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这个原因,68家GP被注销

木基研究 2024-05-13 21:13:02

5月11日,中基协官网上已注销私募基金管理人公示更新了内容,注销类型增加了“12个月无在管注销”。

母基金研究中心查阅中基协网站发现,截至5月13日,因“12个月无在管注销”的私募基金管理人共97家。其中,5月11日,首批96家“12个月无在管注销”的私募名单随系统更新公布,且5月12日又新增一家同样理由被注销的管理人。在目前的97家该理由被注销的私募基金管理人中,68家是私募股权、创业投资基金管理人。

按照管理人登记的时间看,当前因“12个月无在管注销”的私募基金管理人中,80%以上的登记时间都在2017年年底前。

根据协会网站相关介绍,“12个月无在管注销”注销类型是“根据《私募投资基金登记备案办法》第七十六条第一款(二),私募基金管理人所备案的私募基金全部清算后12个月内未备案新的私募基金,协会注销私募基金管理人登记。”

《私募投资基金登记备案办法》自去年5月1日起正式实施。根据《私募投资基金登记备案办法》第七十六条规定,私募基金管理人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协会注销其私募基金管理人登记并予以公示:

(一)主动申请注销登记,理由正当;

(二)登记后12个月内未备案自主发行的私募基金,或者备案的私募基金全部清算后12个月内未备案新的私募基金,另有规定的除外;

(三)依法解散、注销,依法被撤销、吊销营业执照、责令关闭或者被依法宣告破产;

(四)中国证监会、协会规定的其他情形。

除此之外,国务院发布的《私募投资基金监督管理条例》第十四条也规定,私募基金管理人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登记备案机构应当及时注销私募基金管理人登记并予以公示:

(一)自行申请注销登记;

(二)依法解散、被依法撤销或者被依法宣告破产;

(三)因非法集资、非法经营等重大违法行为被追究法律责任;

(四)登记之日起12个月内未备案首只私募基金;

(五)所管理的私募基金全部清算后,自清算完毕之日起12个月内未备案新的私募基金;

(六)国务院证券监督管理机构规定的其他情形。

此前,中基协曾于4月向12个月无在管基金的管理人发送《关于提示12个月无在管基金私募基金管理人注销登记的通知》。协会提醒12个月无在管基金的管理人,如近期仍未备案完成新的私募基金,协会将按照上述规定于全部产品清算完毕之日起12个月后,注销相关机构的私募基金管理人登记并予以公示。如无展业计划,协会提醒相关机构及时主动注销私募基金管理人登记。

根据中基协公示信息,截至2024年5月13日,共计注销私募基金管理人22470家。而今年以来,合计注销了764家私募管理人。其中,私募股权、创业投资基金管理人520家,占比68.06%。

母基金研究中心认为,注销类型的“12个月无在管注销”,对VC/PE行业来说,募资再度被“划重点”,成为GP的生存关键。一直募不到资,将被注销管理人资格。

这也说明,VC/PE行业这场史无前例的大出清,已经进入到了最为关键的时刻。

2022年之前,我国存量的私募股权与创投基金管理人一直维持在15,000家左右,而2022年4月份开始逐步下滑,特别是2022年底前和2023年,呈现大幅下滑态势,存量出清速度加速。

这背后的根本原因,一方面和一级市场的募资环境息息相关:过去几年,大部分一级市场从业者都坐了趟“过山车”。十年前鲜花着锦、烈火烹油、热钱不断的日子仿佛还在昨天,资本寒冬就猝然到来了。自资管新规以来,募资难问题常谈常新,“到今年,创投圈至少有几百家投资机构处于停摆状态。尤其是2015年前后成立的基金,第一支基金在退出期,而在资本寒冬下第二支基金的募集却并不顺利,弹尽粮绝,大多是中小VC。”北京某VC机构合伙人告诉母基金研究中心。

由于在管基金还未到期,部分机构还能依靠管理费过活,可以说是“僵而不死”。由于无法筹集新资金,他们会慢慢地裁员,靠管理费维持运作,同时试图尽可能地挽救他们的投资组合。这类VC/PE被海外投资圈称为“僵尸基金”(Zombie fund)或“日落基金”(Sunset fund)。

如今国内众多VC/PE面临着相同的处境,没有募到新基金,也没有退出回报,更没钱做新投资。注销类型新增“12个月无在管注销”,无疑是在出清这类“僵尸机构”,首次公布就已经有68家VC/PE管理人因为该原因而注销。

这将加速VC/PE行业的优胜劣汰,也是在净化市场环境,创投江湖的分化已经开始走深,市场正在淘汰没实力的 GP。

对大量中小VC来说,“打铁还需自身硬”,行业一旦进入下行通道,要扭转颓势绝非一朝一夕之功,多修内功、找到自己的生态位才是最关键的,在2024年“活着”就是胜利。

1 阅读:17

木基研究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