培养对象,加上他有点文化,学习进步快,作战机智勇敢,很快就提拔为班长、排长、连长,经过二万五千里长征到达陕北后,进入了抗战时期红军改编八路军,不少人普通降一两级使用,但他作战勇敢,冲锋在前,敢打敢拼被任命为115师686团连长。
此时,他怀着对侵略者无比仇恨的心情,把自己的名字杜永海改为杜光华,左叶说,改名字的情形他很清楚,面对日寇的长驱直入,华北大部国土相继沦陷,山河破碎,他下定决心跟着先进组织走,不打垮日本侵略者光复中华誓不罢休,故自己改名叫(光复中华之意)。开起赴抗日前线杜光华参加平型关大战,紧接着又参加了参加山东梁山对日歼灭战。此战歼灭日军600多人,杜光华荣获模范连长称号,一年年后屡立战功,相继升任营长、团参谋长、副团长、团长等职。
抗战时期担任团级干部的杜光华,打出了一系列战绩,一是郯城之战,当时,盘踞郯城的日伪军凭借工事坚固和武器精良负隅顽抗,我军曾经屡攻不下,杜光华向首长主动要求成立突击队,自任队长。战斗打响后,他率领这支英勇善战的队伍,冒着敌人密集的炮火猛攻猛打,冲到城下将城墙炸开一道缺口,为攻城打开通路,占领郯城,俘日伪军千余人。
二是郭城长沙堡之战,1944年11月17日下午5时,寒意飕飕,天气不怎么好,团长杜光华奉命带领部队奔赴郭城,遇到了日军大岛部队1500多人向长沙堡移动,得知这一消息的时候,杜光华决定搂草打兔子。在他的部署下,我军在途中布下口袋阵,并派出一支小分队佯攻日军,将敌人引入到了包围圈后,突然发起袭击,将一场遭遇战变成了伏击战。
日军在突如其来的攻击下死伤惨重,但是很快利用强大的火力优势弥补了劣势,并发起了反击。日军凭借装备精良,动用重机枪、迫击炮、甚至催泪弹,先行火力压制,再组织轮番冲锋,战斗异常惨烈。一时呈现胶着状态,由于我军火力薄弱,在后来阵地也让鬼子夺了去,为了避免不必要的伤亡,杜光华只能边打边撤。这天晚上杜光华决定杀一个回马枪,他料定日军尚未站稳脚跟,且刚刚击败我军,以为我军短时间不敢进攻,日军万万没料到这一手,死伤惨重,斗志全无,便在第二天清晨向莱阳方向逃窜。他趁着士气旺盛,发起追击,将日寇打得溃不成军,是役击毙日军120多人,俘虏日军12人,击溃伪军近千,缴获大批武器,成功拿下郭城,此役,杜光华获得“虎将”的美名。
三是率部讨伐大汉奸赵保原的战斗,赵保原是祸害胶东的日军鹰犬,顽固派、投降派,“皇协军”,其人袭击抗日武装,杀害抗日军人家属,组成“抗八联军”,自任“联军”司令,残酷镇压扰日武装力量,并以大量粮款、物产和壮丁资敌,以换取日军的枪弹,乞求日军的保护。在其血腥统治下,莱阳地区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杜光华接到讨伐赵保原命令后,迅速完成对万第的攻击,打退了敌3团的进攻,击溃自莱阳城来援之敌1个营,俘敌300余人。14团另一部与联卫军合围,将残敌大部缴械俘虏,此战战果辉煌,击毙敌团长以下官兵2000余人,俘敌7370人,打散伪军2000人。胜利完成上级部署的作战任务,得到司令员许世友的嘉奖。
1945年8月15日。八年抗战中,杜光华指挥部队冲锋陷阵,参加了许多著名的战斗,赢得了一个又一个胜利,他以赫赫战果迎来了祖国的光复,终于实现了他的夙愿,然而,渴望和平的人民却迎来反动派发动的内战。为了捍卫和平的成果,杜光华所部横渡渤海转战东北。他由团长晋升为旅长,率领部队参加了田庄台、营口、沙岭战斗。在营口攻坚战中,他率部担任主攻,俘营口守敌1759人,解放了营口。接着,又参加了三保本溪、鞍海战役、大石桥战斗。由于战功显赫,他晋升为东野四纵10师师长,成为东野外一支能攻善守的头等主力师。
杜光华担任师长之后的第一仗名新开岭战役。新开岭位于辽宁宽甸以西的一条东西走向的袋形谷地,四面都是高山,还有一条宽(甸)塞(马)公路穿越其间,是一个非常适合围歼的地方。谷内北面有老爷山为制高点,当年日本人还在上面修建了碉堡。东边有黄家堡子、潘家堡子等高地可以设伏,控制公路出口。只要把敌人诱入谷内,再控制住几个制高点,几乎就可以稳操胜券了。敌25师师长李正谊,黄埔四期毕业生,仗着25师全副美式装备,麾下部队又是打过硬仗的,根本不把我放在眼里,占领新开岭后要与我军打一场硬仗。
杜光华的10师接受了强攻老爷岭任务。10月29日拂晓,战斗打响,他带领战士们在炮兵的支援、掩护下开始了强攻老爷岭战斗。激战两昼夜,由于敌人不仅美械装备,而且有飞机、大炮、装甲车助阵,而我军装备主要是轻武器、山炮和榴弹炮,两军相持不下,杜光华见强攻不下,派作战科长段然带领突击队奇袭敌阵地,炸毁了碉堡,为部队强攻打开了通路。杜光华率部队一举攻下新开岭。俘敌8900余人,其中有师长李正谊、副师长段培德、第73团团长李公信、75团团长赵振戈等。缴获轻重机枪270挺、各种枪支2642支、各种炮117门、装甲车4辆、汽车3辆、电台13部、电话21部、马275匹、大车49辆以及大批弹药和各种物资。新开岭战役是杜光华任师长后打得艰苦、激烈,战绩辉煌的硬仗,受到中央高层的通令嘉奖。
新开岭战役是在敌强我弱、敌众我寡、敌攻我守的不利形势下取得的胜利,堪称我军集中优势兵力、运动歼敌的经典战例。尤其第25师也不同于地方派系中的杂牌军,而是地地道道的嫡系部队,向来以敢于大胆机动、迂回穿插而著称。在敌人来势汹汹的进攻面前,我军既没有一味避战退让,也没有与强敌蛮打硬拼,而是坚持“以消灭敌人有生力量为主”的作战方针,有计划地执行诱敌深入的战略转移,在运动中寻机歼敌创造有利条件。是役被《解放日报》社论指出,这是对反动派进犯者的“一个沉重的歼灭性打击”。
我们知道,辽沈战役是三大战役之首,其全面胜利可谓是决定性之战,首先是我军有了稳定的战略大后方;其次是歼灭敌47.2万余人,其中毙伤国军官兵5.68万人,俘虏32.43万人,俘虏国军少将以上高级军官186名,歼灭这些号称国军“五大主力”精锐之师,使接下来的战役中敌闻风丧胆。其有生力量基本丧失,此役之后,敌人再无力组织大规模会战,双方的正负位置,已经颠倒过来了。新开岭之战鼓舞斗志是不言而喻,可谓是从根本上决定双方的在东北的战局走向的关键之役。
师长杜光华虽然打了大胜仗,但从来不骄傲,表现的是他强烈的求智欲,他经常一面指挥打仗,一面利用战斗间隙学习文化和军事理论。深夜,战士们早已酣睡,他屋里的灯光还在亮着,他对游击战、运动战、山地战等军事理论的书籍通读许多遍,同时结合实战认真做读书笔记,写心得体会,举一反三,其中他刚到东北战场时,总结并指出的部队作战五要素,使后来不少指挥人员奉为佳镍:
一是有计划地布设情报网,重点区域是部队驻地数十公里的范围内,缜密侦察随时掌握敌人动态,做到了如指掌;二是部队不可长久驻扎在一个地方,做到三天一小动,五天一大动,让对手摸不着意图;三是指挥部每驻一地,外围要有三层警戒网,时时巡逻,做到万无一失;四是小股敌人来袭,要以绝对优势兵力出击围歼,倘若大部队来犯,必须在远处设仗阻截,主力侧由中间地区撤离,撤离过程中找准对手薄弱环节,出其不意杀个回马枪;五是若遇对手过分强大自己根本不敌的紧急情况,必须化整为零分头撤退,从不同的方向最后汇集规定的目的地。此为取胜之道。
通过刻苦学习,杜光华他的精神领域很快开阔起来,无论是政治素养、军事才能、组织才能,领兵打仗等方面得到迅速提高。同时,无数次实战锻炼,使杜光华逐步成为一名优秀的军事指挥人才。他不仅作战骁勇、足智多谋,率领十师打了许多硬仗,而且还身先士卒,用百折不挠的精神去战胜各种艰险与困难。在第一次临江保卫战中,他率部冒着零下三四十摄氏度的严冬里,趟着没膝深的大雪,远程奔袭,开辟敌后战场。
杜师长虽然一向很爱马,也非常喜欢骑马,可是为了给战士们作表率,他有马不骑,坚持同战士一起长途徒步行军。他一边健步走着,一边还风趣地对战士说:“俗话说,腿是好汉,这话真不假,它确实是个宝贝,走起路来,浑身就热乎了。我们现在就是靠这两条腿,和敌人的汽车轮子比赛,和老天爷较量,他还总结写出防冻伤的经验,让连队照着办,并写成文章发表在《战士报》上。有时候部队宿营不能进村镇,他与战士一起,在山沟里挤着燃起篝火过夜。苞米面窝窝头冻得像石头那么硬,牙咬不动,他就用口水润着一点点往下啃……他就是这样同战士们一起冒着风雪严寒,在敌后战斗了一个月,取得了胜利。
1947年初,反动派对我解放区的进攻越来越猖狂,妄图将南满我军全歼于长白山。根据上级指示,杜光华奉命率10师避敌围堵,星夜兼程,长途奔袭,在极其险恶的环境下,牵制阻击敌人前进。由于10师强有力的阻击,威逼通化,致使国民党两个师北援严重受阻,我军在高丽城子、三源浦歼敌5000余人,从而取得了第二次临江保卫战的胜利。
1947年2月13日,不甘心失败的又纠集二支精锐部队向临江地区发动第三次更大规模的进犯。第一支是被人称“光头将军”刘玉章率领的2师,另一支是赵琳率领的91师。这两个人在国民党的众多将军中,大多数节节败退的大形势下,名气还是比较大,他这两人还想力挽狂澜,与我军抗,打了几仗,侥幸取胜,虽然其战局结果根本不能扭转乾坤,无碍大局,但其人一度颇有点得意忘形之态,吹嘘自己在营口逃跑,是二战时期的英法联军“敦克尔克”大撤退,大肆吹嘘上海近郊为“月浦大捷”云云,不得不说的是,在这次临江保卫战中,我军却损失了一位重要的将领,那我们的十师师长杜光华。
冲锋在前是杜光华的战场姿态。三保临江战役开始后,杜光华率10师先是向刘玉章的2师和赵琳进行追击围歼,并直插大龙爪沟,封堵敌2师退路。他要将处于山区中的敌91师、第2师一并打包带走,谁知这狡猾的刘玉章一看后路被封,不管救援91师的命令,转身就集中火力炮轰我10师阵地,接着,91师也适时向2师靠拢。十师腹背受敌,战斗异常激烈,杜光华不畏艰险,亲临前线阵地,指挥部队打退敌军的几次猛扑,是日黄昏,杜光华指挥战斗时,被敌军的一发六零炮弹击中,将军壮烈殉难,鲜血洒在铺满白雪的571高地。
为了战事的需要,威震敌胆的这员虎将殒落后,暂时没有对外公布,刘玉章和赵琳带着部队溜走,逃回了通化。在国军将领中,这两人还是算能打的,先说赵琳,字静尘,山东泰安人,1902年出生,毕业于黄埔军校第三期步兵科,早期的军旅生涯主要是跟着钱大钧混,此人在读军校之前,读的是同济大学的造房子专业,正是他的这一经历,在后来打仗的时候,特别能修筑军事工事,在国军的诸多将领中,可谓是数一数二,在对中央红军的第五次围剿中,激烈的广昌战役,赵琳爱了重伤差点被打死,幸亏他的命大,后来伤治好了,下降到福建的保安部队担任了一名团长。
直到全面抗战爆发后,他率部参加了徐州会战和太原会战,他对部下的战前动员总是这样说:老子打红军还挂过彩,如今打鬼子子弹都不咬我,可见鬼子不可怕,与红军作战都能挺过来的人,还怕几个鬼子吗?竟然起到了鼓舞士气的作用,事实上日军的素质战术和装备何至高出红军数十倍,他的这番话却能起到效果。因立了一些功他被提升为副师长、师长。
到了解放战争时期,他调到东北和我军打了二年,竟然与刘玉章一起搞出了几个战绩,并一举升为32军军长,刘玉章也升为52军军长,他两人竟然使我军一位王牌师长杜光化壮烈牺牲。后来,赵琳率领的这支部队先后驻扎在青岛、海南等地,再也不敢与我军作战了,天天嚷着要去台湾,再后来便下了班,以撤职将领的身份去了台湾,此后一直没有重用,直到1968年抑郁而终,终年64岁。当然,还有个师长刘玉章就风光得多了,他经数次战役,面对强大四野、三野碾压式的进攻,竟然有还手之力,而且取得了小小的战绩,还能带领他的指挥机关,成建制地全身而退,在国军的众多将领中的确是数一数二,他的这几个小胜,虽然支撑不了惨局,也算是弥足珍贵了,到台后他的军衔晋升为陆军一级上将。
杜光华师长牺牲之后,接替他担任师长的左叶,江西永新人,1927年参加红军,历任排长、连副指导员、侦察科长、团长、师参谋长、师长等,抗日战争时期,左叶打得最出彩的是冀中平原的宋庄战斗。自己三百多人对付武器精锐的二千日军,硬拼是不行的,只能智取,强行突围也不行,碉堡林立、公路如网、大兵尾随的野外与敌人作战,失去了村落的依托,这样更危险,唯一的出路,就是利用宋庄的坚固工事和地道,狠狠打击和歼灭敌人的有生力量,以挫其锐气,争取主动,待到天黑再行突围。后成功突围,《冀中宋庄之战》选赞扬:宋家庄战斗,是“平原村落防御战的光辉范例”。
本来,红军时期担任过副师长,抗日战争时担任过团长,解放战争时担任过师长、建国后又当军长。按理说能荣获三枚一级勋章,有中将资历,但由于各种各样的原因,左叶没有授予军衔,又活跃在祖国建设的第一线,后来调农业部,官至副部级干部。对与他自己没有授予军衔一事,左叶非常坦然地说,多少战友血洒战场,我能活着为革命多做点事,便是知足了。而为老战友杜光华师长寻找家乡亲人,并为他们的胞弟争取名誉、正名这一件事情,得到同事和战友们的一致称道,广为传颂。为老战友正名六年后的1992年,这位战斗一生的老战士左叶因病逝世,享年80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