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家耀本是普通工人却36岁当上副部长,5年后开除,晚年移居美国

文人相爱也相轻 2023-09-22 00:46:05

在上海有一个十分有名气的古镇,名叫龙华,此地因为交通便利,流淌绵延出千年隽永文脉。在清朝时,乾隆曾经写诗赞曰:三月十五好,游踪多集古禅关;浪堆载得钟声去,船过龙华十八湾。写的是这里繁荣的龙华庙会。龙华庙会最初是祭祀活动。这段时令正值春播,庙会成为了农用物品、技术交流的场所,渐渐地,人们涌向龙华寺周围,赶集设摊,逐渐形成市集,民间就有了“三月初三上龙华”的习俗。龙华庙会上,赏桃花、看龙华塔、观舞龙舞狮、踩高跷等场景热闹非凡。

那时的龙华庙会还有赏玩、赏游的情致,也体现了江南诗意生活的雅兴。早些年最出名的事情,流传广泛的一张照片,定格的竟然是当年美女加才女林徽因,与徐志摩泰戈尔逛龙华庙会的画面,因当年各大报刊上刊载,并将他们誉为“松竹梅”岁寒三友,从而引起轰效应。其实,他们游玩之处是欣赏龙华桃花文化,故有诗赞曰 “桃林项背相望,桃之夭夭,灼灼其华”,桃花盛开之时,恰值龙华香讯与庙会,龙华桃花名声大噪,成为一方特产。

当然,更为重要是的,龙华这个地方,见证中国近代工业启蒙,也是最早的工业开发区之一,晚清时期的龙华火药厂在此建成,后成为江南制造局龙华分局(龙华兵工厂前身),以后不断扩建,至清末已有厂房五百多间,工匠近千人。特别是建国之后,有一个最知名的工厂,名叫国营第五七O三厂,是龙华地区最重要的工业企业之一,也是国内生产大型客机的骨干企业,厂址是龙华机场和维护后勤基地。更让老一代五七O三厂工人记得的是,在那个特殊的年代,从这个厂里走出去一名普通青年工人,36岁便当上公安部副部长,成为一名副部级高干。不过,升得快跌得也重,短短几年功夫,他又从原点回到了起点,其人生曲折坎坷,波澜起伏性的变化令人眩目。此人便是祝家耀。

祝家耀,浙江杭州人,早年时期,他曾在家乡读书,读完初中之后,年少气盛的他求学梦想被戛然而止。就在他18岁的那一年,参军入伍,成为一名解放军战士。参军之后,祝家耀表现中规中矩,训练学习还算积极,尤其是高大的个头,方正的脸上露出明亮的笑容,眉清目秀的,就是搁今天来说,可以算是校草小鲜肉级别。

你还别说,这相貌堂堂、体形魁武,有的时候的确能得到青睐,就说祝家耀,当时就被人称为“望之俨然,即之也温”,正是“花样年华”,往台上一站,流光溢彩,让人看的十分顺眼,慢慢地展现出了出色的才华和领导能力,因此,当兵不久就晋升为副班长,同时也加入了组织,成为了一名备受认可的军人。不过当了几年兵之后,他退伍并分配了工作,工作地点就是地处上海龙华的五七○三厂。

他去工厂报到的那一天,身穿一件去掉帽徽和领章的军装,拿着部队出具的介绍信,心里盘算着,凭借自己是复员军人,在部队就已经加入组织这两项条件,在厂里肯定能混个不错的工作,最起码也得坐办公室,来个一杯茶一支烟一张报纸看半天的事干干。当他兴冲冲地找到人事科时,他根本没想到,厂里已经决定分配他到该厂当一名普通的学徒工人。他很生气,但也毫无办法,只好脱下自己还没穿几天的军服,穿上一件蓝色工作服,整天与满是油污的机器打交道。从此,工厂的喧嚣与机械的节奏,取代了他曾经的军旅岁月。

本来,按照正常轨迹,他也深知现有的体制,一切按部就班,在生产工厂从一名普通的学徒工开始,慢慢成师傅再到高级别技工,十几二十年光阴一晃便过去了,人生会平淡无奇,过着普通的日子,他也很有可能在工厂中工作一辈子,退休后颐养天年,儿孙绕膝。然而,命运似乎总是充满意外。就在那一年,一场特殊的风潮开始降临上海,本不安分的祝家耀,在风潮开始不久便嗅到了不同的气息,所以他积极投入这场风潮中,很快他便崭露头角,最后被时代的飓风挟持到他政治生涯的巅峰。

那时,祝家耀那聪明的头脑和与人为善的特质,为了一些工友们的知己,他的名字在厂内传颂开来,随后,加盟一个名叫“工总司”的造反组织,并很快就成成为“工总司”的中坚力量。“工总司”有什么行动,他们都走在最前边,抢商店里的红布做袖标,他们走在前边;召开“工总司”成立大会,他们走在前边;向市委发难,他们也走在前边。参加了不少破坏社会秩序的事件。成为了那些头头底下的关键人物,短短时间成了那段时间上海风云人物,并担任了关键职务,此时的祝家耀觉得自己若想要有出息,必须跟着这些人干,成为他们最忠实的小弟,积极出色完成各项任务,上级对他很是满意,也对祝家耀不断提拔,于是他成为了上海市机管局的负责人。

由于祝家耀当过兵,与造反派头头背景、经历相似,加之年龄相仿,人也很机灵,两个人有许多共同话题,很快就把他提拔成了核心领导圈,这是他过去做梦都没有想到的。更让他没有想到的是,接着,他被派往“中央读书班”深造,在这次学习班上,当年如日中天的王某来这授课,宣讲了一些所谓“反潮流”、“批林批孔”运动之类,这个班就是后来被人称为所谓“虎班”,他被列入新生力量的代表。人们突然感觉到,他又要产房传喜讯“升”了。

果不其然,接下来竟然把选进了中央委员,任命为公安部核心小组成员,同时兼任了公安部副部长的职务,祝家耀也成功登上巅峰,由一名工厂的、地方性的小头目,一跃成了可以参与中央重大决策事情了,这一年,他36岁,成为了实权部门的负责人之一,要知道,那时不论刑侦、治安、边防、劳改、海外情报都能管,可谓是风光无限,他自己高兴之余,曾经跟着他的造反起家那批小喽啰那更是欢腾鼓舞。

当上公安部副部长后,祝家耀什么也不懂,什么也不会,对于“破案”更是毫无作用,搅局倒是很积极。特别是两次“闯祸”,无法让上级领导原谅。第一次是1976年国庆节前夕,祝家耀曾试图制造混乱,一场政治阴谋即将在他的操控下展开。在一个风雨欲来的日子,领导人正在紧张地进行,高楼中的氛围压抑而紧张,本来,这里一直由8341部队负责警戒,在会议的某个瞬间,汪东兴的眉头微微皱起,他似乎闻到了危险的气息。四处巡视的目光最终停留在会场外的窗口,那里传来了窸窸窣窣的声音,像是某种未知的威胁正在逐渐逼近。与会者们不禁交换了紧张的眼神,这股异样的动静显然不应该在如此关键的时刻出现。

汪东兴迅速站起,领队的人影紧随其后,他们径直前往声音的来源。迎面而来的是一片混乱的场面,祝家耀正站在人群中,情绪激动地与警卫部队对峙。声称是为了维持秩序,但实际上是奉别有用心之人的命令,来接管这个地盘,并且直接针对一些国家领导人。局势非常危急,幸好汪东兴同志及时挺身而出,化解危机。

第二件是相关集团被粉碎后的情况下发生。由于内部失去了联系,上海帮的成员陷入一片混乱,只能通过电话向祝家耀询问首都的情况。作为公安部副部长,祝家耀此时已经基本了解了事态的来龙去脉,他“无可奈何”地告知上海的造反派“人员集中了,锁起来了,不能动了”。他不顾大局和可能带来的影响,实际上就等于直接向敌对分子泄露了秘密,这是非常严重的错误。

在接下来的拨乱反正中,根据根据祝家耀在其职务的多次行动判断,明显表现出既没有坚定的原则立场,也没有必要的组织纪律,更没有卓越的工作能力,完全无法胜任公安部副部长如此高级别的职位。当组织派遣苏振华将军去控制上海局势时,遭遇到了相当大的阻力,特别是一些不明真相的人趁机起哄,造成极其恶劣的影响,后据实地认真调查,跟祝家耀的那番泄密错误有重大关联,随即牵引出冲击会场的一幕。

好景不长,十月一声惊雷,等待着再次擢升的祝家耀,幸运还没有再次光临,身居高位的他却等来停职审查,之后又被免去一切职务,经过组织上的严肃细致、实事求是的审查,认定他那段时期所犯下的许多过错,并不是相关阴谋集团的核心成员,更多时候只是一个执行者,充其量就是被他人所利用,并没有对他进行严厉处罚,只是责成其改正错误,一切重新开始,回到他起步的上海五七○三厂,照样做他的一线工人,从此这个厂里多了一位满脸苍桑的老工人,以及留给众多工友谈资的话题,可以说是祝家耀从起点回到了原点。

退休之后,祝家耀又做出了一个让许多人大跌眼镜,充满了疑惑与惊讶的决定,选择了移居美国,后来一直就生活在这个国度,从此,祝家耀这位特殊时期的关键人物,就这样消失了在公众视野中,没有一丝波澜。

据共同生活在一起的邻居介绍,生活在异国他乡的祝家耀,和普通的老人没有区别,饭后散散步,看着眼光的风景。生活过得很平淡,喜欢吃红烧肉、喝点酒,偶然钓钓鱼、练习一下书法。闲暇之余谈起自己这段大起大落般的人生,他常对同事们说:“我本来就是一个工厂的车间工人,阴差阳错地当了官,做了一些出格的事情,同时犯了严重错误。多年以后,晃若一梦地又回到工人当中了。”言谈之中,概括了职业生涯达到了巅峰,也为此付出了代价的一种无奈与愧疚。

在祝家耀看来,自己的过往受外在因素影响,从而选择了一条不一样的路,因为这条路,最终让自己成为了一个最不希望成为的人物。晚年选择的这条路,这是他对生活新的探索与尝试。至于当年成为公安部副部长这样高级干部的事情,他的心境,可以拿时下流行的一句话说,不指望天长地久,只在乎曾经拥有。

0 阅读:2

文人相爱也相轻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