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备伐吴失败后,蜀汉面临重大危机。
刘备兵败退守白帝城,在东吴阵营中,有人力劝孙权乘胜追击,但陆逊进言说不该进击,反而应该与蜀汉重新缔结同盟,以免曹丕发兵来袭。孙权听从陆逊之言,与蜀汉言和,但就在这个时候,蜀汉上下最担忧的事情发生了──刘备病重,于白帝城逝世。
蜀汉建国的情况特殊,其实「国家」的命运几乎全系于刘备一人身上,当开国君王不在了,内部人心浮动、外围又有强敌,诸葛亮不禁对此忧心忡忡。
诸葛亮的忧虑自有道理,虽然吴蜀已约定谈和,但翻开历史来看,孙权对于刘备据荆州不满,于是鲁肃和关羽谈判,双方约定以湘水为界,结果后来孙权突然背刺,偷袭荆州。既然有前例,谁知道这次会发生什么事呢?
诸葛亮正为此发愁,邓芝求见孔明,对孔明说道:「如今幼主弱小,刚登上帝位,应该派遣能够担当重任的大使再次向吴国表示友好之意。」
「我考虑很久了,一直找不到合适的人选,如今终于找到了。」诸葛亮微笑道。「你说的是谁呢?」「正是你啊!」
先前吴蜀已经议和,似乎不需要再派遣使者,但邓芝明白,此时正是国家危急之际,他能够看清这一点,于是诸葛亮放心将这件事交给他。
邓芝代表蜀汉出使,前往晋见孙权,然而,孙权并没有及时召见他。
邓芝立刻知道事情不妙,如同他和诸葛亮所料,孙权似乎犹豫不定,不然两国言好,有什么理由不见来使呢?邓芝写了封奏文呈给孙权,信上说道:「我今天前来也是想为吴国考量,不只是为了我们蜀汉啊!」
孙权闻言,接见了邓芝,接下来就是外交的唇枪舌战了。
孙权说道:「我有诚意和蜀国交好,并不是不愿意跟你们联合啊!只是蜀主幼小,国力又弱,若被魏国攻击,便难以自保,这就是我犹豫的原因。」
邓芝回道:「吴、蜀联合起来有四州之地,大王你是当世英雄,而诸葛亮也是一代豪杰,蜀有险要地势、吴有三江之阻,只要唇齿相依,进可以兼并天下,退也可以鼎足而立,这是很自然的道理。大王若向魏国低头,魏国既会要求大王入朝拜见、又会要求大王将太子送上魏国称臣,如果不听从,魏国则奉辞讨伐反叛,我们也一定会顺长江而下进逼,这么一来,江南之地就不再是大王的了。」
孙权沉默良久,回了一句,说得没错啊。于是与魏国断绝往来,派遣使者回访蜀汉,表示善意。
孙权是个擅长看风向的聪明人,或许本来就有言和之意,他在刘备强盛时搞背刺,但当今局势,吴蜀交战只会自取灭亡,两国联合,可说是必然的走向;邓芝的言论合情合理,说到魏国向孙权要求送上儿子当人质一事,更是切中要害,曹丕确实如此要求,于是孙权正式和曹魏画清界限。
两国重新和好,吴国遣使至蜀,而蜀汉再次派出邓芝回访,这一次,邓芝和孙权见面,和上次紧绷的气氛完全不同,孙权带着笑意迎接他。
「若天下太平,二主分治,不亦乐乎?」
经过上次会谈,两国确定同盟关系,身为使者,这时候大概只要摆出交际的笑容就好了。陪笑说句「二主分治,不亦乐乎!」举起酒杯敬孙权一杯,大概就是外交的最佳选项吧?
不过,猜猜看邓芝如何回应?
「俗话说,天无二日,土无二王。」邓芝淡淡说道。「如果我们两国并吞了魏国,而大王仍不肯领略大汉天命的话,那也是没办法的事,到时候君主各凭德行、臣子们各自竭诚尽忠,双方势必一战了。」
孙权闻言大笑,说道:「你的坦诚直率,竟然到了这个地步!」
这就是邓芝厉害的地方。当然,如果首要的敌人灭亡,两国终有一战,这是谁都明白的道理,但谁也不会在对方君王面前说出来,正因为邓芝没有欺骗、没有敷衍,让孙权更加信任他、看重他。
孙权写了封信给诸葛亮,说道:「丁厷言词过于浮夸,阴化则是言不尽意;能够使二国长久和睦往来的,只有邓芝了。」
东吴和蜀汉长年打交道,孙权对于蜀汉臣子都很熟悉,由他说出这句话,非常具有说服力。孙权喜欢诙谐滑稽的言词,他对费禕、伊籍的机智和辩才相当赞赏,不过,说到国家大事,像邓芝这样的使者才是上上之选。
一般总会以为,当使者的人必定口才便给,能够面不改色地讲干话;然而,君王和他身边的谋臣都不是笨蛋,单纯想要用言词压过对方、骗过对方,那是不可能的。邓芝的外交讲座告诉我们,不夸大其词、不迎合奉承,将情势确实明白地说出来,才是谈判的正道。
放在现代来说,做生意、谈合作、经营一段关系,或许也是如此──诚意,其实就是最好的交际手段。
后记:《三国志・邓芝传》中,篇幅最多的就是这段出使吴国的故事,其余事迹,补充如下。
邓芝,字伯苗。东汉末年来到蜀地,没有得到重用,刘备平定益州后,出巡时与邓芝交谈,对他的才识大为惊异,提拔他当县令,又升为郡守。
其后邓芝进入朝廷当尚书,无论是政事或是外交,都能圆满达成任务。孙权后来多次与邓芝互通音信,馈赠优厚。
诸葛亮北伐时,以邓芝为中监军,后来又被升为前军师、前将军,兼领兖州刺史,封阳武亭侯。
六十五岁时,升为车骑将军,假节。年过七十岁,当时边境的涪陵有人造反,邓芝率军队平乱,斩杀了首领,百姓重归安宁。
邓芝享年七十三岁。他的个性刚直、自傲,从来不会多加掩饰,与同僚不能融洽相处,没有什么崇敬的人,只敬重姜维。邓芝担任将军赏罚分明,体恤士兵,自身却极其节俭,不治私产,去世之日家中没有任何余财。
邓芝的儿子邓良承袭爵位,后来在晋朝任广汉郡太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