喝水也能“喝出病”?夏天这样喝水,不生湿不伤阳,补足全身津液

韩颖萍的记事本 2024-05-17 03:23:57

分享来自:羊爸爸

我家有两位特别爱喝水的长辈,从早到晚都总抱着水杯,提醒自己和周围人喝水。他们认为多喝水是对身体很好的事情,所以坚持了很多年。

现在两个人都是明显的脾虚、湿气重体质,舌头伸出来颜色淡淡的,齿痕严重,苔白。

我同科室的小妹妹,每天抱着养生壶炖很多的食疗汤水,还一大杯一大杯地喝冷饮,喝奶茶。她年纪轻轻就痘痘不断,虚胖,有点浮肿,常常胃痛胃胀。

我自己早些年也是保证一天八杯水,早起一定先喝一杯水的。

这样一段时间后,我慢慢变得很容易肚子胀,胃胀,经常没有胃口,大便黏腻,排便的过程不顺畅。人总觉得困顿、没精神、懒得动。皮肤常常长痘、长疹子。

当时我整个人都是比较沉重、不轻盈的,脾胃运化越来越弱。后来遇到了我的中医老师,他叫我“水货”,意思是我体内的水饮太重了。

这些水饮,一部分是原先体质的问题,还有很大的一部分原因,就是我 日常的喝水,喝错了。

我们的身体每一天都需要足够的气血津液,水是津液的重要来源,是必须要喝的。

但水的性质相对偏阴寒,喝多了可能会伤到阳气,或者生湿气。如果喝得不对,日复一日,就容易给身体喝出毛病。

中医喝水的2大原则

夏天天气热起来,体内的水分消耗快,每个人喝水也会相对多一些。趁这个喝水多的季节,我们来聊聊怎么喝水,才能喝对。

有人说,中医真麻烦,喝个水也这个那个。其实,中医是真讲究养生的更高的层面。这叫贵生,像个贵族贵人那样的生活。小至喝水,古人都已经研究透彻了,该怎么喝,喝什么,都有细细的指导。古人诚不欺我呀。

1.喝水第一原则,喝温水。

什么叫温水?煮沸过的水放置温温的,跟身体差不多的温度或者高一些的,喝进身体感觉暖暖的,这个就是对的。

现在家长们的意识都挺好的,我发现大部分小学的孩子上学携带的都是保温壶。幼儿园的老师给孩子们准备的也会是温水。

特别是运动后,出汗后,是不能大量饮冰水的。在奥运会或者大型比赛上,我们也会发现一些运动员用的也是保温壶。

温水比起凉水或冰水来说,对身体比较友好。我们是恒温动物,体内的温度维持在37℃。

如果凉或者冰的水从嘴里进入到消化道,身体需要先把这些水升温,然后进行消化吸收,接着转化为津液,供给全身使用。

水喝进去了,不是喝了就百分百吸收的,也不是喝了就是身体可以直接使用的。这点认知上,不论中医西医都是一样的。

也就是说,水分进入体内后,身体也是要先消耗能量,才能把水分转化为身体可以利用的有用的水。

所以我们不能简单地认为:喝了水,就等于补充了水。

2.喝水的第二原则:不渴不喝,喝必小口。

当喝水超过身体所需的水分,身体需要耗能更多,才能排出多余的水。长年累月,身体负担加重,长期的负重,当身体代谢差的时候,排不出去或者不能完全排出去,停留在身体内,中医称为水饮,有些会到痰饮。

再简单理解,过量喝水会有湿气过重的问题,比如容易浮肿、容易恶心呕吐、容易晕车、喝水不解渴或口渴不爱喝水、大便稀而黏腻不爽。水湿内停久了,身体也会找其他通道排,如皮肤爱长疹子、易有痰咳嗽等。

古训云:不渴不饮、饮必热饮、饮必三口。尊重身体的本能,开始感觉到渴才喝水,身体需要了才喝水。

喝必小口是让身体可以完全吸收喝进去水分,而不是牛饮,咕咚咕咚一口气喝一大杯水。水分过快过多进入体内,身体会把大部分的水分转为尿液,而不是吸收为可以用的水分。

当然,过犹不及。太过渴了才喝水也是不好的。中医讲的就是一个中字,理解和看待问题都是要中正平和,不过偏过激。

改变了一天八杯水的观念后,我有很长一段时间,每天喝水都喝得很少。

因为我的脾胃功能弱一些,湿气重一些,水喝进去也不太好运化,所以身体本能地不怎么口渴。

虽然喝得少了,却没有感到不舒服。当我按照自己是否口渴,来判断要不要喝水,远离了“一天八杯水、晨起一杯水”的习惯之后,湿气的问题确实越来越轻了。

我的皮肤不怎么长痘长疹子了,一年四季胃口都好多了,不再经常腹胀,大便也轻松很多,黏腻改善了。

当我口渴的时候,我会找温水,小口小口喝进去。

特别是夏天口渴时,如果能慢悠悠地喝杯热水/茶,微微出点汗,那感觉全身都被补足津液,气血循环都更畅通了,简直可以用“爽”字来形容。

当我慢慢恢复对身体的觉知时,喝水喝多少是对身体合适的,我已经能够掌握了。

喝水喝对之后的感受大概是这样的:

喝下去的水感觉不是凉的,不是停在胃里不动的或胀满的;而是爽、舒服,从嘴巴、喉咙到身体都感觉一下子滋润了,不渴了,津液充足了。

大家都可以参考这个,观察一下自己喝水时的感受。

梁代陶弘景在《养性延命录》指出:“不渴强饮则胃胀,不饥强食则脾劳”。

请大家好好喝水,别因喝水而生病。

如果喝很多水也不解渴,或者缺水严重(嘴唇干裂、尿液少)也不想喝水,请找中医问诊。

0 阅读:28

韩颖萍的记事本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