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标准排名研究员 董馨
“三道红线”指标处绿档
2021年,面对充满挑战的行业环境,金地(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简称“金地集团”)抓住了有利的销售窗口,灵活供货,在下行阶段及时调整销售策略,最终实现了全年销售规模的逆势增长。年内,公司累计实现签约面积1377万平方米,同比增长15.25%,实现签约金额2867.1亿元,同比增长18.15%。在城市深耕战略的指引下,公司所在城市市场份额得到进一步稳固和提升,在全国十多个城市的市场排名位列前十,其中在上海、金华、呼和浩特、徐州、昆山的市占率均排在第一位。
2021年,土地市场跌宕起伏,金地集团严把投资标准,迅速适应市场变化,推进东密西强投资布局,聚焦高能级城市,加强上海、北京、深圳的深耕力度,控制三四线投资下沉,全年投资地块111宗,总投资额约1309亿元,权益投资额约523亿元,公司新增总土地储备约1636万平方米,其中权益储备约648万平方米。在一二线城市投资占比65%,其中市场流动性更好、安全性更高的一线城市投资占比明显提升达到34%。截至2021年底,公司共进入了全国78个城市,总土地储备约6398万平方米,权益土地储备约2923万平方米。
2021年,金地集团实现营业收入992.32亿元,同比上升18.16%,公司房地产项目结算面积563.56万平方米,同比上升21.48%;结算收入883.63亿元,同比上升17.54%。受市场下行及年内疫情影响,公司2021年的项目结算规模和结算毛利率不及预期,实现归母净利润94.1亿元,同比下降9.5%,公司的房地产业务结算毛利率为19.65%。
从财务安全情况来看,2021年,金地集团剔除预收账款的资产负债率为67.6%,较2020年同期有所下降;净负债率为55.2%,较2020年同期有所下降;现金短债比为1.4,较2020年同期有所提升,“三道红线”指标处绿档。
年内,金地集团紧抓销售回款,实现经营性现金净流入94亿元。截至2021年底,公司持有货币资金648.06亿元,其中预售监管资金88.2亿元,剔除受限资金后对一年内到期的有息负债的覆盖倍数仍有1.4倍。在融资监管严峻的背景下,通过开发贷、公司债券、中期票据、超短期融资券及ABS等创新、多元的融资渠道低成本获取优质资金,报告期末,公司债务融资余额为1256亿元,债务融资加权平均成本进一步下降为4.56%。由于公司保持良好的信用状况,公司主体信用评级及各项融资产品评级均为AAA级,国际评级机构标准普尔、穆迪维持给予公司的长期信用评级分别为BB、Ba2。
环境信息数据披露仍需完善
2021年,金地集团坚决贯彻“十四五”绿色生态发展纲领,感知并回应人们日益向往的绿色健康生活需求,深入挖掘绿色建筑设计和绿色生态产品的可能性。为积极响应国家2022年城镇新建建筑中绿色建筑面积占比达到70%的目标,严格遵守政府《绿色建筑创建行动方案》,公司持续推进业务与绿色健康融合,打造金地集团绿色健康建筑体系。同时,公司积极参与各地区海绵城市的建设,持续打造符合国家环保期望、顺应客户绿色需求的住宅产品。未来,金地集团将在客户价值、产品性能、新技术新材料、节能减排运维等方面,全方位引入绿色、健康理念,为客户提供具备国家绿色建筑星级评定及国际绿色健康体系认证的更优产品,目标于2023年达成新建项目绿色建筑95%覆盖率。
绿色健康设计方面,公司始终倡导建筑场景按照绿色、健康、低碳的标准进行设计,积极完善金地绿色建筑体系并促进绿色低碳技术应用。2021年,公司建立健全金地集团住宅健康设计导则,推动节能、空气、隔声、门窗、运维、材料六大技术应用及落地,为绿色建筑提供强大支持。
绿色建筑方面,2021年,金地集团积极响应政府《绿色建筑创建行动方案》,着力推进各区域、各项目采取绿色建筑设计并进行绿色建筑的申报。同时,公司积极参与绿色建筑的行业讨论与交流。2021年3月,公司参加同济建筑能源学术日(城市建筑数据管理)活动,不断提升金地技术储备及产品升级研发。年内,公司7大区域新设计项目69个,其中按绿色建筑标准设计的项目55个,覆盖率约80%;除此之外,公司于报告期内完成绿色建筑认证项目共15个,认证面积约157万平方米。
从施工建设情况来看,2019-2021年,金地集团新开工面积分别为1631万平方米、1582万平方米、1843万平方米,2021年公司新开工面积与2020年同期相比有所提升。2019-2021年,公司竣工面积分别为925万平方米、1103万平方米、1534万平方米,2021年公司竣工面积与2020年同期相比有所提升。
从消耗建材、施工建设碳排放情况来看,2019-2021年,经标准排名测算,金地集团消耗建材、施工建设碳排放量分别为667.48万吨、795.92万吨、1106.93万吨,2021年公司消耗建材、施工建设碳排放与2020年同期相比有所提升。
从温室气体排放量情况来看,2021年金地集团直接温室气体排放(范围一)为6662.65吨二氧化碳当量,间接温室气体排放(范围二)为204335.17吨二氧化碳当量,温室气体排放(范围一、二)为210997.81吨二氧化碳当量,温室气体排放密度为2.13吨二氧化碳当量/百万元营收。
从水资源消耗情况来看,2021年,金地集团用水量为6312348.17立方米,经标准排名测算,公司耗水碳排放量为504.99万吨。
从能源使用情况来看,2021年,金地集团用电量为351695638.72千瓦时,经标准排名测算,公司用电碳排放为276081.08吨。年内,公司汽油使用量为1357596.6升,柴油使用量为510410升,经标准排名测算,公司燃油消耗碳排放为5043.62吨。此外,公司天然气使用量为904630.49立方米,经标准排名测算,公司天然气消耗碳排放为171.88吨。公司液化石油气使用量为162789.05千克。
废弃物方面,从有害废弃物排放情况来看,2021年,金地集团废弃墨盒/硒鼓为8754个,废弃电池为3967.18千克,废弃灯管为10878.35千克。从无害废弃物排放情况来看,2021年,金地集团厨余垃圾为449173.63吨,生活垃圾为4475927.38吨,建筑垃圾为374970.06吨。从可回收废弃物排放情况来看,2021年,金地集团废电子产品为3377.9千克。
此外,在海绵城市建设方面,金地集团积极响应《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推进海绵城市建设的指导意见》的政策,参与“海绵城市”建设。通过采用先进的防洪防涝技术,落实智慧化设施管控,深入挖掘在建项目所涉建筑、道路、绿地、水系等生态系统对雨水或洪水的吸纳、蓄渗和缓释作用,公司尽最大努力提升公司应对气候变化的水平,提高城市防洪排涝的能力,全面改善城市的水生态、水资源、水环境、水安全。
绿色智能建造方面,金地集团的智慧工地平台基于物联网、大数据等技术,以“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处理问题”的产品理念,立足于施工现场的“人、物、环境、管理”四大安全监管要素,以构建智慧工地物联网硬件监测技术为主,以工地软件轻量化监管为辅,建立的支撑现场管理、互联协同、智能决策、数据共享的信息化系统。自2018年,公司正式开发上线智慧工地平台,目前智慧工地覆盖率已达100%。
BIM技术是建筑行业信息化、增质提效的主要工具。2021年,公司根据BIM战略规划顶层设计,持续推进BIM技术,搭建BIM平台,落位项目应用。公司通过BIM封装来推动生产全过程的数字化管理和工业化建造,实现地产开发模式的全新升级。通过战略规划、项目应用、平台搭建等工作,已初步具备BIM体系,助力公司发展实现“第二增长曲线”。
装配式建筑是一种先进的建造方式,可将工地的工作向工厂转移,提升构件精度的同时减少水的用量和材料的损耗,是目前建筑行业解决人力成本、节能减排,提高生产效率的最优解决方案。金地集团响应国家政策要求,自2016年推广装配式建筑以来,对于相关方面的研发不断深化,从体系、流程到防水节点、外墙技术方面均形成企业技术标准。针对装配式精装,金地自主开发了“SI装配式内装”技术体系,在提高效率的同时,解决渗漏、甲醛污染等行业通病。
2021年,金地集团积极研究新型装配式建筑体系及复合保温装配式免拆模体系,在上海住建部智能建筑试点项目完成了SPCS新型装配式体系应用,在沈阳项目完成了纵肋叠合剪力墙体系以及YZ免拆模保温一体化板的试点应用,在北京开展了EVE新型装配式体系的试点。此外,在钢结构住宅体系方面金地也积极开展研究,并在宁波项目完成了钢结构住宅的首次试点应用。在后续工作中,金地将加大装配式相关的技术研发、资源整合,为建筑行业生产方式的革新贡献自己的力量。
绿色金融方面,为实践绿色发展理念及打造绿色地产品牌,金地集团于2021年8月12日成功发行首期集资额为4.8亿美元、票息4.95%、3年期的绿色金融债券。该美元债获得香港品质保证局(HKQAA)的绿色金融认证。根据此框架,金地集团未来将持续实践绿色理念,计划通过绿色债券等方式投资符合资格的绿色项目,范畴包括绿色建筑、装配式建筑、使用铝膜等新工艺、新技术等,并在ESG(环境、社会、公司治理)的各个方面实现可持续发展。
此外,鉴于金地集团未披露氮氧化物排放量、二氧化硫排放量、悬浮粒子/颗粒物排放量、综合能源消耗、煤炭使用量、废水/污水排放量等环境信息数据,公司二氧化碳排放总量不详。因绿色发展欠佳,金地集团并未入选中国投资协会创新委、标准排名联合发布的“2021中国绿色地产指数TOP30”榜单。
未来,金地集团还需尽快完善环境信息数据,积极响应国家低碳战略发展规划,坚持在建筑行业内进行绿色与可持续发展的研究与推广,践行环境保护及能源节约型发展,将绿色住宅理念融入产品设计与建造的全过程,推行绿色建造方式。