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地图来看,我国与北美洲之间隔了一个太平洋,似乎是距离很远,不过从俄罗斯的西伯利亚地区继续向东北看,亚洲和北美洲之间只有一座宽度为80公里的白令海峡。
白令海峡地处北纬65°的高寒地区,海峡北部与北冰洋相通,每年最低温度甚至是零下50℃以下,海峡附近海域常年结冰,基本不具备船只航行能力,这也使得白令海峡在世界上的地位相对较低。
如果非要拿白令海峡的海运能力说事,实在是有些欺负人,但是因为其海峡两岸距离比较近,所以其陆运能力的前景还是非常广阔的。一旦海峡两岸彼此相连接,我们甚至可以直接自驾就可以前往北美洲游玩。
白令海峡因为附近海域常年结冰,也是全世界情况最糟糕的海峡之一,尤其漫长的冬季时节,放眼望去总是一片片的冰层漂浮于海面之上。但也正是因为这点原因,才能使得古时的人们得以穿越厚厚的冰层从东亚穿行至南北美洲。
有一种说法就是古亚洲人从白令海峡一路走到了美洲最北端的阿拉斯加,然后再一路向南迁徙,而最能佐证这种说法的就是,美洲至今还没有过能证明古猿人存在的考古发现。
如果美洲没有早期从亚洲迁徙而来的印第安人,可能也就没有了灿烂悠久的历史文明。假设美洲是一片荒芜之地,就算哥伦布发现了这个新大陆,欧洲人的殖民也得推迟很久。所以但从这点来看的话,白令海峡对于世界的沟通和连接性还是非常重要的。
海峡的一边是亚欧大陆,另一边又是非常富裕的美国和加拿大,那么把海峡两边相连形成陆上通道,会不会就更利于经济和文化的发展了呢?
关于架起白令海峡的桥梁的构想,差不多就是工业革命后,电报通讯技术的发明开始的。当时的亚欧与美洲的通讯情况极为糟糕,如果使用传统的书信往来,再通过跨越大洋的轮船送达,这一来一回可能就得要一个多月的时间,效率实在低下。所以,在欧美之间铺设一条线缆,就成了当务之急的一件事情。
大西洋东西岸的最大宽度约为2800公里,而要想将线缆横跨整个大洋,以当时的科技水平看实在太难。但是,英国人汤姆逊还是划连接一条从加拿大纽芬兰到英国北爱尔兰的线缆,不过第一次线缆只铺到330海里时就意外发生断裂,第一次铺设也以失败告终。
第一次失败后,又有人提议不如将线缆从陆地上铺设,先将线缆跨越白令海峡至北美,然后再继续向南,这条线路虽然难度也同样很大,但是至少出现故障之后的维修成本比较小。不过汤姆逊第一次铺设失败后,还是成功总结经验,并于1866年7月成功完成通讯。
随着17世纪末期蒸汽机的发明,到1804年第一台蒸汽机车的出现,火车的技术越来越成熟,应用也越来越广。这时候又有人建议从白令海峡修建跨海大桥,以此连接欧洲和北美的货运,不过这个方案并未有任何实施的机会,因为一战不久就爆发了。
一战后,各国的经济状况也没法再给这个方案提供物质支撑,后来也就不了了之了。冷战的早期一段时间,苏联设想在白令海峡修建水坝,以此来隔绝北冰洋和太平洋,然后再利用水泵和洋流的作用,给自己在远东多加一个不冻港。但是,如此利于苏联的一项方案,美国自然不会同意。
21世纪后,随着中国经济的迅猛发展和一带一路的实施,关于白令海峡的工程又再度被人们提起。但这次不再是建桥,而是要建海底隧道,如果这条工程最后得以实行,也就意味着全世界最大的经济体与世界人口最多、市场最大的国家相连。
白令海峡海域的水最深处也不过是50米,所以单纯修建海底隧道的难度并不大,最大的考验则是道路情况等基础设施建设严重不足。不过随着基础设施的完善,连接亚洲和北美的白令海峡大桥或者隧道的修建,应该不久后就会提上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