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九十年——第一章孤苦童年(2)(刘建章)

半蕾衡水 2024-04-24 06:02:37

第一章 孤苦童年

(2)早失母爱

我出生还未到人生第一个喜日——满月之喜,母亲就不幸地离开了人世,命运使我在孩提时代就过着缺少母爱的孤苦生活。  母亲姓王,是朱同庄一个农家女,嫁到我们刘家生了四男三女。听姐姐说,她是一位勤劳贤惠的庄稼妇女,下地劳动是一把好手,持家理财是一位贤内助。父亲常常在外跑脚,有时几个月不回家门。是她用自己的脊梁和爱,支撑着九口之家,养儿育女,教子成人,屋里屋外,春种秋收,样样都要操劳,既当母亲,又当父亲,毫无怨言,为丈夫、为子女、为家耗尽了毕生心血,最终积劳成疾,连看病都舍不得花钱,不幸在四十开头就与世长辞了。  母亲死后几天,我也染上了重病,开始哭声不止,很快便奄奄一息,断了气,父亲忍痛地叫人把我送到野坟地里埋掉,送我去鬼门关。自然埋我的场景是很凄凉的。3月,华北平原上仍然是冬意森森,寒风瑟瑟,黄沙飞扬。村外的野坟地里,更加寒气袭人,散落的老槐树紧缩着越冬的枯枝,远处野狗的嚎叫声、刨坑掩尸的咚咚声、亲人的抽泣声,更显得阴森悲凉,似乎在宣布一个小生命的完结。  也难怪父亲狠心,一个不满月的婴儿,一无奶水,二无人照料,怎么养呀?这时,他的心最苦,妻子入土尸骨未寒,又要去埋自己的小骨肉,真是撕碎了心,伤透了肺。可是,我的命大,埋婴的土坑还没有挖好,我突然奇迹般地苏醒过来,有人摸了摸我瘦小的鼻孔,惊喜地叫喊道:  “活过来了,活过来了!”  “嘻,还有气!”又有人惊喜地说。  “快抱回去!”又一个说。  于是,我又被从野坟堆中抱回家。一家人聚在堂屋里,没有半点喜色,屋子里死一样寂静。父亲看着没娘的孩子,心如刀绞,胸前像压了一块岩石那样难受,懂事的哥哥姐姐瞅着病弱的弟弟,泣不成声。我的苏醒和从鬼门关里复生,不仅没有增加父亲、哥哥、姐姐喜悦之感,而且他们更加紧锁眉头,忧心忡忡,叹息不止。面对不满月的婴儿的病体瘦容,叫人心碎,叫人愁。俗话说:人生有三大苦事:一是幼年丧母,二是中年丧妻,三是老来丧子。此时,我们家就摊到了两大苦事。父亲饱尝中年丧妻之痛,我遭受了幼年丧母之苦,两苦交加,降到我们穷苦农家,真是雪上加霜,苦不堪言。不满月的婴儿,既不能喂饭,也不能喂粥,当时农村自然也没有牛奶之说,怎么喂养呢?怎么拉扯大呢?怎不叫父亲心碎,叫哥哥姐姐伤心流泪!  可是,我的死后复生,顿时在刘家大庄的亲族邻里传开了,大家交耳叫奇。这时好心的邻里们都拥到我家道喜。一见我家鸦雀无声,父亲、哥哥、姐姐正在发愁,不免发出阵阵叹息声,同时为了救我这条小生命,邻里亲族们也都慷慨地伸出援助之手,表示了极大的同情之心,他们毫不迟疑地说:  “放心,四爷爷我们包喂!”  “你侄孙有奶吃,四爷爷就饿不着!”  “嘿,小祖宗,绝不能叫饿着!”  “咱奶孩子的晚辈尽点孝,一人喂一天,就够四爷爷饱肚子了,有啥愁的。”  话越说越温暖着我父亲和哥哥姐姐冰冷的心。我同胞兄弟四人,我为老小,排行第四,又因我在家族中辈分很高,同族邻里都叫我“四爷爷”。家族奶孩子的晚辈不嫌我瘦弱,不嫌我小,愿意把我抱回去喂养,这既是对我的怜悯,也是对我父亲的尊敬,显示了一人有难、亲里相助的浓厚的乡情村俗。  经过邻里的劝解和安慰,使陷入苦境的父亲和哥哥姐姐看到了希望,绷得很紧的眉头也开始松开了,增强了把我拉扯大的信心。在同族邻里的关照和喂养下,我不仅活过来,而且瘦弱的病体也开始壮实起来,起初村上奶孩子的晚辈轮流将我接去喂养,饥一顿饱一顿地苦度襁褓时光,后来父亲又将我送往邻近的罗村一户贫农家奶养,虽然多一些抚养费,但可以免受饥一顿饱一顿之苦。就这样寄人篱下,吃“百家奶”、喝“百家糊”度过了我的襁褓岁月。不久,父亲续弦,又生了个妹妹,在继母的眼中自然没有我的位置。那时我虽年幼,却没有与父亲和继母同住,而是随着二哥、三哥同住在马圈里,晚上睡在柴禾垛上,共盖一床破被,相依为命。父亲虽然疼我,但他常年在外跑脚经商,爱莫能及,继母视我如“路人”,幸好我的大嫂心地好,为人慈祥,对我也很疼爱,在生活上得到她的照料,才使我少受饥挨冻,少受一些生活折磨和歧视。  我5岁那年,继母因病去世,我家又遭到一次不幸。家里没有女人,总是不成个家。不久,我又有了第二个继母。这个继母是黄昏日落时用车接过来的。因为那时农村封建习俗很浓,对妇女十分歧视。我第一个继母过门时,由于她是黄花闺女,是用花轿抬过来的,而第二个继母是寡妇再嫁,当时是不允许坐花轿的,只能在黄昏日落后,用大车接到我家。她来后,并未改变我孤苦的处境,对我她也是很冷漠。  母爱是童心的滋补剂,是梦中的蜜,但是没有母爱的孩子往往能锻炼独立生活的毅力和结交朋友的能力。我虽然缺少亲人的温暖,却很少受到大人的严厉管束。任由我随意活动,终日同邻里儿童交往,结伴列队,做各种村俗游戏,如“耍狮子”、“打陀螺”、“丢铜钱”、“挑机灵鬼”、“踢鞋底窝”、“跳节节高”等等。这些游戏虽然简单幼稚,但都具有体育比赛的因素,游戏中我常能获胜。这就培养了我争强好胜的性格和对体育的浓厚兴趣。那时正值清末民初,不论男女儿童,还有蓄留辫子的风俗,但我总是光头或短发,没留辫子。我同邻居儿童打闹时,就能抓住他们的小辫,掀翻在地,我却没有辫子可抓,能够不被打败。有时,我还和同伴爬墙上树,摘果抓雀捅老鸹窝,或者秋后到地里偷着掰玉米棒子烧着吃,甚至蹲在树杈上大小便,表现出村童的顽皮淘气。我们村里儿童一般家境都很贫困,除了打闹嬉戏外,还要放牛牧羊,拾粪割草。干这些活时,常常要跑到较远的野外草地。这样又同邻村的儿童有了接触,游伴遍及四村。由于童年的这种生活,使我从小就开始有了一点爱好交朋结友、容易与人亲近的性格。  童年的孤苦、童年的磨练,在我的一生中是很难忘的,也为我幼年远走他乡、独立自理生活,经受艰苦考验,打下了必要根基。

来源:陕甘宁边区红色记忆多媒体资源库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资料均来源于网络,本文作者无意针对,影射任何现实国家,政体,组织,种族,个人。相关数据,理论考证于网络资料,以上内容并不代表本文作者赞同文章中的律法,规则,观点,行为以及对相关资料的真实性负责。本文作者就以上或相关所产生的任何问题概不负责,亦不承担任何直接与间接的法律责任。

文章内容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图片,侵权,谣言或其它问题请联系删除。最后,大家对于这个事件有什么不同的想法,欢迎评论区留言讨论!

0 阅读:1

半蕾衡水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