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8年,我国政府对外公布了明定陵已经被打开的消息,定陵即明朝第十三位皇帝万历朱翊钧和孝端皇后、孝靖皇后的陵墓。
皇帝陪葬品的数量和质量自不必多说,其中孝端皇后的陪葬也有各式凤冠和由宝石、金线、丝绸组成的奢华衣服。再反观另一位孝靖皇后,其棺椁和放置陪葬品的箱子中,除了一顶相较之下略显“寒酸”的三龙两凤冠和一件罗地洒线绣百子衣外,几乎再无什么珍贵物件了。
而这些云泥之别的陪葬品的背后,却也是一个苦命女子一生的悲惨故事。这位女子仿佛被献祭一般,其一生大起大落又经历了无尽的悲催,可是其儿子和孙子最后却都是当上了的明朝的皇帝。
“惨遭”临幸的小宫女本文的主人公叫做王氏,其父亲是一个六品的小军官,而王氏自己则因为选美落选而被分配到慈宁宫做宫女。
万历九年,后来的万历即时年19岁的朱翊钧在前往慈宁宫向母后李天后请安时,临幸了当时只有16岁的王氏。
一个是皇帝,一个是宫女,就算发生关系也算不上什么,不过按照惯例来讲,这件事还是要记录在册的。不过万历嫌事情传出去不好听,可是王氏的肚子又越来越大,此事也终于被万历的生母李太后给主持了公道。
万历十年,王氏产子后终于也被扶正为妃,其儿子则是后来的明光宗朱常洛,不过万历真正宠幸的则是完成了从淑嫔——德妃——郑贵妃的三级跳的郑氏。
国本之争我国古代众多王朝能够一代代传递下来,主要靠的就是宗法制,而在皇子方面一般也都是以“有嫡立嫡,无嫡立庶”为基本原则,所以皇子就该是王恭妃的儿子朱常洛。
可是万历喜欢的是郑氏母子,所以太子之位也想给郑贵妃的儿子朱常洵。
就是围绕着这个皇太子的问题,万历足足和满朝文武大臣们争论了十五年之久,而且这期间又可谓是暗流涌动,而因此事涉案的大小官员有三百多位,其中还不乏首辅大臣。
这就是明朝著名的国本之争。
这时候,堪称为王恭妃贵人的李太后又出来主持公道了。李太后看着皇子之位长年未决,也是不得已的主动出面对万历进行干预,而万历的答复是王恭妃的出身太低。
李太后听到万历的答复后,也是怒不可遏,这时候回过神来的万历才想起自己的生母也是因为被先帝临幸生下的自己。至于出身,母亲李太后是泥瓦匠的女儿,而王恭妃的父亲好歹还是个朝廷命官。
最后,万历皇帝也终于算是想通了,并立了朱常洛为太子,可是其生母王恭妃的地位却等于是不升反降,并被长期幽禁于景阳宫。
升为贵妃却也被深锁幽宫太子朱常洛都有了儿子后,万历皇帝这才终于想起了王恭妃,并将其升为皇贵妃。可这除了名头以外就没有任何变化了,依旧是长期被幽禁,而郑贵妃也因儿子未能成为太子而怪罪于王恭妃,以至于王氏皇贵妃的身份,过得却是宫女不如的日子。
至于万历为何会如此,这也都是因为想给自己找回场子,毕竟当初和大臣们争了十五年,却还是以自己的失败而告终。
长期被幽禁,还过着苦日子也就罢了,对于一个母亲来说最艰难的就是看不见自己的儿子。到了万历三十九年,已经进入病危的王恭妃已经十多年没见过儿子了。
不过万历最后还是终于网开了一面,同意朱常洛去景阳宫看望母亲,不过可怜的王恭妃此时早已经是哭瞎双眼了。不幸的是自己临终都未能再看儿子一眼,幸运的是终于在临终前有机会再抱抱儿子。
王恭妃生前都已经是如此遭遇了,死后万历就更不会为其费心了,最后也只是草草的葬在十三陵中的一块小平地,陪葬品更是少得可怜。
为政治而牺牲公元1620年,万历驾崩后由朱常洛登基称帝,而其最先想到的就是追封母亲为太后,然后再重新举行仪式,可这时又发生了明末著名的“红丸案”,而这场追念的仪式也因为朱常洛死的不明不白而告终。
直到王恭妃的孙子明天启帝朱由校登基后,终于将奶奶追封为皇太后,并将奶奶的棺椁移至定陵与万历合葬,并补上了前文提到的凤冠和百子衣等物作为陪葬品。
对于一个女人来讲,可能权利斗争在其眼里并不重要,但还是无奈成为了牺牲品和替罪羔羊。
而王恭妃的亲情方面,又在经历丧女之痛后,连仅有的对儿子的爱也被残忍剥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