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家争鸣进体制|没有百家争鸣只有为官家所用

通鉴锐圆 2024-02-10 07:52:28

视频加载中...

周显王三十七年(公元前332年)秦惠王使犀首欺齐、魏,与共伐赵,以败从约。赵肃侯让苏秦,苏秦恐,请使燕,必报齐。苏秦去赵而从约皆解。赵人决河水以灌齐、魏之师,齐、魏之师乃去。

苏秦被赵肃侯一责问,他自己也感觉事很严重,就跑到了燕国。这时燕文公死了,他儿子燕懿王继位。苏秦居然和燕文公的夫人相好上了。哈哈,八卦无处不在。

燕懿王好像对这个事不那么在乎,对苏秦还是很礼遇,也要征用他。苏秦想,给国君当后爹恐怕是个危险职业,他就对燕懿王说,我到齐国为燕国做卧底,在那里我可以为燕国做更多的事情,报答您对我恩德和宽容,“宽容”两个字是后来加的。燕懿王同意了。

苏秦到了齐国,齐宣王死了,齐湣王继位。齐宣王是喜欢三百个乐师合奏吹竽的,齐湣王也喜欢听吹竽,只不过他更喜欢听独奏。父子两个的大兴趣相同,小品味不同,就造就了一个成语“滥竽充数”。

苏秦到了齐国以后,他就趁齐宣王刚死,给齐湣王大讲什么孝道,您应该修一座宏大的建筑来纪念老爸,向天下昭示您的孝道,进而让国家繁荣富强。

齐湣王居然相信他这一套,张罗起来了。

苏秦好像是要用这种方式,用耗费齐国财政的方式来帮助燕国。

苏秦这个人和所有的国君都能相处融洽,说明他有很高的政治智慧,也有很高情交际能力,情商也很高,能揣摩到国君们所想所急,所以在哪里都能凭一张嘴,三寸舌混来一套富贵。

好处来得太轻松了,就有嫉妒。齐国就有人请刺客刺杀苏秦。苏秦受了重伤,弥留之际,他对齐湣王说,我死了以后,你就宣布我是燕国的间谍,把我车裂了。这样的话,主谋刺杀我的人就会出来领功,希望得到您的奖赏。凶手送上门来,您就可以帮我报仇。

齐湣王依计行事,果然不出苏秦所料,凶手自投罗网了。

苏秦是那个时代的个人主义英雄,他没有高贵的出身加持,完全是靠勤奋读书,靠聪明用功,靠智谋口才获得了事业的成功。

苏秦成功的故事,激励了当时代的很多平民子弟,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

对苏秦的才华,也有描写得过于夸张的地方,比如说张仪到秦国并主张连横,居然是苏秦一手策划安排的,这样做的意义为何,我实在想不出来,这种故事神龙不见首尾,我人美学是选择不相信吧。

以苏秦、张仪为代表的纵横家,本质上是一种职业,不能算是一种学术流派。春秋战国时代,诸子是可以实锤的的,比方说老子、庄子、孔子、孟子、杨子、墨子、韩非子……,他们都是确有其人确有其学术。但是所谓的“百家”只是一个泛称,既包括了学术上的各种流派,同时也把各种新兴职业算了进去,写本农书,你就是农家,写本兵书,你就是兵家,等等,但是这个纵横家几乎没有学术活动,也不著书讲学,他是一个实践性很强新兴职业。

战国时代百家争鸣,有学术思想的繁荣,也有各种新兴行业、新兴职业的热闹,但总体上是一个短暂的过程。学术思想的争鸣,和政治斗争一样,最后都会合并同类项。一方为了壮大自己的势力,都会把和自己观点相近的人拉在一起,或者就有一种客观的压力,会让观点相近的学术思想合并。最后留下的可能就是对立的双方,甚至在权力的干涉下成了一方,百家是焰火,一家如长夜。

孟子讲,孔子死了以后,或归于杨朱,或归于墨翟,后来在我孟子这里又合二为一了。就是说思潮和政治,要么是一分为二,要么是合二为一,要么是对立,要么是统一,连第三方都没有立足之地,哪有什么百家争鸣!

0 阅读:0

通鉴锐圆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