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本应当齐心协力,但为何却矛盾重重?

含双谈历史 2023-10-16 14:10:02

提起明朝,就不得不提到一个群体,这个群体就是文官集团。

按道理来说,文官集团作为国家的主要行政力量,他们要做的应当是支持皇帝的决定,又或者纠正皇帝的错误。

但当时的文官集团是怎么做的呢?没事找事,与皇帝作对。其中最明显的例子就是嘉靖一朝的大礼仪事件。

这一起事件明摆着就是文官集团故意针对嘉靖,为什么这么说呢?

要知道,历史上并不止朱厚照一位皇帝无子,当时杨廷和就提出两位因为前任皇帝无子才继承皇位的皇帝,分别是汉哀帝、宋英宗。

而这两位皇帝一位承认上一任皇帝是自己的父亲,另一位则不承认上一任皇帝是自己的父亲。

而承认上一任皇帝是自己父亲的汉哀帝并没有受到当时主流的批判,而不承认上一任皇帝是自己父亲的宋英宗则遭到当时主流的批判。

杨廷和拿出这两位皇帝做例子,很明显就是要嘉靖明白他的行为是错误的,但真的是错误的吗?不是。

要知道,汉哀帝、宋英宗早在前一任皇帝活着的时候就已经给别人当儿子,而他们要是一上位就将前一任皇帝甩开的话,明显是不会被世人所接受的。

但嘉靖则不一样,嘉靖在朱祐樘活着的时候可没有给朱祐樘当儿子,而在朱厚照活着的时候,也没有跟朱厚照达成亲兄弟关系。

更何况,他继承皇位的遗诏说的是“兴献王长子伦序当立”。

什么叫“论序当立”呢?就是朱祐樘这一脉绝种,按照宗法制,继承皇位的应当是他。

这说明了什么呢?说明他继承的不是朱祐樘的皇位,是朱家的皇位。

既然继承的是朱家的皇位,那为什么要给朱祐樘当儿子?

更何况,嘉靖还是兴献王唯一的一位儿子,“四书五经”里的《礼记》就曾说:“长子不得为人后”。

倘若嘉靖成为朱祐樘的儿子,那么兴献王岂不是相当于绝后?

强迫嘉靖给朱祐樘当儿子的这种行为已经违背公序良俗,这也是为什么杨廷和的好友,已经退休在家的杨一清会站出来反对杨廷和,说他这么做实在是过分。

难道他不知道过分吗?他也知道过分。既然如此,他为什么还要做呢?因为试图扩张权力。

明朝这个朝代不同于之前的任何一个朝代,因为在明朝之前,皇权是有制约的,这个制约就是丞相。

因为丞相是仅次于皇帝的大臣,又是百官之首。就比如皇帝发布了某一项不合理的命令,丞相呢?可以率领文武百官进行反对。

他这个反对皇帝是必须要认真对待的,因为他们是执行者,倘若你一意孤行的话,谁都保证不了他们不会在你的命令上动手脚。

就比如你说往东,他虽然往东,但却是慢吞吞的往东,又或者走一会儿东,又走一会儿西,将你的命令搅得一塌糊涂。

其中最明显的例子就是当年的王安石变法,王安石叫他们在河上建一座桥,他们偏偏往陆地上建一座桥,你说这去找谁说理?

而关于处理朝政方面,丞相完全有能力避开皇帝,因为他们原本就是第二个皇帝,处理朝政是他的职责。

这也是为什么当年胡惟庸能避开朱元璋对刑部下达执行死刑的命令。

既然丞相这个职位有着如此明显的问题,那为什么历朝历代的皇帝还不废掉丞相呢?他们想废掉,但是无可奈何。

要知道,一个国家倘若没有丞相,那么所有的事情都将压在皇帝的头上,而仅凭皇帝一个人根本无法处理这么多的事情。

这也是为什么他们一直对丞相制度又爱又恨的原因。

而到明朝,朱元璋一抬手,直接将丞相制度给废掉。

当然,这是有代价的,那就是每天要审批207份公文,处理的政事高达411件。

就算睡得比狗晚,起得比鸡早,朱元璋也不在乎,毕竟终于拆除了这个烦人的存在。

而他为了避免他的后代偷懒,重新开创出丞相制度,还特地规定,但凡敢提恢复丞相制度的,一律处死。

而开国皇帝说出来的话,是祖制,哪一个皇帝都不敢去违背。

但他的后代怎么可能一个个都如同他那么勤劳,因此,虽然没有恢复丞相制度,但是却开创了两个部门,这两个部门分别是内阁以及司礼监(增加权力)。

它们两个瓜分了丞相的权力,内阁负责在奏折上提出处理意见,司礼监负责在奏折上签字盖章。

但内阁的首辅作为文官,他是不会满意仅仅只在奏折上提处理意见的。

要知道,在宋朝,皇帝可是与士大夫共治天下的,他们要的就是重返这种局面。

首辅作为百官之首,虽然没有着丞相的那种权力,但是也有着丞相的地位。因此,以他为核心的文官形成一个群体,就是所谓的文官集团。

但皇帝作为一个国家的最高统治者,一个比一个还要精明,你指望他将剥夺的权力重新还回去,那是绝对不可能的。

还回去的话,那岂不是威胁到了他自己的权力?

既然如此,文官集团就只能通过强行干预皇帝的意见,尽量夺回曾经属于他们的那一份权力。

而不幸的的是,他们偏偏碰上嘉靖这么一个聪明的倔种,利用他们内部的矛盾去对抗他们。

因为文官集团乍一听还以为是所有的文官都集中在一起,但实际上只有占据主流的文官聚集在一起,而另一部分的文官并不跟他们聚集在一起,当时支持嘉靖的张孚敬就是这种存在。

文官集团在嘉靖这里吃了败仗,有没有消停呢?没有。

在这之后,一直保留着这一传统,万历一朝的“争国本事件”就是一个明显的例子。

要是放在其他朝代,皇帝要废掉太子,大臣顶多也就是劝谏。

但是在当时,大臣竟然强烈反对,这一强烈反对就是整整十五年的时间。

而到最后,竟然将万历逼迫到妥协。

有的人或许好奇,难不成万历就不能直接下达命令吗?

他能直接下达命令,但是没有任何一个人会去执行他这一道命令,他没有必要自己让自己丢面子。

明朝的文官集团正如《明朝那些事儿》里的一句话:“任何斗争都是假的,只有权力斗争才是真的”。

0 阅读:111

含双谈历史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