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勒比海上有一处名为海地的,占地面积仅有2.78万平方公里的小岛国。从1502年开始,西班牙就已经开始在现在的海地和多米尼加共同拥有的伊斯帕尼奥拉岛上建立殖民统治。17世纪末,西班牙又将此岛的西部割让于法国建立了法属圣多明戈。随后,法国向此地大量输送黑奴,并根据当地的气候优势大力发展种植园经济,也使得海地迅速的发家致富。
为了将此地当为自己向外扩张的跳板,法国又新建了一座港口城市——太子港。至1804年,法属圣多明戈就开始爆发独立运动,并建立了拉美地区的第一个独立国家,同时也是世界上的第一个黑人为主体的共和国——海地。
不过由于后来一系列的混乱统治和频繁政变,海地共和国的经济也始终未能如愿发展,也使其成为现今世界最不发达的国家之一。海地的混乱也体现在城市上,20世纪初期,由于大量难民向首都太子港涌入,也使得这座城市每天都是毫无秩序的扩建,贫民窟也是遍布全城。
如此穷困之国,偏偏又是海啸和地震的高发区,也使得当地居民的生活更加的雪上加霜。
那么,海地又是如何从一个富裕的国家,变到现在穷的只能吃土了呢?
1、太子港的建立
最早在美洲建立殖民地的西班牙人,并未能将所掠夺的财富作为原始的资本积累,也就直接导致后世的落败,并且将现在海地的所属地区让于法国。
不过,法国也怕另一殖民大国英国的惦记,并将海地的行政首府转移到更靠近内陆湾区的太子港,而太子港在区位上确实也是十分优异,不管是对于东南西北哪个方向,都能做到沟通连接作用。
随后,法国人又在此大力耕耘,除了建立商贸区、教堂、广场外,又在城市外围修建了一条对外防线。由此,也就基本确定了太子港的建设格局,并为后面的繁荣奠定基础。
2、从最富有的殖民地到独立
凭借优越的自然环境,蔗糖、咖啡等农作物均在此地得到大量种植,也一度将海地发展成为当时世界上最富裕的殖民地之一。可是在北美独立和法国大革命的影响下,海地黑人也不断发起反抗,并终于在1804年建立海地共和国,并确定首都为太子港。
不过独立后的海地又因为最高统治权而导致分裂,尤其是波旁王朝在法国复辟后,又以武力强加给了海地1200万美元的债务,这对于只能靠天吃饭的海地农业经济来说,也是使其变穷的主要原因之一。
接着又是外国干预和混乱的国内政局,尤其是美国货一进来,海地的脆弱经济更是瞬间崩塌。
3、混乱的首都太子港
因为国家太穷,也使得海地人口纷纷前往工作机会更多的首都,可当地政府的管理无序和落后的基础设施建设,将太子港的治安、交通和卫生等城市问题更加凸显,后又因为外来居民随意加盖住房,终于将首都建成了一座巨大的贫民窟。
2010年海地大地震,2016年和2017年又两度遭受飓风,2018年又是一场地震,除了造成大量百姓伤亡,对于海地的经济来说,也是一次毁灭性的打击。
除了天灾外,“人祸”也是主要原因,比如因财政贪腐建造的大量豆腐渣工程,和贫民建造的大量简易民房根本抵不住任何一场灾难,偷工减料的工程也是造成伤亡的主要原因之一。
4、穷到吃土的最穷国家之一
根据2017年的数据,海地人均GDP仅为761美元,失业率却高达27%,同时还有生活在极度贫困线以下的60%人口,也使得太子港成为了全美洲最穷首都。
随着全球粮价的上涨,吃不起饭的贫民家庭只能转为“吃土”,当地人会在一种特殊的泥土里加上盐和黄油等成分,并在太阳的“烤制”下成为独特的泥饼干。
不过这并不是普通的泥土制成,而且也确实有着充饥的功效,不过长期食用又一定会造成营养不良和腹泻的情况,另外就是海地的严重污染下,泥土中的有害成分对人体也是一个挑战。
不过,为了不饿死和简单的“活着”二字,泥饼干还是要继续咽进肚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