靖难之役”建文皇帝朱允炆,败给了自己的书生意气

哒哒哒过去 2024-04-19 06:49:18

明洪武三十一年,即公元1398年,明太祖朱元璋病逝,皇太孙朱允炆继位,史称“建文皇帝”。

朱允炆是号称史上最强皇太子朱标的第二子,朱标英年早逝,朱元璋为避免各地藩王争权,也是爱屋及乌,选择朱允炆为皇太孙。

朱允炆继位后,随即开启削藩。

尾大不掉的藩王

其实朱允炆削藩是正确的,朱元璋建立大明之后,分封了二十五个藩王,每个藩王都有三个卫的军事力量。每个卫的军队人数从三千到一万九千不等,三个卫就在九千到五万七千人之间。

明初藩王分布图

其中以秦王、晋王、燕王、代王、谷王、辽王、宁王、庆王、肃王九大塞王实力最为雄厚。

九王中,晋王与燕王统兵近十万,宁王拥有朵颜三卫。宁王的朵颜三卫,是当时明朝实力最强悍的骑兵。三王镇守边关,经常打的蒙古不敢犯境,但如此强悍的实力也是让朝廷非常忌惮。

各地藩王除了拥有军队外,公侯大臣见了也要跪地拜谒,各地军政大事,都必须事先请示藩王。俨然是国中之国。

削藩的选择

有这么一群叔叔辈的藩王盯着自己,试想那个皇帝能睡得着。

朱允炆登基后,着手开始削藩。当时朝廷中有两种意见,一种是先解决掉燕王,朝廷诸王,九大塞王实力最强,九王之中,燕王最有不臣之心;另一种则认为,应该柿子捡软者捏,以免引起其他藩王反抗。

建文帝朱允炆画像

朱允炆采取了第二种意见,采取凌厉手段,一个月内解决掉了周王、代王、岷王、湘王、齐王等诸王。同时下旨,诸王不能节制王府的文官武将,统一由朝廷调度。

同时朱允炆调离了燕王所属的军队,派遣张昺接任北平布政使,派遣谢贵、张信出任北平都指挥使,掌握了北平的军政大权,同时派遣宋忠屯兵开平,此时朱允炆的大刀已经架到了朱棣脖子上。

此时,远在北平的燕王朱棣明白自己是躲不掉了,于是开始暗中积蓄力量,为起兵做着准备。

错失良机

可以说此时的燕王朱棣就是案板上的鱼肉,朱允炆就差一个时机或者说是一个比较合理的借口,然后顺理成章的解决掉燕王。

这个时机很快就来了,建文元年二月各地藩王进京朝拜新君,当时朱棣“行皇道入,登陛不拜”,这可是属于大逆之罪。这是多么好的一个借口,不,这完全是一个铁证,完全可以将朱棣拿下,即便就地问斩也不会有人说什么,可是朱允炆却说道朱棣是自己的亲叔,不忍加害。

同年五月是太祖朱元璋的忌日,此时朱棣称病派遣自己的儿子朱高炽、朱高煦、朱高燧兄弟三人进京。第一次机会浪费,第二次又送上门了。当时兵部尚书齐泰上书扣留三人为质,以及三人的舅舅徐辉祖告诫朱允炆三人都有大才,尤其是朱高煦更为勇猛,不可放虎归山。

但这时候黄子澄却说,不能扣留三个人,不然会打草惊蛇,放了三个人可以麻痹朱棣,朱允炆还真信了黄子澄的。这都解决了好几个藩王,又把刀架到了朱棣的脖子上,脸上都写着削藩,朱棣会信你?估计朱棣会在自己的府会说:“我信你个鬼”。

两次难得机会,朱允炆书生意气,愣是白白浪费了。此时都心知肚明,以后双方不是你死就是我活,可还是要面子。

自废武功

建文元年(1399年)六月己酉,燕山左护卫千户倪谅将朱棣密谋兵变的消息上报。齐泰直接命令朱棣举荐的北平都指挥使张信逮捕朱棣。结果张信将朝廷逮捕朱棣的全盘计划告诉了朱棣。最终朱棣先发制人,不光将朱允炆安排在北平的人全部拿下,还顺道接管了北平的军队,实力大增。

八月,朱棣正式起兵,先后击败耿炳文、李景隆。在平难过程中,盛庸、铁铉、平安三将异军突起,打的朱棣很是被动。

盛庸当时在平昌同朱棣会战时,曾有机会消灭朱棣的。盛庸的红衣大炮,打的燕王军队节节败退,朱棣一马当先冲杀,盛庸的大炮缺哑火了。

原来朱允炆却告诉诸将,不能杀害朱棣,自己不能担杀叔的罪名。这就让将领们没法做了,打赢了不但没功,还要替皇上承担杀叔的罪名。

本来就是一炮的事,就能解决叛乱,但朱允炆有言在前,只能看着朱棣安全撤退。

明成祖朱棣画像

朱棣攻到离南京城一步之遥的浦子口时,盛庸出色的防守,让朱棣有了退兵的想法,这时候朱高煦率领自己的部队赶到了,朱棣说了那句“世子多病,吾儿当勉励”的话,也正是朱高煦的出色发挥,才战胜盛庸,进而进兵金陵夺下皇位。当年,徐辉祖的预见是多么正确,奈何已经没有后悔药了。

建文帝朱允炆曾有多次机会消灭朱棣,可是他却眼睁睁的看着机会溜走,其实归根结底还是他和他的领导班子成员方孝孺、齐泰、黄子澄等人过于书生意气,自废武功,过于乐观,属于纸上谈兵一类的人,在面对朱棣这种身经百战、杀伐决断的人物时显得很稚嫩,失败也就在所难免。

0 阅读:0

哒哒哒过去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