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数学家陈景润:47岁娶29岁女军医,唯一的儿子现在发展怎样?

历史不惧孤 2024-06-28 13:07:00

1978年,邓小平惋惜、气愤地说道:

“像陈景润这样世界公认有水平的人,我们中国要有一千个,那就了不起了,什么‘白专’,胡说八道!”

当时,邓小平派下属去中国科学院看望数学家陈景润。

万万没想到,陈景润竟然住在烟熏火燎的锅炉房,没有书桌,没有电灯。

并且,陈景润患有结核病,长年低烧,饱受病痛的折磨。

邓小平紧急抢救,将他送入北京解放军309医院高干病房。

陈景润

01

缘分天定,年过40岁的陈景润,在这里遇到了迟来的爱情。

当时,年轻的女军医由昆,刚从武汉来到309医院进修。

她控制不住好奇心,跑来偷看这位大名鼎鼎的数学家。

由昆

本来陈景润一见到女性就连句话都不会说,可是一见由昆,他却有种一见钟情的感觉!

由昆也十分关心这位数学家,斗转星移,彼此产生了爱情。

但是,想到两人年龄悬殊,由昆写信征询父亲的意见。

父亲的回信长达十几页,信中写道:

“你们的年龄、名望差距很大,谨慎对待是对的。他能向你表白情感很不易,应理解……看来,陈景润同志是认真的,你不要拒绝他,不要伤他的心。”

看罢家书,由昆心结顿时解开,决定与陈景润共度余生。

陈景润与由昆

1980年8月25日,两人领取了结婚证。

婚后,陈景润仍然坚持每天工作12小时以上。

为了抽出时间陪伴妻子,陈景润想出一招:

早上5点钟,他就带着妻子坐公交车前往北京植物园散步。

然后,在太阳出来之前,两人便回家了。

就这样,陈景润既能陪伴妻子,又能保证一天的工作正常进行。

对于丈夫不同常人的“怪”,由昆表示理解,并且觉得很可爱:

“陈景润特单纯,遇到高兴的事能跳起来。他一点也不古怪,不像别人猜测的那样,说他的性格古板呀,不近人情呀,统统没有。”

从此,这对夫妻相依相伴,携手走过16个春秋,“数学怪人”陈景润拥有了一个温暖的家。

陈景润

02

其实,陈景润一路走来,坎坷不易。

他是福建福州人,生于1933年。

他从小家境贫困,童年患上肺结核,13岁丧母。

过分节俭的生活和内向孤僻的性格,使许多人不愿接近他。

陈景润

从厦门大学毕业后,陈景润因为口齿不清、不善言辞,被工作单位辞退。

他积忧成疾,肺结核复发,还患上腹膜结核症,一年之内住院6次,做手术3次。

为了维持生计,他做过小商贩,摆过地摊。

王亚南

好在,厦门大学校长王亚南慧眼识英才,让陈景润回到母校当图书馆管理员。

陈景润这才得以糊口,并且专心致意地研究数学。

华罗庚

1956年,23岁的陈景润发表论文《他利问题》,改进了华罗庚在《堆垒素数论》中的结果,在厦大引起轰动!

这篇论文很快被送到“现代数学之父”华罗庚那里,惜才的华罗庚立马将陈景润推荐到中国科学院数学研究所。

陈景润

“自然科学的‘皇后’是数学,数学的‘皇冠’是数论,而哥德巴赫猜想则是‘皇冠之明珠’。”

在这个数学家云集的地方,陈景润开始涉足“哥德巴赫猜想”。

1966年,陈景润写出了厚达二百多页的长篇论文,论文科学证明了“任何一个充分大的偶数都是一个素数与一个自然数之和,而后者仅仅是两个素数的乘积,即(1+2)”,这距离哥德巴赫猜想研究的主峰(1+1)仅有一步之遥!

陈景润

然而,就在这个当口,陈景润被卷入时代的飓风。

他被“请进”了“牛棚”,被扣上了数顶帽子,被一些人骂道:

“此人混进数学研究所,领了国家的工资,吃了人民的小米,研究什么1+2=3,什么玩意儿?!伪科学!”

陈景润

1973年,陈景润终于告别“牛棚”,回到了研究所。

他住在仅有6平方米的锅炉房,里面只有一张木板床,没有桌子和椅子,小屋中的电线全部被扯断。

没有桌椅,陈景润就在木板床上工作;

没有电灯,陈景润就用煤油灯照明。

为了节约生活费,陈景润平时不吃菜,只用酱油泡水喝。

常年伏案演算、营养不良,陈景润的结核病复发,长年低烧,身体衰弱。

然而,他不顾一切地重新走在了攻克哥德巴赫猜想的路上,并且简化了此前自己给出的哥德巴赫猜想“1+2”的证明过程,将论文长度从原来的200多页减到20多页。

最终,(1+2)的证明令国际数学界刮目相看,也让陈景润成为了家喻户晓的“英雄”!

邓小平

03

邓小平复出后,提出“科技人员应当受到重视!”

之后,病弱的陈景润成了邓小平的重点保护对象。

1983年,结婚生子的陈景润,向党组织提出了三个请求:

第一、把妻子从武汉调到北京;

第二、换一所更大的房子;

第三、配备一个助手。

陈景润与儿子

原来,20世纪80年代初,陈景润结婚后,妻子由昆的工作单位仍然在武汉,两口子聚少离多。

由昆来京生下儿子陈由伟后,一家三口与保姆挤住16平方米的房子,居住环境很差。

陈景润

而陈景润成名后,众多的社会活动和大量的群众来信,占据了他的大部分时间和精力,让他难以专注到科研工作上。

因此,他希望有一个助理,帮助自己处理外界事务。

“现在社会活动太多了,占据了我的大部分时间和精力,从事理论研究的时间越来越少,这对科技工作者来说是本末倒置,应该尽快改变这种状况。我现在很想静下来念书和演算,参加学术交流。不然就要落后了,就辜负了党和人民的信任。”

邓小平

邓小平得知这一情况后,立即作了批示——

一周之内,请给陈景润解决三个问题:住房、爱人的调动和配备一个秘书。

很快,陈景润一家搬进了一个五室一厅的大房子,由昆的工作也从武汉调进北京。

并且,数学研究所决定让李小凝同志担任陈景润的秘书,协助他处理大量的群众来信、来稿等工作。

邓小平的亲切关怀,令陈景润感激不已!

陈景润一家三口

04

好不容易有了温馨的家庭,一切都安定下来,灾难却连续降临——

1984年4月27日,一辆自行车急驶而来,陈景润被撞倒,后脑重重着地,诱发了帕金森氏综合症。

陈景润醒来后,首先想的不是自己的安危,而是请求不要处分那个骑自行车的小伙子:

“不要因为这件事,影响一个青年的前途和未来。”

1985年,陈景润挤公交车去友谊宾馆开会,被人群挤下车,摔倒在地再度昏厥。

从此,他几乎下不了床,生命中的最后十年都在医院度过,饱受病痛的折磨。

陈景润

在病床上的陈景润,一没有忘记对数学的研究,而没有忘记帮助过自己的人的恩情。

1984年国庆节,陈景润的病情还相当严重,双脚疼得厉害,小脚趾不能沾鞋。

但是,为了能在举国同庆的时刻看上邓小平一眼,陈景润硬是把左右脚的鞋换过来穿,在无人照护的观礼台上站了整整一个上午。

华罗庚与陈景润

1985年,恩师华罗庚去世。

生活基本无法自理的陈景润感念华罗庚的提携之恩,他请人把自己背下楼,坐着轮椅参加了华罗庚的追悼会。

在追悼会上,陈景润以惊人的毅力站了起来,借助别人的搀扶,整整站了40分钟。

与此同时,他决定完成华罗庚未了的心愿:

华罗庚一直致力于哥德巴赫猜想“1+1”的研究。

于是,病床上的陈景润竭尽全力冲刺哥德巴赫猜想。

虽然离“1+1”最终解决哥德巴赫猜想问题只有一步之遥,但是上苍留给陈景润的时间却不多了!

由昆与陈景润塑像合影

1996年3月18日,因帕金森综合征引发脏器衰竭,陈景润与世长辞,年仅63岁。

他为科学事业做出的最后一次奉献是:

捐赠遗体供医院解剖。

陈景润去世后,妻子由昆没有再婚。

她一心抚养儿子陈由伟,希望这孩子子承父业。

陈景润儿子陈由伟

但是,陈由伟对数学不是很感兴趣。

直到2003年,陈由伟赴加拿大留学,学习商科。

一个人身处异国他乡,他格外思念父母,时不时想起父亲对他的教诲。

于是,在2004年,他申请从国际商务专业转到应用数学专业。

他在电话中对母亲说:

“妈妈,您认为我主动申请转入数学系,算不算浪子回头啊?”

不过,由于起步太晚,陈由伟最终未能在数学领域深造,而是成为了一名企业家。

后来,陈由伟加入厦门美亚柏科信息股份有限公司,成为该公司的北京总部副总经理。

参考书籍:《为数学而生:陈景润》——陈钿官 曾国宁

1 阅读:617

历史不惧孤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