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安人寿总经理辞任:再到新老交替时,继任者浮出?

德馨思辨 2024-09-20 04:28:54

文丨半梳 笃悠悠

几度请辞的传闻过后,56岁的平安人寿总经理余宏再度传出已向公司董事会递交辞呈。

2024年9月18日,平安人寿官网在董事一栏悄然撤下执行董事余宏的简历。

余宏自2017年出任平安人寿总经理,2019年升任CEO兼总经理,2021年转任总经理兼联席CEO,同年又回归总经理职务直至此番请辞,迄今7年有余。

这是继太保寿险董事长潘艳红之后,又一位年满55岁即请辞的人身险行业的女性高级管理者。

在整个寿险行业改革如火如荼又无比坎坷的当下,对两家改革烈度最强的头部险企而言,位居如此高位者到点即退,显得极为耐人寻味。从另一个侧面,可管窥寿险改革之艰辛,远超行业想象。

尤其是对平安人寿而言,过去的7年恰是改革动作最大的阶段,甚至灵魂人物亲自掌舵指挥,连去李源祥、丁新民、陆敏等本土派与海外派平安寿险名宿,并大幅调整高管班子和省级班子。

面对大环境看得见的灰犀牛与看不见的黑天鹅,整个行业性步入震荡盘整期,各家公司各色核心指标大幅下滑,强如平安也不得不以极大魄力、扫平一切山头的大一统硬手腕推进以个险改革为核心的寿险改革。不过,这依旧难以阻止资本市场上的尴尬,令有着险茅之称的平安市值难振。

最最根本的原因,还是资本市场对以个险改革为核心的寿险改革的认可程度,尚未到位,尚需较长时间。

尤其是对国内多数大型保险集团公司而言,固然都有着综合金融的架构,但无论是规模贡献、利润贡献还是销售贡献,核心资产依旧是人寿保险。

对于平安更是如此,如何形容寿险对其的重要性都不为过,正是4万亿的寿险板块撑起了500强之名,以年度千亿的利润成为平安利润的根基。

可以说,平安这家综合金融集团,寿险才是底色,而不是其他。这也解释了行业为何如此关注这家公司,及相关的人事变动。

再看看业务出身的核心管理层,64年的董事长、两名65年、一名63年、一名66年的副总经理,以及70后的精算、财务、投资、审计负责人,正处改革关键阶段的平安人寿无疑也在进行着新老梯队的交替……

不过,市场更为关心的是,谁将与那位灵魂人物配合,掌舵改革中的平安人寿?会是那个快速晋升的年轻人吗?为什么会是他?

1 余宏的27年11个岗位 7年总经理历经四个时代 遇上改革最烈阶段

女将余宏1997年12月加入平安,2017年3月出任平安人寿总经理,后又短暂出任CEO和联席CEO。

这位出身寿险总部,并经省份公司历练后重返高层的干将,在27年的平安生涯中,历经11个岗位,贯穿业务、行政、支持线条,拥有完整的头部寿险公司从业经历,曾自称是“平安人寿最忠实的粉丝”。

不仅分管过一元事业群、电销业务、综合金融部门等业务部门,还领导过科技支持中心、互联网中心、产品中心等中后台部门。梁家驹、李源祥掌舵平安人寿时期,更曾担任平安人寿董事长办公室主任助理、副总经理,并在2017年后与平安人寿董事长兼CEO丁新民短暂搭过班子。

平安曾如此评价她:“领导经验丰富,处事沉稳,驾驭能力强,极具组织管理和业务开拓能力”,并“为平安人寿的整体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

不过,2017也是平安人寿这一轮猛烈改革的起点,两年后平安灵魂人物亲任寿险改革领导小组组长,亦是人事调整的第一阶段:

先是2017年余宏从常务副总经理的任上与时任平安人寿总经理赵福俊职务对调,随后又在出任总经理一年之后的2018年11月,升任平安人寿CEO,全称为“CEO兼总经理”,时任平安人寿董事长兼CEO丁新民仅保留董事长,不再负责具体保险经营业务,分管党建、品牌文化建设等。

纵览平安人寿的发展可知,董事长兼CEO方才是真正的一把手,或者说唯有CEO才是一把手。平安系的其他子公司也如此,总经理为二把手,董事长多兼CEO。或者说董事长兼CEO,和总经理是为唯二的执行董事长,乃公司真正的核心管理层。

这也意味着,平安人寿继梁家驹、李源祥、丁新民时代,进入短暂的余宏时代。

期间,余宏先后与两位平安寿险改革的真正执行者搭班子,第一位是2019年底上任的平安集团首席保险业务执行官兼平安人寿党委书记的陆敏。陆敏时代,平安无论总部还是省级公司均迎来大幅度的人事调整,甚至不乏将班子成员原地降职的激烈举措,加之也是疫情时代,这一阶段猛烈的改革并未持久便又遇换帅。

一年后的2020年底,平安人寿改革再换人,董事长兼CEO杨铮上任,此时余宏职务变更为“总经理兼联席CEO”。半年后,2021年上半年余宏便不再兼联席CEO,职务仅保留总经理。

如此剧烈的高层调整,自是吸引无数关注,实质也应是无奈之举,唯猛药祛疴。背后的原因,简单也直白:往昔模式惯性减弱,各色指标越发难堪。换言之,发展受阻。

表面看,保费收入一如往日般保持向上扩大,但核心指标如人力、新单、新业务价值、继续率等大幅下滑。这也意味着保费的边际,在2017年后掉头向下。34.07%、21.13%、10.52%,像是自由落体。甚至边际的边际,在转负之时,也没有好转。

尤其是疫情的三年,更是呛水:

连续三年的负增长。直到2023年才浮起,喘口气,直至2024年上半年方才止住下跌的趋势,取得5个点正增长,领跑五大上市公司。

从业务数据来看,似乎平安人寿已经缓过来了。但如今的新业务价值率等指标还在修复中,早已和昔日不可同日而语。新单一度退回七八年前的水平,最能代表未来盈利能力的剩余边际也已经从2020年的逼近万亿级约9600亿,滑落至上半年的7744亿元。

事实上,这也是整个行业的苦楚。出于寿险行业的特殊性,当年利润并不能反映现阶段寿险企业之经营情况。当年利润之高低反映的是前五年、十年、甚至更久之前的保单质量。而最能代表当下经营境况的是内含价值、新业务价值率、新单保费、剩余边际价值等关键指标,这代表着未来。

新单保费的下滑代表着未来增长的堪忧,内含价值和剩余边际的下降则是未来盈利能力的下降。观往昔,平安这两项指标一直领跑巨头险企;但过去的几年成为其奋力改革追逐的点,数据一度不乐观。

这一定程度上也解释了其A股市场的表现。过去的7年,无疑是备受煎熬的7年,是国内寿险行业从未经历过的阶段。

2 余宏的七年,做了什么?从科技+到产品+下的“三经四纬”康养体系

余宏的七年,恰是国内保险行业在各色科技冲击和内外部环境剧烈变化之时,不断探索自身商业模式的七年。

其上任之初,“颠覆一切”的互联网玩家们,正在扰动着整个保险市场。

在六七年前那个互联网思潮引领的创新风口下,最为显眼的,便是层出不穷的产品创新,和销售的线上化。头部公司们,也早于行业开始摸索那些个“花里胡哨”的赋能。

坐在平安人寿总经理这个“承上启下”的位置上的余宏紧跟集团的科技金融战略,对平安的“金融+科技”战略,给出了拥有浓郁色彩的“科技+”战略。

彼时的科技+极为应景,想法也简单直接:将140万代理人全部用AI用科技武装起来,变成保险007。

不过,这些看起来很好的想法,却被逃走的行业贝塔,一并“盗走”了。面对行业性的人力滑坡,这只个险军团在短暂的辉煌后,迅速崩盘。那140万的代理人,迄今也只剩30余万。

其实,余宏上任的第二年,平安人寿的边际已走过高点。

保费边际从2017年的34.07%跌至2018年的21.13%,内含价值增速也从2017年的37.76%跌至2018年的23.54%。

和那时的行业一样,似乎这只是前两年高基数下的正常回调。毕竟,平安的股价,彼时也仍在上升通道。

而2019年保费增速的再度下降,以及2020年仅有8个点的内含价值增速,似乎已在提醒着什么。

再加之2019年平安集团李源祥的出走,以及任汇川等人的变动,让彼时的人觉得,平安是不是有点问题。

不过,屡创新高的保费平台和股价,以及近千亿的净利润,似乎是对平安最大的背书,让一切担忧都显得杞人忧天。很快便让人打消了疑虑。

胜利可以掩盖矛盾,却不能解决矛盾。转折,总是不期而遇。2020年后,一切都被打乱、加速了。

个险人力的见顶并迅速下落,是行业从成长期转向成熟期的最佳写照,也是平安新一波改革的开始。

2020年,平安代理人数量从2019年的120万下降至105万,代理人活动率也从2019年的60.9%跌落至2020年的49.3%。至于营销员的月均收入,更是下滑近千元,仅有4629元。

这一时期,行业最热的当属由泰康带起节奏的保险+康养服务战略,更直接一些就是保险产品+养老社区+精英化代理人的模式,成为巨头的竞逐之地。

是故,2020年,服务这个要素,开始进入平安的核心战略。用平安自己的话来说,就是“深化‘产品+’策略转型推动,突出产品的‘寿险服务+’特色”,“三经四纬”的康养体系开始成形,在高端养老社区之外,打响居家养老的牌子,推出“四个联体”模式。

同期,平安的个险队伍也启幕一轮轮的调整:

从高素质、高绩效、高品质“三高队伍”,到提出“增量做精、存量做强、团队做优”,并打造“三好五星”营业部,推出“平安MVP”“财富康养保险规划师”认证评价体系,以此形成上述康养模式和精英代理人的模式。

但和整个行业类似,疫情下的业绩依旧不理想。

2021年平安寿险及健康险板块新业务价值-23.6%,新业务价值率跌破30%;2022年,各项经营指标更是在2021年的基础上再度下探,寿险及健康险板块内含价值开始出现负增长。

直至2024年方才止跌,令保费增幅领跑头部公司。但这一年,平安人寿的第八任总经理,也到了离开的时候。

而谁,将在灵魂人物的指引下,继续带着平安人寿破风前行?

3 继任者是谁?85后的年轻人脱颖而出,为何青睐他?

谁是平安人寿的继任者?这自然成为当前市场极为关注的热点话题,众说纷纭中其实早有痕迹流出。

即今天新闻的由头之一,余宏已经从平安人寿执行董事名单中悄然撤下,当前平安人寿执行董事仅有两人:

其一为平安人寿改革推进的执行者,即平安人寿董事长杨铮;另一位则是平安人寿副总经理蔡霆。

按照昔日惯例,董事长兼CEO,和总经理构成唯二的核心管理层。蔡霆,作为一名85后,当是国内巨头险企中最年轻的高管,没有之一。

作为平安集团着力培养的年轻一代,1985年出生的蔡霆本科毕业自上海交大安泰经管学院,学的是人力资源,2014年11月加入平安,历任平安集团首席创新执行官办公室项目经理、平安集团战略发展中心研究助理/高级项目经理、平安集团人力资源中心员工服务部副总经理(主持工作)、平安银行人力资源部总经理、平安集团副首席财务执行官、平安人寿董事长特别助理、平安人寿总经理助理等职务。

仅十年时间,即在历经多个涉及平安这一轮改革的核心部门后,进入快速升迁通道。

暨去年10月获批平安人寿总经理助理不到一年后,蔡霆近日又晋升为平安人寿副总经理,从排名第七的班子成员擢升为排名第二的班子成员,并分管平安最核心的也最重要的,本次改革的重点:渠道中心、产品中心。而此前分管渠道者,正是平安人寿总经理余宏。

再看看蔡霆埃森哲的出身、平安集团战略发展中心的经历,如此快速的升迁,显然颇有意味。进入平安人寿后分管企划部、个险事业部销售支持部,分管行政品牌相关工作,协助分管总统筹财务部、一周一表一会、数字化改革项目,皆为涉及这一轮平安人寿改革的核心工作。

可以看出蔡霆也和当前多位平安少壮派高管一样,出身全球知名咨询管理公司,有着名校背景,曾近距离跟随服务平安集团灵魂人物。

联想当前位居平安高位的郭晓涛、如联席首席执行官、副总经理郭晓涛,执行董事、副总经理蔡方方,副总经理付欣、合规负责人张小璐均为咨询背景出身,除负责人力资源的蔡方方外,其余诸位均在平安时间并不长。

事实上平安上述背景的高管不在少数,如曾经的张子欣、顾敏,今年离开的陈心颖都曾位居集团总经理、常务副总经理、联席CEO等高位,也都是咨询背景出身。

这一方面有着平安掌舵人青睐咨询背景出身的高管的原因,各路咨询er也确实帮助平安走过了三十年前的迷茫与困境,取得了极大的成功。最为知名的就是麦肯锡改革,并因此留下了帮助平安做大的小麦们。

另一方面,则是咨询er的名校背景、国际化视野。对于当下平安传统保险业务而言,尤其针对寿险管理队伍年龄和能力偏传统甚至老化的现实,启用年轻人,尤其是没有传统经验,不会涉及传统利益格局下的年轻人也或许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作为一个纯粹的执行者,没有山头与根基就意味着可以立场客观的彻底的执行、放手去做。

观蔡霆平安路径,也确实如此。其一直距离核心权力部门很近,还有什么部门比在管人的HR和管钱的财务能更好的理解一家公司,尤其是对重点培养的干部而言,集团银行HR和财务部门生涯是其绝佳的学习窗口期。进入寿险后,肩负最重要的大个险板块的改革,逻辑天成。

事实上,自2019年李源祥离开、丁新民不再担任CEO后,近几年平安人寿最猛烈的改革中,主要执行者无论是陆敏还是杨铮,都不是寿险出身,都有着丰富的平安金融板块经验,对“互联网+”科技有着深度理解,且颇有业绩。

这或许也代表着平安最高层对寿险改革的思路:堡垒要从外部突破,要打破内部利益格局,扫平一切阻碍,跳出原有模式,重塑第一子公司。

可能,这就是平安换将的思路。

后记

正所谓,变革的背后,是人的变动。而人的变动,又是变革的影子。

平安的一系列人事变动,可能要追溯到5年前李源祥出走友邦,以及少帅”任汇川的辞任。

这使得董事长马明哲+总经理任汇川+李源祥、陈新颖、谢永林联席CEO的范式出现了两个空位。随后,姚波补上了李源祥的联席CEO位置,同陈新颖、谢永林组成了新的“三驾马车”,马明哲则在2020年7月辞任CEO。

而新三驾马车在跌宕起伏的转折时代跑了三年后,又到了迭代的时候。

2023年4月26日,姚波辞任中国平安联席首席执行官、常务副总经理等相关行政职务,转任非执行董事。同年9月27日,陈新颖宣布将于2024年1月1日辞任公司联席首席执行官兼常务副总经理职务,转为非执行董事。

一顿操作,上驾马车中留下的,只剩谢永林。而现在的联席CEO职位,也缩减为两位:谢永林和新晋者郭晓涛。

而最大的变动,则是董事长马明哲回归集团战略发展中心主任。

显然,集团层面“三驾马车”的权力重构,也必将影响各家子公司的班子格局,继而在更微观的层面掀起涟漪。

由此而来的资源重配,又将为成形的改革框架,不断注入燃料,形成新的发展动力。

这,当是大的系列变革底层逻辑。

0 阅读:1

德馨思辨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